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反洗钱最新案例分析
一、提供资金账户
典型案例
2013年至2014年期间,被告人崔某在明知其父无力偿还高息欠款,靠集资诈骗用于偿还欠款的情况下,仍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为其父在多家银行办理银行卡9张,供其父用于收支非法集资款3668.792万元。
本案经二审审理认为,崔某明知其父在实施金融诈骗犯罪,而提供资金账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来源和性质,数额达3668.792万元,其行为构成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200万元。
洗钱罪所“洗”之钱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涉案金额大是这七类犯罪的共同特点,因此为了逃避打击,犯罪分子通常会以他人名义开设大量账户,以保持资金分散。
虽然这些被开设的账户大都是未经户主同意违法开立的“人头户”,但犯罪分子使用亲戚朋友银行账户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此时,如果其亲戚朋友明知要存入的是上述七类犯罪的所得或收益,而同意提供账户的,就涉嫌洗钱罪。
二、协助转移资金
典型案例
2008年期间,被告人章某与刘某认识并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
之后,刘某分多次向章某本人及其持有的其家人的银行账户转账人民币4014余万元。
章某在明知上述款项为刘某非法集资所得的情况下,仍按刘某授意将上述资金在不同账户间频繁划转,并用其中部分资金在杭州以本人名义购买房产3套及宝马轿车1辆。
本案经二审审理认为,章某明知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所得,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仍通过取现等其他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此处的转移资金通常发生在贪污贿赂犯罪和经济犯罪的下游,犯罪分子在攫取不法利益后,为描绘自己“清廉”或无钱偿付债务的假象,往往需要通过信得过的亲友将资金转移。
此时,如果协助者明知要转移的是上述七类犯罪的所得或收益,而积极提供帮助的,就涉嫌洗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