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内容一、填空题1,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大仲马乔治·桑。
(235)2,大仲马的代表作品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235)3,乔治·桑的主要作品有《木工小史》,《安吉堡的磨工》,《小法岱特》。
(236)4,萨克雷代表作是《名利场》,女主角是蓓基·夏泼。
(237)5,盖斯凯尔夫人的主要作品是《玛丽·巴顿》。
(237)6,梅里美的代表作是《高龙巴》,《卡门》。
(236)7,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呼啸山庄》。
(238)8,裴多菲是匈牙利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使徒》,《自由和爱情》。
(240)9,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灰姑娘》,《丑小鸭》等。
(241)10, 果戈里是俄国自然派奠基作家。
代表作是《死魂灵》,《钦差大臣》。
(244)11,赫尔岑的代表作是《谁之罪?》,《往事与随想》。
(245)12,俄国最先刻画“新人”形象的作家是屠格涅夫。
他的重要小说有《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246)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主要小说是《怎么办?》。
(246)14,斯丹达尔《红与黑》之外的重要长篇小说是《巴马修道院》,重要短篇小说是《法尼娜·法尼尼》。
(249)15,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重要小说有《古物陈列室》,《幻灭》,《邦斯舅舅》,《高利贷者》。
(258-)16,福楼拜的代表作是《包法利夫人》。
(273)17,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代表作是诗集《恶之花》。
(275-)18,狄更斯第一部文学作品是《博兹杂记》。
成名作是《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285)19,狄更斯的重要小说有《奥列佛·推斯特》,《马丁·朱什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小杜丽》,《我们的共同朋友》,《远大前程》。
(285)20,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小说有《穷人》,《白夜》,《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
(315-)21,左拉系列长篇小说的总题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二十部长篇小说。
(360)22,左拉的重要长篇小说有《崩溃》,《金钱》,《妇女乐园》,《小酒店》,《娜娜》。
(361)23,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367-)24,莫泊桑的著名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我们的心》。
(369)25,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苔丝》,《无名的裘德》。
(373-)26,易卜生早期的诗剧是《布兰德》,《彼尔·英特》。
(380)27,易卜生中期的代表剧作是《青年同盟》,《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玩偶之家》。
(38 1)28,托尔斯泰早期代表作是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388)29,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三部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90-) 30,契诃夫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也夫中士》,《第六病室》,《套中人》,《醋栗》,《姚尼奇》。
(402)31,契诃夫著名的剧作是《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
(406)32, 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家有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著名民主诗人涅克拉索夫。
(2 44)二、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232-233-234)宪章派文学(238)俄国文学“自然派”(307)俄国文学“新人”形象(245)《人间喜剧》(257-258)自然主义文学(351-352)唯美主义文学(353)象征主义文学(354)威塞克斯小说(372-373)社会问题剧(381)(注:文学流派,时间地点-1分,创作主张-3分,代表作家作品-1分。
)三、简答题1,果戈里《钦差大臣》的主题是什么?答:《钦差大臣》为观众(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官场“百丑图”,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官僚的专制和腐败。
作品不仅描绘了丑恶的社会现象,而且揭示了腐败的体制性根源,揭示出专制制度下腐败的普泛性和必然性。
2,《红与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1、和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专注于文学精英不同,《红与黑》将目光转向普通民众,把平民青年放在艺术舞台的中心位置。
2、大量描写人的精神活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做系统深入的描述,开辟了从内部探索和表现人心理的方法3、斯丹达尔淡化对人物事态叙事者的评价,采取不介入或者少介入的旁观、中立的叙事角度,引导现实主义文学从主观叙事到客观叙事的转化。
3,简析《高老头》的艺术特点答:1、独立的、直率的叙事姿态。
不媚权、不媚俗,直面现实,痛陈世情,充分表现艺术家的良知和尊严,艺术家人格的独立性、坚定性。
例如,开篇时他写道,“你们读者把读这本小说当作消遣,读完了高老头隐秘的痛史之后,你依旧胃口很好地用晚餐,把你的无动于衷推诿于作者,说作者夸张,渲染过分。
殊不知这惨剧既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他绝不适合潮流,绝不迎合读者大众的庸俗口味,开局就把一些读者列入那“猥琐、狭隘、浅薄的社会”,指斥他们心灵的麻木和冷漠。
2、巴尔扎克塑造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是,对任务性格特征突出的、强烈的表现,超乎常态。
如高老头的父爱,伏脱冷的狠毒,女儿们的虚荣冷酷等,都写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们这种方法,是为表现他们的悲剧性主题服务的。
3、巴尔扎克在小说中采用了多层次的对比结构。
这主要是指:伏盖公寓和鲍赛昂沙龙的环境对比,早期拉斯蒂涅和成熟拉斯蒂涅的前后对比;高老头们的人性世界和伏脱冷们的物化世界的大时空对比。
4,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点答:1、《双城记》的人物形象接近于“扁形人物”,可纳入三个类型:好人、坏人、怪人。
梅尼特、代而那第属第一类,埃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属于第二类,卡尔顿。
、得伐石夫人属怪人形象。
2、故事性和政论性的结合。
小说以梅尼特医生的遭遇为主线,在一个广阔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上讲述了一个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故事。
同时又是狄更斯民主改革政治主张的主动表达。
3、《双城记》运用了对比性结构,小说展示了动荡的巴黎、安定的伦敦两个世界,主要人物来往于两个世界之间,两地不同的体验和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狄更斯以此来强调十八世纪末叶法国历史的悲剧性,突显其对于当代英国的启示性。
5,分析《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答:“颠覆性”构思。
易卜生首先在舞台上展现事物的一种形态,可视、可闻,因而也真实可信。
继而持续地对这一事物作纵深的、多角度的表现,经过不断丰富和嬗变,最终在观众面前呈现出其内在的、全面的、崭新的形态,彻底解构了、颠覆了原初的形态。
《玩偶之家》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生活状态都经历了颠覆性反转。
关注平常人、家常事。
不再依赖华丽、炫目的戏剧性、传奇性效果,而是依靠对时代和文化变迁的敏锐的、深度的把握。
也就是说,随着现代民主精神的扩展和深化,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发展空间,新的方式和关系。
《玩偶之家》和易卜生的其他戏剧作品聚焦于这些新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其文化内涵的前卫性和戏剧艺术的创新性。
台词的论辩性。
娜拉和赫尔曼的争论里,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裂痕,听到两个时代的对话。
娜拉的长篇讲话,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的深刻和犀利,标示了全剧的高潮。
6,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成因答:安娜非自主的、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是其悲剧的起始性原因。
安娜幼失怙恃,十六岁上姑母作主嫁给高官卡列宁,埋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年龄、经验、财富、地位等方面的差距,阻断了他们的感情交流。
卡列宁居高临下的、调侃的姿态铸就了他们的隔阂。
关键的是,安娜的真诚,卡列宁作为政客的入骨的虚伪,使他们在个性和生活方向上格格不入。
婚姻的貌合神离成了安娜追求真正爱情的动因。
家庭的破裂是安娜悲剧的重要原因。
托尔斯泰认为,没有爱情的家庭是不幸的,然而家庭的破裂也是不幸的。
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安娜在离异后对卡列宁深怀歉疚,因失去儿子而痛不欲生。
家庭的破裂造成长期的精神折磨,消蚀着安娜的生命力量。
和佛伦斯基的结合是安娜悲剧的又一个原因。
佛伦斯基年轻、豪爽、有教养、钟情,是安娜在她的生活圈子里可能遇到的最佳情侣。
佛伦斯基深爱安娜,至死不渝。
可叹的是佛伦斯基是一个时尚人物,对社会时潮亦步亦趋。
缺乏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缺乏对社会人生的独立观察、思考、判断能力。
性格的浮浅使他不能真正理解禀赋优异的安娜,没有引导和陪伴安娜走进新生活的能力。
这样,重新选择并没有给安娜带来新的希望。
浮华、狭窄的生活取向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
列文-吉提的生命探索深刻而宽广,使他们的生活充实而生机勃勃,能够克服危机不断前行。
作为对照,佛伦斯基-安娜则沉浸在浮华时尚的生活圈子里,对时代的危机和社会的动荡懵然不觉,生命之路越走越窄,终于双双走到悲剧的结局。
2,论述题1,分析于连形象2,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答:娜拉看起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平等和尊严,有爱情,她是快乐而幸福的。
借据事件使她惊醒,使她看清了丈夫赫尔曼,看清自己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处境和地位,看清了她的真实角色:玩偶,也就是徒有可爱、漂亮的外表,没有灵魂、没有主体人格的物,受他人主宰和操弄的依附者。
娜拉是善良、体贴、富有牺牲精神的,同时,只要从梦里警醒,她就会表现出内在的、最重要的特征:断然拒绝依附的、受控的角色,只能设想、只能接受作为一个独立的、尊严的主体而存在、而生活。
未来如何未可预卜。
重要的是,她毅然决然地登上了追寻和探索之途。
3,论述《高老头》主题思想答:小说主要讲述拉斯蒂涅和高老头的故事。
高老头为两个女儿付出一切后,遭到她们的冷落和遗弃,一无所有,乞丐般孤独、悲伤地死去,以这段遭遇为主线,辅以鲍赛昂夫人的失意、伏脱冷的策划等画面,构成物欲横流的社会景象。
物质财富的享有和炫耀,成为竞相追逐的目标,成为潮流,纯朴而脆弱的青年拉斯蒂涅无力挣脱潮流的力量,几经犹豫和抗拒,最后终于决心投身其中,按照丛林法则,“戴上面具去冷酷无情地猎取财富”。
作品撩开时尚生活的华彩大幕,让我们看到它背后的一幕幕“暧昧而可怕的巴黎悲剧”。
在描绘这些真实景象的时候,艺术家巴尔扎克心中充满忧伤和愤怒。
他认为,“美好的心灵,伟大的爱情,无法和一个猥琐,狭隘,浅薄的社会共存”。
他问道:“枯萎的心灵和枯干的骷髅,究竟哪一个看起来更可怕?”也就是说,巴尔扎克想向读者表达的是,物质消费是人生必须的,重要的,可以是快乐的,但如果把物质财富的积累、享用和炫耀当成主导的,最终的人生目标,则必导致人性的猥琐,狭隘和浅薄,必导致心灵的枯萎。
4,论述《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内容答:小说讲述了法国外省小城一个富翁和他的女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