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师招聘笔试试题(一)全卷分历史专业知识和历史教育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总分总分人得分第一部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8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8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礼器贝币青铜农具陶器A. 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2.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宋仁宗时期—— 3 680万贯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 1 807万石—宋神宗时期—— 6 000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67万余匹 1 788万余石—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李厚泽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
”下列的主张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是A.“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B.“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1C.“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何可得开哉?”D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4.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
“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
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B.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C.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D.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5.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说道:“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这段内容的错误在于①抹杀了战争的实质②推卸战争的责任③模糊概念,否认对中国的侵略④“终战”表明日本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投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他这样说是因为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7.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
有关下面两幅地图的信息,不合理的是中华民国对外开放图(1917)中国改革开放示意A.两者都是从东南沿海开始逐步向全国扩展B.前者开放无规律、无计划,是被迫;后者有计划、逐步开放,是主动C.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D.前者开放的区域具有不彻底性;后者是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结合8.拿破仑三世形容说:德意志无非是一架拆散了的蒸汽机,散作一团。
然而,这千千万万的零部件突然被一只巨手安装在一起,就爆发出冲天巨吼,震动了世界。
这只“巨手”把“千千万万的零部件安装在一起”是通过2A.问题形成B.史料搜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10.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
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上作答.13.(26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要求加快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
请列举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4分)材料一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8分)3组织民众唤起民众训练民众材料二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引自M-F.杜兰等编《全球化地图》(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
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评析该观点。
(12分)14.(14分)材料一下图所示宣传画(1)你从材料一中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4分)并指出依据。
(6分)(2)从该历史事件及结果中,告诉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4分)4第二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A.练习法B.讨论法C.谈话法D.讲授法3.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高尚品德的教育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4.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5.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6.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7.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8.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A.课堂活动B.交流活动C.实践活动D.认识活动9.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10.()是学校的基本功能A.能实现人口的控制B.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C.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D.为繁荣文化服务二、简答题: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三、案例分析课堂中的吵闹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考试题答案第一部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8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1—5 CDABA 6—10 DCCD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13.(26分)(1)列:儒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社会造福。
道家老庄崇尚自然,以因循自然的“无为”为处世的方法。
(或道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庄子,提出“天人不相胜”,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儒家董仲舒,天人合一。
(任答2点即可。
4分)(2)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有利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等。
(8分,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评析: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1分)历史角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工业化的发展,使煤炭、石油资源成为主要工业动力,西方国家大力排放温室气体。
(4分)而中国则长期处于农耕时代,6因此从历史角度西方发达国家要负主要责任。
(2分)现实角度:从2002年全球碳排放示意图表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总的排放量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从现实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仍要负主要责任。
(3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是“冷战”思维的继续;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分)14.(26分)(1)特点:利用成熟完备的合同内容规范行业内的商业经营活动;行商和坐商相结合,经营方式日趋成熟;讲求分工与协作,利益与责任共担。
(4分,两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发挥集体力量,增强外部竞争力,推动徽商的整体发展。
(2分)(2)历史信息:①宣传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八一三事变;(2分)②宣传画作者、发布者,以及国民政府都主张(或赞成)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2分)依据:①宣传画中的文字,如“八一三”,“全民抗战”,“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4分)②画面中人群的涌动及画中紧握步枪高高举起的健壮有力的手,队伍中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
(2分)(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团结起来,建立爱国民族统一战线,振兴中华。
(4分)(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第二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一、单项选择题ABCDA BBDCB二、简答题答案要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评分建议:本小题5分,每点1分。
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三、案例分析答案要点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评分建议:本小题5分,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各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