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新课指南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教材解读精华要义数学与生活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图】2 1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知识详解知识点1扇形统计图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如图12-2 所示.图12 2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如图12-3所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探究交流比较图12-2和图12-3所示的扇形图和条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各有什么优缺点?点拨扇形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条件下,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而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缺点是无法显示每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多少^知识点4拆线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它既可以表示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图12-4所示•知识点5 组数、组距和频数分布表在统计数据时,我们经常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称这样画出的统计图表为频数分布表^知识点6 频数和频率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知识点7 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特点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我们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2-5所示,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没有空隙•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说明】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列出频数分布表•在分组时要注意:(1)组数适当;(2)组距相等.同时,分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空,即该组必须有数据;(2)不重,即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中;(3)不漏,即不能漏掉某一个数据•典例剖析师生互动基本概念题有关基本概念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2)理解频数、频率的含义;(3)能利用频数、频率解决问题.例1如图12-6所示的是扇形统计图,求扇形B占总体的百分比•(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由图可知,扇形C 1部分占总体的丄,即25%用整体1减去扇形A的百分比,再减去扇形C的百分比,就得到4扇形B的百分比.解:•••扇形C的百分比是90 ° - 360° =25%扇形A的百分比是30%•••扇形B的百分比是1-30%-25%=45%.答:扇形B占总体的百分比是45%.例2在对某地区的一次人口抽样统计分析中,各年龄段(年龄为整数)的人数如下表(2)_________ 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_________ 岁年龄段的人最少;(3)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频数是_______________ ,频率是________ ;(4)如果该地区现有人口80000,为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请估计该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口数约为__________ 人.(分析)(1)共抽查 9+11 + 17+18+17+12+8+6+2=100 (人). (2)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 30〜39岁,人数最少的年龄段是80〜89岁.(3) 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数是:8+6+2=16 (人), 即频数是16人,频率为 丄6 X 100%=16%.100(4)由⑶ 可知,占人口老龄化的频率为 16% •••共有人口 80000人,••• 80000 X 16%=12800(人). 答案:(1)100(2) 30〜39 80 〜89(3) 16 16% (4) 12800例3 (2003 •贵阳)对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毕业成绩进行统计, 90〜99分的人数有10名,这一分数段的频率为.(分析)总人数是 50, 90〜99分的频数是10人. 则频数:总人数X 100%=频率.• 10 + 50 X 100%=20%.答案:20% 基础知识应用题本节基础知识的应用主要包括:(1)由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得到有用的信息;(2)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得到相关的信息及用频数和频率进行计算例4某班全体同学在“献爱心”活动中都捐了图书,捐书的情况如下表: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班的学生共多少名? (2) 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册书?(3) 若该班所捐图书按图 12-7所示的比例分,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 校的书多多少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表的能力及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根据题目中所给的 条件,得出相应的捐书人数的和为该班的学生总数(2) 每人捐书的册数乘以相应的捐书人数,从而求出捐书总数(3)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别利用捐书总数乘以送给山区学校所占的百分比和送给本 市兄弟学校所占的百分比, 再求积的差,得到了多出的图书册数; 另一种是先求出送给山区学校所占的百分比与送给本市兄弟学校所占的百分比的差, 再乘以捐书总数,就得到了多捐的图书册数•解:(1)17+22+4+2=45 (人),•该班学生共有45人.(2) 5X 17+10X 22+15 X 4+20 X 2=405 (册), •全班一共捐了 405册书.送绪木巾' 兄笙学杭20%(3)方法 1 : 405X 60%-405X 20%=243-8仁162 (册).方法2: 405 X(60%-20% =405X 40%=162(册).•••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162册.例5如图12-8所示的是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分布图.根据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员工共有多少人?(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占员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你还能用其他统计图表示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1)共有员工:14+31+36+38+27+4=150 (人).(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人数是31+36+38=105(人).105 - 15OX 100%=70%.(3)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来表示解:(1)该单位员工共有14+31+36+38+27+4=150 (人).(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人数是31+36+38=105 (人). 这个年龄段人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为105十150 X 100%=70%.(3)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如图12-9 所示.图12 - 9综合应用题本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包括:(1)常见统计图的综合应用;(2)由统计图获得相关信息;(3 )综合应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例6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某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如图12-10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04年底的绿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比2003年底增加了多少公顷?(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增加绿地面积最多的是哪年?(3)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在2005年底使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0.2公顷,试求2005年底绿地面积的增长率.(分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1)(2)题的有些信息可直接从统计图中得到,然后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术出结果;(3)题可以设年增长率为x, 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而求出x的值.解:(1)2004年底的绿地面积为60公顷,比2003年底增加了60-56=4 (公顷).(2)51-48=3 (公顷),56-5仁5 (公顷),60-56=4 (公顷),•••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2003年.(3)设2005年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60 (1+x)=70.2 ,解得x=17%.• 2005年的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17%.小结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例7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如图12-1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 , 0.3 , 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则第四小组的频率是 ______________ ,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________ 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能力,由频率的意义可知,从左到右四个小组的频率之和是1,同时每小组的频率=小组的频数:总人数.所以,第四小组的频率=1-0.1-030.4-0.2 ,学生总数=第一小组的频数:第一小组的频率=5 : 0.仁50 (人).答案:0.2 50学生做一做某班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12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组的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 : 3 : 6:4:2,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2)成绩落在哪组数据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是多少?(3)求成绩在60分以上(不含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老师评一评本题考查利用频数、频率的含义计算的问题•其中: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疑地面枳/瓷顷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常械[「毎年年腥媒地阪祀统计国1,频数:总人数=这小组的频率•哪个小组的频率高,该小组的频数就大•(1)由题意可知,1+3+6+4+2=16,•••从左到右六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1 3 § = 3 4 1 _2 116’ 16’ 168’ 16 4,16 8.又•••第五小组的频数是6,1• 6+ — =48 (人),8•••该班共有48名同学参赛.(2)v从左到右的比是 1 : 3 : 6 : 4 : 2,•第三小组的频率最高,频数也最多.3•••第三小组的频率是3,83•第三小组的频数为48 X =18 (人).8•••成绩落在70.5〜80.5分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有18人.(3)有两种方法:1 15方法1: 48X( 1- ) =48X =45 (人).16 1645 + 48=93.75%.1 15方法2: 1- = =93.75%16 16•成绩在60分以上(不含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是93.75%.小结读图时要全面细致,同时,解题方法要灵活多样,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由统计图形式给出的数学实际问题探索与创新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常见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8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共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12-1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阡境璋代逋曄1±- 13(1)共收回调查表多少张?(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多少人?(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分析)已知提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1)题利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求得;(2)题用(1)题求得的结果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求得;(3)题利用已知条件的各问题的百分比,求出表示各问题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画出扇形统计图解:(1)700 - 35%=2000(张),•••共收回调查表2000张.(2)2000 X 20%=400(人),•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400人.(3)表示各问题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其他:360 ° X 5%=18 .房屋建设:360 °X 15%=54 .环境保护:360 °X 35%=126 .绿化:360 ° X 25%=90 .道路交通:360 °X 20%=72 .画扇形统计图如图12-14所示.学生做一做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总人口为370万人,如图12-15和图12-16所示的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2002年参加中考的人数为40000人,请你根据图12-15和图12-16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是多少人?(2)2000年贵阳市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3)2002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多少人?老师评一评(1)题利用扇形统计图中少数民族所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5%和已知条件中的总人口370万相乘求得;(2)题由条形统计图(如图12-16所示)可知,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故得到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X 4O%=6% (3)已知总体具体数量和一部分的百分比,可求出某一部分的具体数量•(1)v 370 X 15%=55.5 (万人),•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数是55.5万人.(2)v 15%X 40%=6%•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所占的百分比是6%.(3)v 40000 X 15%=6000(人),•2002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为6000人.小结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综合解决和探究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统计图的特占八、、-例9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图12-17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长方形的高表示该组人数),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调查共抽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学生,占该市初中生总数的百分比是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左到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视力在4.9〜5.1 (含4.9 , 5.1 )均属正常,则全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初中生的视力正常,视力正常的合格率是.(4)此统计图说明了什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统计图表的能力和运用频数、频率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频数:总人数=频率(1)抽测的总人数为:20+40+90+60+30=240 (人).占初中生总数的百分比是240十30000=0.8%.(2)此问有两种解决方法.方法1:从左到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依次为:20 140190360 1 301240 2,240624082404,2408频率比为 1 . 1.3.1 : 1 =2:4 : 9:6 : 3.126848方法2:直接用各小组频数比即可.20 : 40 : 90 : 60 : 30=2 : 4 : 9 : 6 : 3.(3)此问中视力正常的有:60人,视力正常的合格率为:60- 240=25%.(4)说明学生的视力合格率低,应关注学生的视力情况答案:(1) 24O 0.8% (2) 2 : 4 : 9 : 6 : 3 (3) 6O 25%(4)初中生的视力合格率很低,应关注学生的视力情况小结读图解决问题时,需仔细研究,同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如( 2)问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注意数形结合方法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