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 精神分析医生,是新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人物。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序号 年龄
发展危机
对危机积极解决
1
0-1岁
基本信任—不信任
希望
2
1-3岁
自主对羞愧
意志和自我控制
3
3-6岁
主动对内疚
方向和目的
4
6-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力
5 12-18岁
3.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观
华生1878年1 月9日出生,是 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
(1)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研究对象:行为 刺激(S)—反应(R)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1
图2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3
图4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5
图6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第三节
1.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观
(1)华生 (2)斯金纳 (3)班杜拉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6.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是美国心理学家。 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 星州的阿尔马;1903年,格 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 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 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 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 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1.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获得快乐 2.自我:现实原则 3.超我:理想部分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注意:肛门性格:过早、 过于严格的大 小便训练会使儿童压抑。(成年后表现为过于 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等。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5 月6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 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 分析学派”。1873年入维也纳 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 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 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 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榜样T、HANK替S 代强化 自我效能感
1.榜样:通过观察 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
2.替代强化:观察 TH他AN人KS行为的结果是受到
奖励还是惩罚,不必自 己去做就知道结果。
3.自我效能感:能 力和个性。

例 分
THANKS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瑞士人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 心理学家。他的认知 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 学科的典范。
(自学)
42
五、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苏联心 理学家,他认为社会 环境对学习有关键性 的作用,认为社会因 素与个人因素的整合 促成了学习。
五、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最近发展区:
现有发展水平与通 过成人指导可能达到的 水平之间的距离。
44
预习第二章《学 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身体、感觉运动(如:玩具) 2.同化:归类上容易搅混 3.顺应:有质量的变化,开始适应 4.平衡:调整自己
例:自行车——摩托车
(三)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期(0-2岁) 2.前运算期(2-7岁) 3.具体运算期(7-11岁)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实 验 : 小 老 鼠 按 压 杠 杆
得出结论:
斯金纳提出三条强化规律:强化、惩罚、消退
1.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例子:表现好妈妈就给奖励,表现好妈妈说不用做家务
2.惩罚和消退:上课罚站、冷处理方式
多了解幼儿的 心理,针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强化的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新行为 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社会学习理论 的创始人,认知理论 之父班杜拉是美国当 代著名心理学家。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把儿童分为3组: 1.甲组观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 子在打玩具娃娃,一个成人给他一些 糖果作为奖励; 2.乙组观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 子打了玩具娃娃后,成人过来打了他顿,以示惩罚; 3.第三组儿童看到录像片上大孩 子的攻击性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 后来,这些儿童一个个被领进游戏室 里面有大孩子攻击过的玩具娃娃。
图7
图8
总结:
条件反射 泛化
3.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观(华生)
对当今幼儿保育、教育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1.对孩子言语、动作太过粗鲁,经常拒绝孩 子限制孩子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会引起儿童 的不良情绪反应;反对体罚。 2.利用条件反射法消除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 反应。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斯金纳出生于 1904年,美国心理 学家,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也是新行为主义的 主要代表。
1.感知运动期(0-2岁)
(1)先天无条件反射:吸吮奶头、拇指、玩具 (2)习惯动作时期:开始学会寻找声音源头 (3)有目的形成时期:视觉、物体结合 (4)客体永久性:抓、敲、打
2.前运算期(2-7岁)
(1)表象思维:木棍当枪、小手帕当被子 (2)不可逆性 (3)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期 4.形式运算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忠诚
6 18-25岁
亲密对孤独

7 25-50岁
繁殖对停滞
关心
8 50-死亡
完美无缺对悲观沮丧
智慧
对危机消极解决
恐惧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 不确定感
淡漠 自私 绝望与无意义感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着眼于把儿童看作是一个 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 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 来研究人格的发展,而不是 单从某个心理过程的发展来 研究儿童。这种整体性研究 的观点值得借鉴。
一、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观点:成熟和学习 实验:双生子爬梯 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 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1.成熟与内环境有关,学习与外 环境有关。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等身体 结构。 3.外环境:水、土、食物等。
一、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不足: 过分夸大了生
理成熟的作用,对 外在环境与教育关 注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