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板书),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拿出你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

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角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操作: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测量一下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观察角的
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四个直角变成了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和观察,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学生试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板书)
与三角形特性进行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2、做一做第1题: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已画好一条高的平行四边形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让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AC。

师边演示边讲解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是过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学生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第72页做一做第2题图(1),师巡视指导。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学生试画梯形的高:第72页做一做第2题图(2),师巡视指导。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是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基础练习
练习十二第1题,找出平行四边行和梯形,并画出它们的高。

【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评议。

【功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练习十二第3题:剪一剪。

(1)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2)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这里剪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他们与同学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3、判断题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
(2)一个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 )
(3)一个平行四边行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 )
【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功能】: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沟通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联系和区别,为后面学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做准备,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拓展练习。

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底对应的高。

【功能】:拓展学生思维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4、7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课堂始终贯穿了生活数学,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

而且能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得来说,是堂不错的课。

但是郭老师对于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这个教学点,只是通过教师的总结而得出的。

我觉得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是课件演示:从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演变。

这样让学生知道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四个角是直角。

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些。


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