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编程与操作

第八章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编程与操作


(五)建立坐标系指令G54、G55、G56、G57、G58、G59
这组代码用来选择坐标系,可与G92,G00,G91等一
起使用.有关内容可参阅第四章。
(六)感知指令G80
G80指定轴沿指定方向前进,直到电极与工件接触为止。
方向用“+”、“-”号表示(“+”、“-”号均不能省略)。
接触感知可由三个参数设定: (1)感知速度,即电极接近工件的速度,从0~255,数
G08为X、Y轴交换指令,即交换X轴和Y轴; G09为取消图形镜像。
(二)尖角过渡指令G28、G29
G28为尖角圆弧过渡,在尖角处加一个过渡圆,缺省为
G28。 G29为尖角直线过渡,在尖角处加三段直线,以避免尖 角损伤。尖角和圆角过渡如图所示(虚线为刀具中心轨迹), 如补偿值为0,尖角过渡策略无效。
(十六)G85 G85把当前坐标值读到由G84指定了起始地址的H寄存 器中,同时H寄存器地址加“=”。 (十七)定时加工指令G86 G86为定时加工。地址为X或T,地址为X时,本段加工 到指定的时间后结束(不管加工深度是否达到设定值);地 址为T时,在加工到设定深度后,启动定时加工,再持续加
工指定的时间,但加工深度不会超过设定值。G86仅对其后
(十二)补偿值(D,H) 较常用的是H代码,从H000~H099共有100个补偿码, 可通过赋值语句“H×××=___”赋值,范围为0~9999999。 (十三)G82电极移动
G82使电极移到指定轴当前坐标的1/2处,假如电极当前
位置的坐标是X100.Y60.,执行“G82X”命令后,电极将移 动到X50.0处。
2. 脉冲电源
把工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脉冲电源。
(1)额定频率的单向脉冲电流。 (2)伺服进给系统:使主轴作伺服运动。 (3)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提供清洁的、有一定压力 的工作液。
二、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是基于工具和工件 (正、负电极)之间脉冲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 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
1.单节放电 单节放电是机床每次只执行一段程序,加工深度是手工 输入,如果在已加工过了的型腔的基础上,继续加工,那么
加工深度要递加。脉冲参数可以由F7来设定。
2.自动放电 程序编制好以后,按下F2进确定放电方式,其他操作同 F1。
3.位置归零 在开始放电以前,要对电极的初始位置进行设定,即位 置归零。
的第一个加工代码有效。时分秒各2位,共6位数,不足补0。
(十八)M代码、C代码、T代码、R转角功能
1.M代码 (1) M00:执行M00代码后,程序暂停运行,按Enter键后,程序接 着运行下一段。 (2) M02:执行M02代码后,整个程序结束运行,所有模态代码的 状态都被复位,也就是说,上一个程序的模态代码不会影响下一个程序。 (3) M05:执行M05代码后,脱离接触一次(M05代码只在本程序段 有效)。当电极与工件接触时,要用此代码才能把电极移开。 (4) M98:其格式为M98P××××L××;M98指令使程序进入子程 序,子程序号由P××××给出,子程序的循环次数则由L××确定。 (5) M99:表示子程序结束,返回主程序,继续执行下一程序段。
2.C代码
在程序中,C代码用于选择加工条件,格式为C×××;
C和数字间不能有别的字符,数字也不能省略,不够三位要 补“0”,如C005。各参数显示在加工条件显示区中,加工 中可随时更改。系统可以存储1000种加工条件,其中0~99为 用户自定义加工条件,其余为系统内定加工条件。
3.T代码
T代码有T84和T85。T84为打开液泵指令,T85为关闭液
F2:自动放电。当有多段程序时,前一段放电结束。
F3:程序编制。进行程序的编制。 F4:位置归零。设定加工的起始点。 F5:位置设定。设定加工型腔的平面位置。 F6:找中心点。当型腔位置在中心时用F6。 F7:EDM参数。在加工过程中要改变参数时使用。 F8:机械参数。厂家设定,没有特殊要求时不做改动。
(4)在G00代码后加R转角功能无效。
二、加工实例
详见教材第234页例8-1。
第三节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操作
一、程序的编辑
在初始界面按F4进入如图所示的界面: 图电火花机床操作面板F1:插入单节;增加一段新的程
序。
F2:删除单节;删除一段新的程序。 F3:EDM减少;加工参数减少。 F4:EDM增加;加工参数增加。
工要求。
三、电火花成型机的类型
1. CNC电火花成型机 2. ZNC电火花成型机 3. 特种电火花成型机
四、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1. 优点 (1)适合于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的材料的加工,如 淬火钢、硬质合金、耐热合金等。
(2)可加工特小孔、深孔、窄缝及复杂形状的零件,
如各种型孔、立体曲面、复杂形状的工件、小孔、深孔、窄 缝等。
进给来补偿;加工面积大,加工过程中要求电规准的调节范
围也较大;型腔复杂,电极损耗不均匀,影响加工精度。
五、影响电火花成型加工因素 (一)影响加工效率的因素 (1)加工速度(用mm/min表示)。 (2)增加矩形脉冲的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减小脉间;
合理选择工件材料、工作液,改善工作液循环等能提高加工
G21表示公制,有小数点为毫米,否则为微米,如12mm
可写作“12.”或“12000”。
(十一)旋转指令G26、G27 格式:G26 RA; G26为旋转打开。RA给出旋转角度,加小数点为度,否
则为千分之一度。如“G26 RA 60.0;”表示图形旋转60度。
图形旋转功能仅在G17(XOY平面)和G54(坐标系1)条件下 有效,否则出错。 G27为旋转取消。
(九)跳段开关指令G11、G12 G11为“跳段ON”,跳过段首有“/”符号的程序段。 Gl2为“跳段OFF”,忽略段首的“/”符号,照常执行
该程序段。
(十)编程单位选择指令G20、G21 这组代码应放在NC程序的开头用于选择单位制。G20表 示英制,有小数点为英寸,否则为万分之一英寸,如0.5英 寸可写作“0.5”或“5000”。
第八章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编程与操作
第一节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概述
一、电火花成型机床组成
常见的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由机床主体、脉冲电源、伺 服系统、工作液循环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1. 机床主体
包括床身、工作台、立柱、主轴头及润滑系统。用于夹
持工具电极及支承工件,保证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实现电极 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进给运动。
(2)操作人员不在现场,不得进行加工。
(3)操作放电前要检查液面高度是否合适,液面一般 高出工件5~10cm。 (4)放电加工中不得接触电极,以防触电。 (5)在加工前如果电极或工件有磁,要进行消磁处理。
具体参见表8-1(参见教材第238页)。
二、功能键的介绍(F1~F10)
F1:手动放电。在单节放电时使用,即一段加工结束后机车停止。
F9:计时器归零。加工时记下加工的时间,在加工开始时要归零。
F10:参数自动匹配。一些主要加工参数可以在程序编制的时候编制 好,但是如脉冲间隔、放电间隙等一些辅助参数可以在编制程序的时候
编制好,也可以利用自动匹配的方法自动设定。
2. 缺点
(1)只能加工导电工件。
(2)加工速度慢。
(3)由于存在电极损耗,加工精度受到限制。
(二)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应用 电火花成型加工主要用于电火花穿孔(用电火花成型加
工方法加工通孔)和电火花型腔加工。
电火花穿孔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冲模和异形孔,电火花型 腔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各类型腔模和各类复杂的型腔零件。 型腔加工属于盲孔加工,金属蚀除量大,工作液循环困 难,电蚀产物排除条件差,电极损耗不能用增加电极长度和
值越大,速度越慢。
(2)回退长度,即电极与工件脱离接触的距离,一般 为250μ m。 (3)感知次数,即重复接触次数,从01~27,一般为4 次。
(七)回极限位置指令G81
G81使指定的轴回到极限位置停止,如“G8lY-;”使
机床Y轴快速移动到负极限后减速,有一定过冲,然后回退 一段距离,再以低速到达极限位置停止。 (八)电火花成型机床固化程序指令G53、G87 在固化的子程序中,G53:进入子程序坐标系;G87: 退出子程序坐标系,回到原程序所设定的坐标系。
速度。
(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电极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放电间隙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三)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
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大,表面粗糙度值大。
第二节
数控电火花成型程序编制
一、常用编程代码
(一)镜像指令G05、G06、G07、G08、G09 G05为X轴镜像; G06为Y轴镜像;
G07为Z轴镜像;
泵指令。
4.R转角功能
R转角功能,是在两条曲线的连接处加一段过渡圆弧,圆弧的半径由
R指定,圆弧与两条曲线均相切。程序指定R转角功能的格式有: G01 X_Y_R_;
G02 X_Y_I_J_R_;
G03 X_Y_I_J_R_; 说明:
(1)R及半径值必须和第一段曲线的运动代码在同一程序段内。
(2)R转角功能仅在有补偿的状态下(G4l、G42)才有效。 (3)当用G40取消补偿后,程序中R转角指定 当放电过程中要修改放电参数时,按F7。 步骤如下:
(1)使用上下游标移动到要修改的参数位置,使用左
右游标增加或减少放电参数。 (2)“PA”以下参数会自动匹配,关闭反之。
6.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要是遇到意外情况,要立即按下 急停按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按F4确定要执行的命令。 (2)用方向键使光标移动到要设置的坐标轴。 (3)按“Y”确定归零,按“N”取消归零。
4.位置设定 将电极的下表面降到低于工件的上表面,让电极的X、 Y方向上的表面与工件的X、Y方向上的侧面接触,然后归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