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历届高考真题(全国卷)

古代诗歌鉴赏之历届高考真题(全国卷)

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 起的结构作用。
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A
6
A
栏目索引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
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
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 分析。(6分) 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 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 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3
A
栏目索引
解析 本词为作者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表现的是身寄 湖山、心存河岳之情。下片前三句写湖上生活,无拘无束, 占断烟雨。四、五句借用典故翻出新意:官家既置我于闲 散,这镜湖风月本属闲人,何用官家赐予?再说天地之大, 江湖之迥,谁又稀罕官家赐予?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 情,蓄积而出。
16
A
栏目索引
解析 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
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
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17
A
栏目索引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①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
、怅惘之情;
②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
、愉悦之情。
(答出韦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答出郭
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
A
栏目索引
解析:韦诗前两句,虽一再表白“流离”“惯别家”“客
天涯”不过“等闲”,可客中一觉梦醒,孤苦凄清之情油然
10
A
栏目索引
3.(2014课标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
分)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
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
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
围棋术语。
11
A
栏目索引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21
A
栏目索引
解析 :本词发端便以一往情深的笔触追忆当年与同僚 纵情博弈,猎射驰驱的豪迈戎马生涯。第三句由前两句回 忆而折入现实,如今无人记得当年豪情壮志,愤慨之情便油 然而生。因此上阕最后两句便描绘出了两类人物的两条 道路,以此对比,作者的深沉孤愤与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全 面展现。
22
A
栏目索引
12
A
栏目索引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
的?请简要阐述。(6分)
①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
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
迟缓。
13
A
栏目索引
解析 词中末尾两句,主要是动作描写,抓住所描
24
而生。把握韦诗“灯前”的感情,关键扣住“惆怅”一词,
“惆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转折点。郭诗首句写渔家世
代与海为伴,二句写渔家简陋的生活环境,三句写一家人其
பைடு நூலகம்
乐融融,和谐幸福的场景,这让诗人这个游子倍感家的温暖
。诗人虽是夜宿渔家,但其漂泊的孤独凄苦被渔家的温暖
愉悦融化。把握郭诗“灯前”的感情,关键扣住“笑说”
木齐。
2
A
栏目索引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
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①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虚
写。
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
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写的动作的特点,结合上文景中所含之情,不难得出
正确答案。分析时,首先要翻译词句,由动作中归
纳、提炼体现词中人物情感的肢体语言。
14
A
4.(2014课标Ⅱ,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1分)
栏目索引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
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
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
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虽然已是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
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8
A
栏目索引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6分)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人。曾
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
平不详。
15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A 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栏析目索。引 (5分) ①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②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 “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 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 ,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 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 ,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①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
情。
②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
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
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解析: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A 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栏目居索馆引 舍 的寂寞。诗人客居馆舍,感到无聊,想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然而,几番 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诗未写 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酒精的作用使诗人产 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要好好地保存珍 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诗人的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也 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儿,诗人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 簪,心中暗暗地决定: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到那时我再戴 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 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 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 的衬托。
A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真题练习
1
A
栏目索引
1.(2015课标Ⅰ,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
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
一词,“笑说”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指向。
19
A
栏目索引
5.(2013课标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
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
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
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
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5
炼句型的答题步骤
栏目索引
步骤一:结合全诗,理解语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
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 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解析 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发临洮
将赴北庭留别》是虚写,写的是诗人出发之前想象之景。
3
A
栏目索引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
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②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
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
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要理解描写景物的词句,体悟
景中蕴含的情感,指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在结构、主旨表达
、抒情方面的作用。
感占上风。
4
A
2.(2015课标Ⅱ,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栏目索引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