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组织机构四、主要施工工序五、资源供应计划六、施工进度计划七、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及环境技术措施一、编制依据1、地磅房相关施工图纸;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选煤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583-2010);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583-2010);9、项目现场实际情况。
二、工程概况张家口煤炭物流中心煤炭工艺总承包工程—整平压实装置基础。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础埋深为2.5米,基础下要求1m厚三七灰土换填。
基础及柱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三、施工组织机构整平压实装置基础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主要管理人员职责分工:项目经理:对内负责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与安全控制,材料供应,劳动组织,机械调配,工序搭接及穿插等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施工技术、安全技术等工作。
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该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安全员:负责该工程的安全工作。
四、主要施工工序4.1、土方工程施工程序:土方开挖前做好土方方格网测绘,放出控制定位线,并用双灰粉放出基坑开挖边线、边坡线,柱基础位置线,方可开挖。
1.1、根据现场轴线控制网,放出基坑灰线,在每条灰线转角并不大于10m处打标记桩。
1.2、开挖方式:本工程采用从东到西一次性开挖,平均开挖深度在1.6米左右。
1.3、土方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槽相结合的方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不超深、不欠挖。
1.4、开挖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边坡是否稳定,防止滑坡、塌方伤人。
1.5、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等有关人员验槽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6、本工程采用独立基础,基坑较浅,开挖时主要做好临边防护。
4.2、模板工程本工程为单层框架结构,模板主要包括独立柱基础模板、基础梁模板。
为保证模板工程能达到图纸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构特征及结构形式,模板主要采用16mm厚红木胶合板,以确保不漏浆、表面美观。
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和扣件搭设。
2.1、支模板前的准备工作作好梁板模放样,作好模板加工技术交底。
在满堂架上作出标高标记,作为控制模板标高的依据。
2.2、支模用料采用红木模板,单块模板尺寸为920mm×1830mm.底模搁栅:梁底模搁栅采用100×50木枋,板底模搁栅在拼缝位置采用100×50木枋。
φ钢管及扣件搭成。
2.3、支撑系统:采用5.348⨯4.3、钢筋工程3.1、所有进场钢材,挂有标牌,牌上印有厂标、钢号、炉罐(批)号、直径等标记并附有质量证明书;无质量证明书,不得入库;经检验合格后物资设备部方可收货,如发现不合格钢材,不得验收入库。
合格钢材应分批验收入库。
3.2、钢材进场验收由现场材料员、现场监理共同进行,并作好进场验收记录。
3.3、进场钢材必须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堆放在钢筋原材堆场,钢筋必须架空堆放,搭设专门的堆放架。
3.4、钢筋放样由项目施工员完成,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审核。
3.5、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3.6、梁筋绑扎先穿下部主筋,再穿上部主筋,后套箍筋绑扎。
在绑扎箍筋前,梁筋的焊接接头必须施工完毕自检合格。
3.7、梁内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下部钢筋应在支座内,上部钢筋应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3.8、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模板上表面刷涂脱模剂后,放出轴线及上部结构定位边线。
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用墨线弹出每两根主筋的线,依线绑筋。
3.9、楼板短跨上部主筋应置于长跨上部主筋之上,短跨下部主筋应置于长跨向下部主筋之下。
3.10、板内的通长钢筋,其板底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钢筋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
3.11、板的受力筋,应伸至梁中心,并进入支座≥10d且不少于100;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弯直钩;板的边支座负筋一般应伸至梁(墙)外皮(留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如已满足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直钩长度同另一端,如不满足,此端加长垂直段,直到满足锚固长度为止,当边梁较宽时,负筋不必伸至梁外皮,按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或图中注明尺寸施工。
4.4、混凝土工程4.1、混凝土输送泵运输:这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本工程的绝大部分混凝土采用该方式完成运输。
4.2、升降机运送:部分零星混凝土,如屋面保温层以上的细石混凝土、屋面栏杆板混凝土、在紧急情况下(如楼层混凝土浇灌时输送泵出现故障)的混凝土运输。
4.3、混凝土搅拌好后应对其检查,混凝土拌合物不应出现坍落度过大、过小、离析或分层现象。
4.4、梁及其它尺寸较大构件的混凝土均采用插入振动器振捣。
4.5、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4.6、混凝土在分层浇灌时,第一层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需将混凝土振动棒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4.7、每插一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一般目测可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8、平板振动器在每一位置上应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一般取25~40s,目测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接应有3~5cm,防止漏振。
4.9、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在混凝土浇注完2~3h后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时,初步按标高用大木杠刮平,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反复抹压不少于4遍,闭合收水裂缝,搓平、抹光工作在2小时内完成。
4.10、试块留置:本工程基础混凝土的试块留置按规范执行,即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留置不少于一组的抗压强度混凝土试块。
4.11、浇筑板筋时,应铺好跳板。
跳板应支在预先做好钢筋架上,不得铺放在钢筋网片上。
跳板应具有一定宽度,方便工人操作安全,待混凝土浇到一定位置,随浇随撤掉钢筋架。
4.12、混凝土面标高控制:将长70cm的Ф14钢筋按@4m×4m的间距点焊于柱子或楼板的钢筋上,用水平仪将50cm标高线引上,并用黄色胶带裹好,作为标记,浇筑时拉线控制板的标高及平整度。
4.13、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予以堵严;对木模板浇水湿润,并无积水。
要求木工、钢筋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跟班检查,随时处理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支架松动、模板变形、钢筋位移等问题。
4.14、因气温较高,混凝土采取覆盖养护法。
在混凝土表面盖一层塑料膜(始终保持膜内有凝结水),并视气温情况派专人浇水养护。
4.15、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
五、资源供应计划5.1、劳动力计划根据工程管理需要,在本工程配备的管理人员有: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试验员等。
为保证本工程按计划顺利的进行,本项目施工的主要劳动力投入量为:钢筋工8名、木工7名、混凝土工5名、架子工5名,杂工5名,根据工序要求进场:六、施工进计划根据本项目的生产力要素,具体考虑到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工程计划于2013年8月23日至11月4日完工。
本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关键工序的施工,6.1、进度保证措施每周向业主、监理公司提交工程进度报告和下周生产计划,如实际和计划有差异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调整的措施与方案,报请业主、监理审批后实施。
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在项目上及项目与各分包单位之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建立项目土建、安装、装饰施工协调会议制度,由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队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确保按时竣工的总原则下,及时处理好各工序、各工种在交叉、搭接作业时所面临和存在问题。
6.2、根据本施工组织材料配置数量的要求,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的积压,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施工。
公司建立有效的材料市场调查和采购、供应部门。
为保证本工程的按期完成,我们将配备足够的大中小型施工机械,不仅满足正常使用,还要保证有效备用。
另外,要做好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加强现场平面管理,特别是交通运输管理,确保物资设备进场畅通,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质量保证措施7.1、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使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形成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7.2、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各分项工程开工前,按技术交底工作程序,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其施工项目应达到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其施工方法和措施,操作人员按交底书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7.3、实行材料跟踪管理制度,对不合格材料不准入场,对水泥钢材等重要的原材料必须要有出厂证明,并抽检合格,做好记录。
7.4、实行三级(项目部级、专业公司级、班组级)检查验收制度,每个作业班组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班组质检员进行初检,合格后,请专业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经复检合格后,申请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进行终检。
然后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会检验收,以确保施工阶段的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八、安全及环境技术措施8.1、安全保证措施建立安全生产指挥、施工技术、安全监督、检查,群众监督保证体系,做到各级人员控制,全员参与的目标。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部与作业班组、作业班组与个人签定安全目标责任承包合同,实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
实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班组每周组织一次班组安全活动,每天班前召开班前会,进行安全交底。
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检查与监督。
发现违章或隐患,应立即阻止或整改。
8.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一个参与施工的人员均自觉执行安全措施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并设有专职安全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按规定要求着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施工现场严禁流动吸烟。
施工现场与非生产区域要有围栏进行隔离,外侧用密目网全封闭。
施工现场用电应统一规划布置,严禁私拉乱接电源,非电工人员不得从事电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