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文化概论》
专业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学生姓名:花雨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室内设计1341
专业课程:中国文化概论
任课教师:张建农
2016年4月18日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2)
一、引言 (4)
二、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4)
三、庄子理想谈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5)
四、儒家思想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从道家的风水学看待环境艺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国,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多元化的,每天接触的资讯都是几何倍的扩大,现在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走向全球化后受到西方思想和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而对自己国家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或者说是华人的“根”又了解多少呢?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年代里,在汉唐盛世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中国,我们有自己辉煌灿烂的历史,它的流传是符合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我们现在必须找到我们的“根”在哪,同时也得想办法用它来适应当今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并能为我们的国家乃至全世界创造更高效的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样式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产物,它在文化的渗透下展开并完成,体现出当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倾向,因此,设计从来就不是任意妄为的纯艺术行为,它无时无刻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无论是对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对设计认知的内在文化精神,我们都不可能抛弃传统习俗,无法脱离与历史的血脉关系而独立存在。

然而在对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我们一直存在偏差: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往往看重技法手段而轻视文化内涵,只把重点摆在西方美术流派及设计构成等课程上,仅仅让学生做各种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形式感、商业感十足,但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却很贫乏。

如何消除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隔阂,使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是我们这代设计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思想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始终引导着中国设计的精神方向,我们应该将这些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挖掘其内涵与价值,学习其精神与气质,了解其自然观和生活观。

二、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世界万物都由自然而来,艺术创造就是自然美的创造,表面质朴奇拙实质巧夺天工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美。

正如明末清初画家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倾向,巧不是表面的聪明技巧,而是顺其自然规律的真实体现,形拙而意巧便是“大巧若拙”。

然而每个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都会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美学观所制约,忘记了美来自自然天成,来自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景致,忘记了即便是杂乱无章的景物也能从中寻求那种敏捷流畅的画面。

现代的艺术设计者也往往因思维的混乱或法则的束缚,只留于表面构成样式的多样性上,而丧失设计的简洁单纯及精神内涵。

但也有的设计注重以简单粗旷的语言来体现平易近人的真实情感。

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精致华丽的图形画面,实质上却是自然淳朴、返朴归真,做到了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比起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味狂怪渲泄、闹上加闹的全“效”设计更夺
目。

例如,曾经一举成名的酒鬼酒正是以极其质朴粗犷的个性包装,改变了名酒不可突破的历史。

麻绳和麻袋构成的机理造形是古拙别致,泥巴随意捏制的材质色彩是大朴大雅,毛笔题写的书法字体是奔放洒脱。

于是,一幅酒鬼披着麻袋的写意水墨画使产品包装形象格外的平易近人,实乃大巧若拙。

事实证明,酒类包装设计若完全模仿洋酒既无特色也无生命力。

很多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设计而成功的中国酒包装看似传统“老土”,实际上是以至真至情表现得一览无遗,大盈、大巧由内而发。

因此,在设计中只有真心领悟,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获得成功。

三、庄子理想谈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道无形无象,却以抽象潜藏的形式存在;道可知,但并非语言概念和感觉经验所能知的。

道是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道循的规律。

因此,庄子主张随顺自然的无为态度,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最充足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大自然并未有意获得什么,却在无形中成就了一切。

于是,在这种崇尚“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淡泊自由、浪漫飘渺”的审美情致下,以自然仙境为题材的园林设计应运而生。

我国的园林艺术设计大都受到“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在布置经营上,采取山水、建筑、景物相互穿插渗透的组合方式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自然空间,从而获得一种道家仙境般的自然之美。

正如苏州留园的“小蓬莱”即是这种飘遥仙境的体现。

而今天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是源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无为”思想。

日本的园林又称“和式园林”,它以其幽静、深邃、曲折的艺术风格盛名于世。

其实,和式园林艺术是中国汉、唐时代形成的家居环艺风格在日本列岛上单独延续至今的结果。

它以“原色”即非人工雕逐为审美理念,实则是根植于老子的无为思想。

从今天日本园林艺术的优雅风貌中,我们仍可清晰看到“无为”之境的影子,尤其是其中布局方式的起、承、新、合,“枯山水”的拟意等,无不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理念如出一辙。

四、儒家思想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平面布局原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住宅中“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

“礼”的意识融会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筑制式中,从王城到宅院、从内容布局到构图和形式,都反映出礼制精神的追求。

汉末至南北朝,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倦,于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逐渐兴起。

道家思想开始盛行,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从而唤起了人们追求个性、倾心自然的热情。

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外部规则方面,即艺术与政治及现实的关系;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内部规则方面,即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等。

这一认识颇有见地,道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之区别。

五、从道家的风水学看待环境艺术设计
风水堪舆,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不然,从黄帝时期到现在一直传承五大流派:山、医、命、相、卜,号称“玄学五术”其中相术就包含了风水学。

风水理论的核心在乎理气,即生气。

大家都曾听说房子要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好,要是山清水秀草木欣荣就更好了,其实这跟现代生态建筑学所研究的人类建筑环境与生物公存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风水学说仍是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它讲究人与自然的交互,关注风水对于人体生命健康与生命轨迹的影响,寻找人体信息和谐共振的信息场就是它的诉求。

比如说徽派建筑,自古就有遵循风水的传统,表现在对山水、自然景观极强的依赖性,无论是村落乡舍或是楼阁园林都力图与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的和谐状态,再比说故宫,宫墙殿柱皆涂红色,红色属火,光明正大,屋顶黄色,黄色居中属土,以厚德载物,故为皇帝所居,东宫屋顶为绿,绿属木,遇木逢春,皇子宜居,北天一门,黑墙属水,包括文渊阁藏书的地方皆属黑水,利于防火,从天安门到端门不栽寸木,意为南方属火。

六、结语
中国造物文化的“美善相乐”、美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造物主张,一直为中国设计师所称道。

我们应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中国的造物文化相结合, 从而化作新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将艺术设计不断的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粗浅、狭隘、偏颇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形式上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我们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

应该以开阔的眼界和创造的精神,积极地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设计师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的目光,从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创造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属于民族的,才会成为惊世作品,也才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所以,我们今天在民居环艺的设计上,应继承并传载传统思想,将传统风格与现代化家居结合,打造特有的中式艺术风格的家居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沙,2000
[2]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0
[4]张少康,《先秦诸子的文艺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