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专著读后感品味名师出色课堂——《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书心得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33位名师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
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我们总以为“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
读了刘可钦老师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我才明白,在过往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是否幸福,而是一味的将成人化的东西塞给学生。
例如:我们在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朵多三朵,红花有几朵?)几乎所有的老师做类似的算理分析:红花多,黄花少,红花的朵数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与黄花同样多,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用红花加上比黄花多的,就是红花的朵数。
作为数学的严密论证,这段分析无可厚非,可我们却把这一大段严密、枯燥、抽象的语言作为学生是否理解题目,是否会分析题意的唯一标准,结果老师越讲,学生越糊涂。
实在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思维是直观形象的:黄花有5朵,再接着数三朵,就是8朵;红花比5朵还多3朵,所以就是5+3=8(朵),这些语言恰正是学生对题目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进,数学课堂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努力建立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数学课堂,学生对数学有了爱好,才能学好数学,我们才能转变“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的观念。
还有一位很有魅力的数学老师,肖川教授曾经给他很高的评价,他就是钱守旺老师。
他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新”、“趣”、“活”、“实”、“美”。
也就是要将数学课上得有新意、有趣味、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讲究实效,并且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够达到的,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超越自己,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在数学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在数学的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
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就像张齐华老师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是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修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聪明”。
每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成长没有终点-我与名师共成长时间如飞箭,转眼间,自己已经从教十几年了,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事情,自己也曾幻想着有一天也向名师一样可以游刃有余的引领孩子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自由徜徉。
走进这些名师,却让我对名师有了新的认识。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造就了他们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厚实的文化底蕴。
学养源自积淀号称“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为了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心理”,一字一句地啃《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一周一章节,一学期啃完全书。
从此以后,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教育哲学到教育文化学,从普通教育理论到学科教育理论,所能见到的,他都会想办法买来,择善而读。
如今,他已藏书颇丰,记下的读书笔记更是难以计数。
然而,正如特级教师张兴华老师所言,“一个数学教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在数学教育范畴,那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
只有广泛涉猎,博采众学,方能海阔天空。
”如今,阅读早已成为他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将继续伴他一路从容前行。
能力源自锤炼在丰富自身理论学养的同时,张齐华老师也在悄悄地磨砺自己的教学技能。
为了练就教学基本功,不知多少个夜晚,他独自一人躲在教室里,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课桌椅,一遍遍地操练、模拟。
工夫不负有心人,艰苦的训练终于获得回报。
他执教的《圆的面积》一课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精当、富于启发性且充满期待的教学语言,一举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然而,技能终究是外在的,要能在变动不居的活的课堂中灵活驾驭、应对自如,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为此,他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力求“以内养外”,用综合学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另一方面,他想法找来许多名师、大家的教学实录和光盘认真观摩、钻研、学习。
揣摩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其间的意味,并进而内化为一种自己的认识和策略。
走进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意牵引的痕迹已渐渐淡出,自由对话、个性张扬、情境建构、互动生成已经成为他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他的课,“质朴中内蕴思想深度、灵动中张显人格魅力”。
我想,他能成为名师,这份执着和坚韧是至为重要。
“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老师的工作格言,也是他几年来不断探索、研究的潜规则。
“课谁都能上好,但如何上出特色,走出别人没曾走过的路,让别人从你的探索中获得启迪,这才是我真正努力的方向”。
就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带着这种理念张齐华老师踏上了一条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1998年,执教的“圆的面积”一课,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在数学教学领域引起积极反响。
1999年,执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因大胆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封闭、陈旧、机械的套路,有效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给传统应用题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走进圆的世界”中对于数学历史性及数学美的关注,到“美妙的轴对称图形”中对于自然、社会、民俗等众多文化领域的有机涉猎,再到“因数和倍数”中对于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魅力、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等文化力量的有效开掘。
每一次探索,都见证着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足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名师们的成长历程令我折服,名师们对教育教学的执著更令我钦佩!读《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有感作业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作业的布置,而忽视作业的批改。
其实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有效依据。
作业批改记录贵在坚持,一个教师如果长期做到一丝不苟的认真作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教学隐性知识也会不断地实现向显性知识转换,整个专业化水平会在“解冻——生成——再解冻——再生成”的反复循环过程中得到提高“学名师,找差距”,这次学习,我收获的远不止这些,在我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努力地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断进行自我超越,争取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名师虽然离我有点远,但没有付出只会离我越来越远。
与你相识之后,你的成长飞速,但我也没有泄气,认真备好每节课,上每节课,业余时间只要上网,理论前沿、读书沙龙、成果展示等等都是我必去之地,每次拜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会全面、深入的了解你,汲取你的养分,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新的血液、新的理念,为自己名师梦铺好一每块砖!读《教与学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心得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认识还是有点狭隘,往往吧多媒体、模型、挂图、图书、乡土文化等理解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全部,致使很多其他形式的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曾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的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但又极易被忽视的学科内部的课程资源。
课余时间我很有幸阅读了由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仲齐止老师撰写的这篇文章,文章从善于发现美术学习中的错误和善于利用美术学习中的错误两大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在阐述第一个问题时,我明白了美术课堂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教师,也可能来自教材。
教师如果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引导、点拨,认识和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判断学生的不同错误,有的是因为局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的是粗心大意、看书不仔细而导致的错误,再有,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应变能力差也容易产生错误,此外,学生在做作业时由于工具操作不正确也可能出现错误。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这些错误,同时也要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一是由于美术中众多的概念、深奥的原理、生僻的字词,教师可能在课堂上出现读不准音、讲解不透彻或者讲解错误的现象;另外,由于习惯性的思维加上没有认真进行查阅,以致在教学中出现错误,再有就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用语不准确,思路表达不清,也容易出现错误。
而除了这些错误以外,还有就是来自教材本身的错误,如:知识性错误,教材的表述不准确容易造成教材使用者的偏差,再有就是有些教材由于校对不仔细,出现错字、错词、错图现象等。
总之,了解了这些种种错误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很好的将这些错误的资源进行生成性的利用,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育我们的学生,同时也很好地教育提高了教师自己。
在阅读此文中,让我收获最大的还是作者在阐述关于如何利用美术学习中的错误。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它能否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辨证的加以认识,泰戈尔有句哲言说得好:当你把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真正领悟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错误、美术教材中的错误,如果能创造性的加以应用,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而且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要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出现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清红皂白地横加指责。
另外要利用教师教学错误,融洽关系、共同进步。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文过饰非、拒不认错,甚至反过来训斥学生,而应该实事求是、心胸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使大家认识更深,师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