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术课题:《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美术课题:《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4.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在本校教研组内推广整理出的理论和经验,展示课堂教学,并协助其他教师在美术课中进行尝试,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尝试结果。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地学校、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现用美术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感受,为课题研究准备第一手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走访、探寻等形式收集本土美术教学资源,并进行归类整理,探究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途径。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现用美术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感受,调查教师对本土资源运用的现状,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10—2015.5)
1.收集整理本土可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研究合适的切入口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2.研究利用家乡美术资源融入或替换部分教材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策略。
3.让融入了乡土资源的美术课在校园内开展课堂教学,开拓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路,为农村的美术教学开辟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推荐意见
校长(园长)单位(盖章)
2014年6月30日
以家乡美术资源作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必定能为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研
究
策略
、
方法及步骤
研究策略:
1.借助本校及周边学校美术教师对现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遇到的困难,了解对本土美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情况。根据调研内容进行汇总统计,归纳出存在问题,并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2.发动学校本地教师及学生家长,收集适合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本土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教材与本土资源的可衔接点,寻找合适的切入口,一一对应,进行融入或替换原教材的教学设计。
3.在对实验班级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或替换教材内容进行尝试教学,研究教学策略。撰写案例分析,进行反思和总结。多次尝试后,结合理论和实践,提炼有效的融入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应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他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主要靠在生活环境中的体悟,范围主要集中在家乡层面上。因此,在执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之在美术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使各种家乡的社会、文化等美育资源和美术课堂融为一体。美术课堂应成为学生和家乡美术资源连接的桥梁,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教学论文及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5.6—2015.7)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完成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上交结题报告
预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探索的热情,加深学生对家乡美的认知与热爱。
2.整理出可以在教材内容中充分融入上虞本土美术教学资源,与实验教材内容对接融合,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富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生活。
研究的意义
乡土美术资源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审美的体验。
乡土美术资源能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课内外探索活动,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更便于学生探究与实践,提供多方位的体验机会。
乡土美术资源能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或替换原教材内容,更便于农村小学打破教学资源匮乏,课前准备困期观察和追踪观察方法,了解运用家乡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后,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发展状况。
4.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
5.案例研究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方向。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8—2014.9)
美术课题《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名称
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研究内容
1.收集研究上虞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景、特产等能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的本土美育资源。(资源收集整理归类)
2.研究美术课堂中融入家乡美术资源的切入口。(调查报告、融入课堂的切入口融入方式的研究)
3.研究利用家乡美术资源替换部分教材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策略。(让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让美术课堂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