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

三、物流工程学院学位点介绍目前学院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硕士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近年来已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多万。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上述研究型实验室与合作基地为研究生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与技术支持。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

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物流系统优化、船舶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

下设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控制工程、机器视觉与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理论、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系统仿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

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等实验室。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以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求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研究,而且还要适应于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软件环境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有设计及动手能力。

5、电气工程本学科于1987年获“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01年更名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一直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第3、4期的10年建设,为该学科进入更高的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又进入上海市教委第5期重点学科建设。

现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6名。

下设可再生能源与船舶电力推进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装置、电磁测量与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船舶电气控制技术与系统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研究以港航运输设备的传动控制为主线,电力电子技术以新能源开发与应用为主线,电磁测量与电磁兼容应用于船舶静电防护和电源质量控制的研究特色。

本专业还与法国南特大学、西布尼坦尼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也接收国外研究生学习和实习。

本学科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物流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瞄准新目标,发扬“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精神,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努力把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做好。

四、导师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物流工程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硕士生导师人数众多。

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人,多位导师正参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国内机械、电子、船舶等领域具有影响力。

具体名单如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刘以建、、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徐善林、、肖健梅、俞宏生、贺俊吉、范红、★彭建学、张艳、李翠玲、★阎敏辉、★张培、★赵怀林、★沈希忠、★马向华黄允千男,1945年生,上海海事大学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学科教授。

主讲《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能源电力推进》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袋式除尘器模糊自适应清灰控制系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研究项目"船舶机舱仿真系统的MMI技术及实现"1998年通过市教委及交通部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宓为建男,1956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

主要从事大型物流设备诊断与安全运行控制、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企业ERP等领域的研究。

其中大型港口机械的安全运行控制问题的研究成果,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从事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港口机械结构安全控制中的数据挖掘》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基于网络的港口集装箱生产组织与控制系统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施伟锋男,1963年出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等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船舶控制工程,船舶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船舶电站模拟器的实现。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期刊常务理事。

发表论文。

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SCI、EI核心库检索近20篇。

教学中讲授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多门课程,如:“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DSP原理与应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仿真与虚拟仪表”、“轮机自动化”、“主机遥控”、“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等。

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二等奖,获“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赛实践奖。

汤天浩1955年生。

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在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上海大学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

2005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派到法国进行高级研究,在法期间,先后在Ecole Centrale deNantes(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和Ecole Polytechnique de Nantes(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学习和研究。

现为上海海事大学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所长、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担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电气分委会主席、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负责电气与控制类研究生学位点工作。

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和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特邀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2001至2005年担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航运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Marine Systems of IFAC);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变频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装置专业委员会委员、船舶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上海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电源技术专业委会主任。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船舶与航运自动化。

主要学术成果为:已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项目第2负责人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研究成果均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研究成果:(1)主持完成的燃料电池电力推进试验船的研发工作填补了国内在新能源船舶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开拓意义,为未来中国新能源在船舶中的应用和“全电船”的研究引领新的方向,“天翔一号”燃料电池试验船在2005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出。

(2)主持与策划了与法国Schneider公司合作研发船舶电站PMS系统,开创了与国外大公司产、学、研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船舶控制核心产品的新尝试。

(3)承担并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项目:临港新城新能源综合发电系统研究,所研制的新能源综合发电系统并网装置参加了2008年的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并被市科委选送作为上海的科技成果在2009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清洁能源与节能减排博览会”,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该展览。

1997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199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有50余篇是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已有30多篇论文被EI或ISTP收录;主编和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电机与拖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很受读者欢迎。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主要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联系,并组织和筹备召开了“First Franco-Chinese Workshop on computing tools to increase navigation security”和MITS 2009等国际学术会议;与中国电源学会主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继续教育引导工程项目”的2010年重点项目:“高端前沿继续教育活动”:可再生能源电源技术高级研修班,首次在国内在国家支持下开展可再生能源培训工作。

已指导1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华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王步来博士,1966年生,江苏淮安人。

上海海事大学电气自动化系教授、高级工程师。

江苏清江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设计科长。

主要研发项目有Y2-63-355三相异步电动机(1999年通过省级鉴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YVF80-315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2001年通过省级鉴定,每年为该公司新增200万元以上销售)、Y355-500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Y180-280电机的优化设计(累计为公司节约1000多万元)、CMG200-315出口澳大利亚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1994年以来,每年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左右)、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组织了无刷直流电机和通用变频器等项目的研发。

研发的新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其中Y2-63-355获得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

申请者于2000年被评为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并被授予淮安市革新能手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