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1

地震中的父与子1

一、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师: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个问题。

讨论时要注意,一定要先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现在请各小组开始读书、讨论。

回答问题师:好了。

谁先说说?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

你觉得你说的准确吗?生:还可以吧!(笑声)师:我也觉得"还可以"。

(笑声)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

能重新说说吗?生:能!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好!真想奖励你!但是,你提的却不是我要问的。

抱歉啦!(笑声)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师:哦,提了这么个问题。

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生:怕回答不全面。

师:知道多少说多少。

生: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看,你还怕自己回答不全面,你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请坐!问得好,回答也好!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问题。

谁再来说?生:课文第二十小节说:"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

师:是啊,挖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了,应该高兴才对呀。

可他为什么还要声音颤抖呢?谁来帮他说?师:这位同学的心地很善良,而且能够以一个父亲的思想设身处地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你说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把这三个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面对提问题的学生)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

遗憾的是,还没有猜对!谁再来猜?生: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作为奖励,请你把"了不起"三个字写到黑板上,写在"地震中"下面。

谁能回答,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儿?生: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

师:回答的简明扼要!这样的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能不能换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师:这个问题已经接近我要提的问题了。

最后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谁来说?谁认为我最有把握,请把手举得高一点。

生: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师:他们只是哭喊两声"我的女儿!"、"我的儿子!"就走了。

是吧?生:是。

师:那你说为什么?生: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师: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惨相。

你这是从父母的心理方面来考虑的。

有这个因素。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生: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师:他们考虑得比较现实。

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挖也没有用了。

生:对。

师:还有什么原因?生:这位父亲抱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

师:你说的是父亲。

她问的是那些哭喊一声就走了的父母。

生:因为救火队长已经说了,地震中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挖会很危险。

师:把这几个同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

【教者注】至此,基本上疏通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师:到现在为止,同学们提的问题也很不错,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

现在大家听听我要提的问题。

课文当中有一段写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渡而精神失常了。

找到那一段没有?生:找到了。

师:读。

(生读课文)师:(板书:失常?)我要提的问题就在这儿。

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生:(纷纷举手)师:别忙。

请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

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请找到相关的事实依据;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的精神不失常,也找到相关的例证。

待会儿说出你的理由。

开始吧。

【教者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感悟课文中培养其思辩能力。

师: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的同学请举手。

一、二……只有六个。

其他人都是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的了。

这样吧,你们这几位认为"失常"的同学请坐到那边去,那几个同学请让让。

快点!你们几个人重新组成一个小组,从课文中找出从哪儿看出父亲精神失常的。

要动笔画。

懂吗?生:懂。

师:我们这些同学要认真读书、思考、讨论,那几位认为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不同意,我们要考虑那些同学会从哪儿找到理由说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也要找到理由和他们辩论,证明父亲的精神是正常的。

师:请你。

生(否):(美国)世贸大厦倒塌,死了很多人,挖了几个月呢!师: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没切中要害。

想一想,38个小时,不吃不喝呀。

看看书,实不相瞒,我在这个地方,就是"38小时"旁边写了两个字:失常。

我没写"精神"两个字,只写了"失常"。

生(否):课文后边说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正是因为他挖了38小时,才说明他了不起。

否则就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了。

师:你是说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生(否):是。

师:你说的已经接近关键处了。

但是,请想一想,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你到我们新建的塑胶操场上挖38小时看看?恐怕校长都会踢你一脚。

(笑声)去找那些救护人员来挖,这样安全一些。

可是他只想到,我一定要救我孩子,我一定要救我的孩子,就像发疯一样,不顾任何危险。

假设他真的使楼房发生爆炸的话,那他也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死。

师:你说的有道理,但从这里是否可以看出,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师: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个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上、行动上与我们一般的人有点不太相似的父亲,你会说你的精神失常了?你会这样说吗?生:不会!师:你只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对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

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对他说:你的精神失常了!只能是深深地敬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深情地)孩子们!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再加10个小时就是两天两夜,想想看,这是多么的惊人!因此,我还是同意那位同学的观点:说他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样的举动。

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

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

所以,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我要救那些和我的儿子一样压在废墟底下的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在等着我!所以,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同意吗?二、下面,老师的第二个问题要出来了。

和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看书,找找,看看,想想。

一定要注意特别之处。

生:(读书思考了1分多钟)师:不容易吧,这个问题?生:我发现了。

师:什么号?生:感叹号。

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

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1.看看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儿?2.这些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好吗?开始吧。

(小组学习,教师参与)【教者注】此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

师:我看了,同学们找得很准。

课文中叹号大都集中对话之中。

看来咱们之间真的心灵勾通了。

先看这一段。

(投影出示课文片段1)生:(读书)"在混乱中……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读得不错。

特别是这儿,"阿曼达,我的儿子!"真的喊起来了。

不过,有一点点不好。

我认为你只是在用嘴喊,能不能用心喊?再来一遍。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读得声情并茂)师:刚才,我发现有四个同学在微笑。

我觉得这样的同学似乎有点失常。

假如阿曼达是我们的亲人,被埋在废墟下面,你还会笑吗?生:不--会!师:就是呀!我们再来,用我们的心一起喊一次:"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读-- !(学生很有感情地齐读。

)师:好!这就是用心在喊。

(投影出示第二个课文片段2)请看红色的字,还是"阿曼达!我的儿子!"读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很有感情,非常高兴。

好像在笑,又像在哭。

开始吧。

(生读)师:"阿曼达!我的儿子!"这一句读得很好。

但是中间一句没读好。

想想这句应该怎么读?(生练习)师:是啊!大家想想,挖了38个小时啊,终于要见到儿子了。

"是儿子的声音!"激动吗?生:激动!师:太激动了呀!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来,再读一遍。

师:好!还有一个地方,叹号用的很多。

(投影出示课文片段3)请你来读读。

(生站起来)刚才你给我说,话都说完了,是吧?师:是的,该说的都说完了。

现在也不让你说了。

请你读。

你的读,就代表了你的一切理解和感情。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师:应该说是读得声情并茂。

还有人能比他读得更好吗?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师:感情更深了。

注意,"是我,是爸爸!"的中间是个逗号,逗号的停顿应该短一些。

这里应该读得稍微快一点。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大家一起来一遍,读!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师:(出示课文片段4)接着读。

生:"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师:停。

没有颤抖。

再读!生:"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 师:"不!"要读得斩钉截铁!读!生:"不!……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好!读得非常感人。

读出了阿曼达的自豪感。

【教者注】教学目的基本达成。

但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敢放开,牵引较多。

师: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解决完了。

下面我要说第三个问题了。

我们每个人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会深受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