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2 照应 • 照应是应用文上下、 前后的呼应、 关照, 即通常 所 说 的 前 有
所 呼、 后 有 所 应 的 结 构 方 法。 常表现为: 交代在前、 照应 在 后; 暗 示 在 前、 挑 明 在 后; 伏 笔 在 前, 主 笔 在 后 等。 合 理、 巧妙地使用照应方法, 可以使文脉贯通、 章法灵活致密, 使应用文的内容得到强化, 给 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某种启迪。
• ( 二) 选择材料 • 1 真实 • 选材真实是应用文具有说服力和解决问题的保证。 • 要真实, 必须做到: 一是材料具有绝对的真实性; 二是材料在本质
上能反映公务活动的 事实。 • 2 切旨 • 切旨是指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表现主旨的需要。 所选材料能说明、
证明主旨, 使二者和谐 统一, 这是选材的目的和宗旨。 在选材的 过程中, 要紧贴主旨, 选出的材料要能说明主旨, 凡 与主旨相 游离、 相悖谬的材料都不能选用。 那些虽然能表现主旨但缺乏说服 力的材料也应坚决 舍弃。
外交等类文书。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
• 一、 主旨的含义
• 应用文的主旨是法定作者在公务活动中, 说明问题、 发表主 张、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现 象 时, 通过文章内容反映出来的主要目的和明 确的主张、 意图、 办法、 措施等。 主旨体现的是 作者的写作意 图, 是对社会公务活动、 经济现象、 事物规律的认识、 理解和 评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 四、 材料的使用
• ( 一) 详尽具体 • 详尽是指周详细密, 要求尽可能使用多方面材料, 从不同角度反
映事物或公务活动。 • ( 二) 点面结合 • “ 点” 上的材料也叫具体材料。 应用文运用 “ 点” 上的材料说明公
务活动中的特殊情况 和典型事物, 阐明事物的深度, 让人了解局 部情况; “ 面” 上的材料也叫概括的材料, 使用 “ 面” 上的材料 能 反 映 公 务 活 动 的 普 遍 现 象、 一 般 规 律, 说 明 事 物 的 广 度, 给 人 以 总 体 印象。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
• 二、 主旨的特点
• ( 一) 切合实际, 注重实效 • ( 二) 单一集中 • ( 三) 事与理的统一 • ( 四) 直白显露、 简洁明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
• 三、 主旨的形成与提炼
• ( 一) 主旨的形成 • 主旨来源于工作与日常生活, 作者在现实生活中, 通过对生活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如下几种情况: • (1) 开头和结尾照应。 首尾照应是使应用文结构完整、 主旨突出
的最常见的结构方法。 • (2) 正文和标题照应。 行文之中照应标题是加深读者印象、 突出
表现主旨、 使文章切旨的有效方法。 • (3)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也叫前伏后垫。 这种方法具有调动读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3 层次和段落划分的原则 • (1) 单一性。 • (2) 完整性。 • (3) 长短适度。 • ( 二) 过渡和照应 • 1 过渡 • 指层次与层次、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 是使应用文内
容贯通一气, 把读者 的思路顺利地由一段意思过渡到另一段意思, 由一层内容过渡到另一层内容, 使应 用 文 层 次、 段落清晰, 结 构严谨、 结实。
• 二、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 ( 一) 实用性 • ( 二) 针对性 • ( 三) 时效性 • ( 四) 真实性 • ( 五) 程式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概述
• 三、 应用文写作的种类
• ( 一) 通用类 • 1 党政机关公文 • 党政机关公文指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规定的 15 个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 二、 材料的种类
• ( 一) 从内容上看 • 从内容上看, 可以把材料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 ( 二) 从详略程度上看 • 从详略程度上看, 可以分为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 • ( 三) 从性质上看 • 从性质上看, 可以分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二、 结构的内容
• ( 一) 层次和段落 • 1 层次 • 应用文层次 的安排方法主要有: • (1) 并列式。 每个层次所表达的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 各层次间
呈现出一种平列的关 系, 没有主次之分, 常表现为分几个从属主 旨或几个问题来说明基本主旨。 • (2) 递进式。 常被称为层层深入式结构, 即各个层次间表现为逐 层深入的 “ 递进” 关 系, 各个层次间有先后、 主次之分, 常表 现为由浅入深、 由先到后、 由表及里地说明事物, 表现主旨。 请 示、 报告、 通报、 总结、 计划、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司法文 书等常用这种结构 方式。
文种。
• 2 工作事务文书 • 工作事务文书指单位用于处理一般事务的文书, 如简报、 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规章 制度、 会议议程、 讲话稿、 介绍信等。
• 3 日常事务文书 • 日常事务文书指演讲稿、 书信、 礼仪文书、 启事、 条据等。 • ( 二) 专用类 • 专用类指社会各行业专业性强的文书, 如科技、 财经、 司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 ( 三) 常用对比 • 有比较才有鉴别。 应用文在说明情况、 叙述事实时常常运用正反对
比、 今昔对比、 新旧 对比、 先进与落后对比、 既定目标和完成 实际对比、 数据对比、 点面情况对比等, 通过材料 的对比来说 明主旨, 反映情况的发展变化, 揭示事物的差异, 强调重点内容, 使主旨鲜明突 出、 具有说服力。
阅读兴趣、 引起读者 注意力的功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 三) 开头和结尾 • 1 开头 • 应用文的开头一般写明发文的背景、 依据、 目的、 原因、 意义
或重要性等。 要根据应用 文的内容和行文目的来确定写法。 它既 要囊括正文的主要内容或基本主旨, 又要概括得简明扼要、 精炼明 确, 还要文出有因、 落笔扣题。 其方法主要有: • (1) 根据式。 即把行文的依据放在开头, 以保证公文的法定权威 性。 一般多用 “ 根据” “ 遵照” “ 按照” 等作为语言标志。 • (2) 目的式。 即开宗明义, 开头先说明行文目的或意图。 一般 常用 “ 为了” “ 为” “ 某 种情况 ( 概述) , 为此, ����” 等 词语标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 3 典型 • 典型材料是公务活动的某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它是具体的、
个别的、 富有独特 个性的; 同时, 又最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 征和普遍意义的材料。 它是个性与共性、 具体 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要求我们在错综复杂公务活动中, 在撰制应用 文时 必须对材料进行精心甄别和遴选, 挑出那些最能揭示和反映公 务活动本质和普遍意义的材 料。 材料不典型, 就会缺乏代表性和 说服力, 就难以令人信服, 行文的主张、 意图和目的也 自然难 以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3) 总分式。 这种 安 排 层 次 的 方 式 一 般 表 现 为 先 总 说 再 分 说、 先 分 说 再 总 说 等 方 式。
• 提出问题, 交代背景, 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 最后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总分式 结构包括三种形式, 即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和总分总。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 三、 材料的搜集和选择
• ( 一) 搜集材料 • 大量地搜集是整合材料工作的第一步。 搜集材料的目的是占有大量
的材料。 • 搜集材料有两种途径, 即直接摄取和间接摄取。 在应用文写作中,
许多作者将两种方法 结合起来使用, 体现材料搜集的立体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应用文的材料
上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一、 结构的含义
• 结构是应用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 是根据写作意图和目的对选用的 材料进行组织安排的 方式, 是作者思路在应用文中的具体体现。 一般包括: 一篇应用文 分 几 层 写, 哪 些 材 料 先 写、 哪些材料 后写、 哪些材料略写, 怎么过渡, 如何呼应和结尾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 (1) 过渡词。 过渡词有 “ 因此” “ 由此可见” “ 然而” “ 但是”
“ 总之” “ 综上所述” “ 虽然” “ 相反的” 等, 这些词一般放在层首、 段首或句首。 • (2) 过渡句。 过渡句即承前启后、 过渡 “ 搭桥” 的句子, 一般 放在前层、 段末尾或后 层、 段开头。 例如通知的过渡 句 “ 现 将 有 关 事 宜 通 知 如 下” 、 函 的 过 渡 句 “ �� 现 函 告 如 下” 等。 • (3) 过渡段。 过渡段是 在 文 中 起 承 上 启 下 或 提 示 作 用, 放 在 两 个 层 次 或 段 落 之 间 的 段落。
• (4) 综合式。 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一般 是以一种结构方式为 主, 兼有其他结构方式安排层次, 使各层前 后贯通, 合为一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应用文的结构
• 2 段落 •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是应用文内容在表达时因转折、 强
调、 间歇等情况形成的 文字停顿, 段落在形式上具有 “ 换行” 的 明显标志, 习惯上称 “ 自然段” 。 它的作用在于显 示层次发展阶 段, 有利于读者阅读、 贯彻和执行应用文的内容。 一般来说, 层次大于段落, 要缀连几段才能表达一层意思, 但有时一个自然段 就成为一个层次; 在特殊情况下, 段落也 会大于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