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3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7题是单选题,每小题2分;8—10题是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运载多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项目正在筹备过程中.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太 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图所示,是中国第五代隐形重型歼击机—歼20。
下列与歼20及其试飞过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机质量大约为100 kg B.飞机长度大约为1.5 mC.飞机飞行速度大约为1.5×10 8 m/sD.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通过电磁波与地面通话3.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4.如图是探究“是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水在沸腾的是 A .是开始发出响声 B .温度计的示数达到100℃C .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不断变大D .烧杯底部刚好有气泡产生,上升过程逐渐变小5.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A .大于10cm B .小于10cmC .大于20cmD .在10cm 和20cm 之间6.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 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 .纯水B .酱油C .酒精D .植物油7.在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得分评卷人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8.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
实验中A.通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的像与实际的B蜡烛等大B.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两个像,一个是实像,另一个是虚像C.用镀膜玻璃板代替普通玻璃板,会使看到的A蜡烛的像更清楚D.通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像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靠近玻璃板一些9.某同学发明了一种“恒温杯”,如图所示。
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海波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夹层中海波的温度不会高于48℃B.如果水温太高,夹层中的固态海波可能直接汽化C.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熔化吸热,所以水温下降的较快D.水温低于48℃时,海波凝固放热,所以水温不会很快下降10.如图是a、b、c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B.a、b、c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C.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c的体积最大D.体积相同的a、b、c三种物质,c的质量最大二、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1题图2题图3题图2.图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填“实”或“虚”)像。
若其中的一个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水深5m,那么它像的顶到水面的距离为m。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4.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吸收/放出)热量.5.图中物体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成的像,是____(填“倒立”“正立”)的_____(填“虚像”、“实像”)像.甲 乙 丙5题图 6题图 7题图6.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盐水和酒精,则可以判定 容器中盐水, 容器中是酒精。
7.上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
8.量筒中有50 ml 的水,把质量为565 g 的某种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 ml ,那么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cm 3,此金属的密度是____g/ cm 3.9.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凸透镜的焦点为F ,当蜡烛如图所示放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可成一个 、放大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某发光点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 1A 和O 2B 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 的位置.1题图 2题图 3题图 2.请完成凸透镜的光路图.3.在右下图中,请作出入射光线AB 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简答题(共7分)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⑴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得分 评卷人得分评卷人⑵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 ②和盛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⑶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 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⑴ 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⑵ 亚声是指 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
⑶ 从短文⑶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
⑷ 从短文⑵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时,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500s ,紧接着在模 拟公路上以72km/h 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2..一空瓶的质量为0.2 kg ,装满水后总质量是0.6 kg.求: (1)此瓶容积是多少?(2)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0.5 kg ,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课中,想测出一个油罐内油的质量,已经知道这个油罐的容积是50 m 3,他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 cm 3这种油的质量是16 g ,请你帮他计算出这罐油的质量.六、实验探究题(共27分)1.(5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途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记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大/小)(3)根据途中信息回答:S甲乙=______cm t乙丙=______s v甲丙=______m/s.2.(6分)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 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时,要使它们在______;(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4)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5)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5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小凯同学取了A、B两种物质研究它们在不同体积下的质量,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物质实验次数体积V/cm3质量m/gA 1 5 102 10 203 15 30B 4 10 30(1)对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可知,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就。
进一步定量分析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比例系数用“k”表示]。
(2)比较第2次与第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请在图中画出A物质的m-V图像,并计算出A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 g/cm3= kg/m3。
4.(7分)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_____;(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合理即可).5.(4分)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______,便于确定像的______.(2)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3)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______.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