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归纳了[BIW]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长春宇创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 基本原则
2.1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
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评注:周边造型匹配[面差、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接、安装空间]
2.2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评注:结构的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周边的展开的周长也有关系,“红旗3”轿车的一个
宣传点就是其前防撞横梁为六边型。
2.3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
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 冲压工艺要求
3.1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
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 R- 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1)板件最小弯曲半径
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h 》R+2t 。
见上表。
R 中心的距离L 不得过小,其值L >2t 。
见上表。
5)凸部的弯曲 避免如a 图情形的弯曲,使弯曲线让开
阶梯线如图
r >2t n=r m >2t k >1.5t L b ,或设计切口如c 、d 。
>t+R+k/2 孔径
如)
最大倾斜角度9
6罚
6<d^l2
e <10°
D>12
BWlh 2) 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其值 3) 弯曲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
4) 圆角弯曲处预留切口。
3.2在设计钣金件时,考虑防止成型时起皱,应在适当的地方(如材料聚集处)布置工艺缺口,或布
置工艺凸台、筋。
3.3孔与孔,孔与边界距离应大于
2t ,若在圆角处冲孔,孔与翻边的距离应大于 R+2t 。
拉深件或弯曲件冲孔的合适位置
开孔时尽量不要开在倒角面上,以避免模具刃口早期磨损。
正冲孔孔径与最大倾斜角
穿破件的构型原则
当在一道工序中用冲切法制成 90°的弯边时, 防止折角处破裂。
选材要注意材质不宜太硬,应在弯边位置设计工艺切口, R >2t
IM
>t+R+K/2 K >2t 图
A>3 A-B >0.5 L
a 图
b 最小冲孔直径及最小边长 冲孔件的最小冲孔直径或方孔的最小边长
t
—材料厚度 _________ d 1 耳 K 标准 材料 汀—I 二_|
行业标准 冷轧板 d>1.3t
a >1.2t 优先使用标准
冷轧板 d>3t a >5t 评注:
回弹处理:
1放出回弹补偿 [注塑件放出缩水量]
2、小的回弹卡具强行固定后焊接,虽然有点内力,但在烤漆阶段能够局部消除
起皱通常在拉延方向上有扭曲的结构拉延造成积料或过程中的扭曲
起皱处理:1工艺筋
4 ------------------------------
— 1 <■
2、翻边折弯开工艺缺口,将褶皱部位去掉,问题主要出现在焊接边
3.4
另外:对于拉延件L 最小值也应LA 5t 为宜。
Mg :土 Fillet Definition
Edga (x) to k«ap | Na a>il>ic L J QA
Cornet :
'. 1
最小孔边距和孔间距 冲孔件的最小孔边距和孔间距 C 简图: 材料厚
度t
I
V E 1!"ye 』j
* B V ______________ V M 1ZI [ ”丿丿山內1~
..... “ ........ 行业标 准 C A 2.5t C A 2.5t C A 2.5t C A 2.5t 优先使 用标准
C A 7.5t C A 6t
C A 7t C A 5t 冲切件的构型原则
冲切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尽量避免冲切件上的过长的悬臂、凹槽。
如下表:
Snppcrl
Ecl^r mis la ax Qbj ■帆 G 〕to fallvt'
Bltixd corMr h) O Conic p-ur-wtttr:
I | Tr j ■ ri bbam rjf Trii
support
Fr op 电 g 會l j an”
Dp Li^ai 三面或多面交汇的尖角处在倒圆时应尽量倒大成球形
Ljai -Li EL ( «1««DL L (I J : flfa xalacli
:"a-i'hftc'k
3)冲切缺口原则
冲切缺口应尽量避免尖角,如下左图所示,应改为如下右图所示。
般R>1t ,优先使用标准R>3t (t —材料厚度)
4 •焊接工艺要求
4.1焊接搭接边重叠部分的宽度一般在 10~15mr 为佳,最少不得小于 8mm
4.1.1点焊通常采用搭接接头和折边接头,接头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等厚度或不等厚度的工件组成。
在设计点焊结构时,必须考虑电极的可达性,即电极必须能方便地抵达工件的焊接部位。
同时还应考虑诸 如边距、搭接量、点距、装配间隙和焊点强度诸因素。
单排焊缝最小搭边尺寸(mm
\
搭接形式 薄件厚度/m \
平板搭接:
最小搭边尺寸/mm 折边搭接: 最小搭边尺寸/mm
0.8
12 14 1.0
12 14 1.2
14 16 1.5
16 18 2.0
18 20 2.5
20 22 3.0
22 24 3.5 23 25
注:搭边尺寸不包括圆角半径(其根部尺寸一般等于板厚),重要结构焊缝宜采用较大搭接量。
4.1.2钣金件凸焊基本要求:
4.121焊接空间充足时,钣金件焊接位置深度b 大于相应凸焊螺母及凸焊螺栓帽高度
c 的情况下,凸焊平
面及凸焊竖直空间直径 a 不小于35;
4.1.2.2焊接空间不足时,钣金件焊接位置深度b 小于相应凸焊螺母及凸焊螺栓帽高度
c 的情况下,凸焊 平面不小于凸焊螺母或凸焊焊栓帽外轮廓直径时,可以实现焊接。
4.1.2.3凸焊螺母及凸焊螺栓中心距离板件边缘应小于 450mm (焊钳深度)。
a >28
反凸台焊接,
且b<30时,焊 接面直径a
注:实际焊接时应与实际焊接设备匹配
4.2考虑焊接工艺时应考虑焊枪的接近性。
4.3对于无法焊接的内板,可以考虑开焊接工艺过孔,一般要求①
30以上 ; 4.4 对于无法点焊的部位,可以考虑二氧化碳保护焊或塞焊
;
4.5考虑布置焊接工艺孔。
4.6 焊点凹窝或凸台一便于手工焊接 【焊接间隙与焊点数量】 4. 7焊接顺序的优化-B 柱内板与地板边梁点焊,外板后焊接。
4. 8定位销与预搭扣的应用
5. 装配工艺要求
5.1考虑零部件装配时装配工具的接近性;
评注: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工具数模调进来来模拟一下,并
5mr 以上的间隙,保证不要干涉。
5.2考虑零部件自身安装或拆卸的方便性;
5.3对于安装工艺过孔,应考虑做成
翻边孔,以增加零件本身的刚度,以及不伤手和工具。
6. 涂装工艺要求
6.1考虑在侧围下部和车门最下部开漏液孔; 焊件名称
凸焊螺母 凸焊螺栓 图例 焊件规格 b<(时,焊接
面直径a
M6 M8 M10 M12 7/16'M6 M8 19 22 28 28 19 20 焊件高度C 5 6 10 10 2 b>c,且 b>30
时,焊接面直 径a b>c,且 b<30 时,焊接面直 径a 反凸台焊接,
且b>30时,焊 接面直径a
a>35
a>28 a>35
最新范本,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