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

适用:可用于高温高压,适用于管程为洁净而不易结垢的流体。
填料函式换热器
对分流壳体
填料函
填料函式换热器
优点:
(1)结构比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壳体和管束热变形 自由,不产生热应力。
(2)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壳程的检修和清洗方 便。
缺点: 填料函处形成动密封,壳程介质易泄漏, 要求壳程介质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且无毒、非易 燃和易爆。
要坚固和紧密;
(2)设备要尽量紧凑,以便减小管板和壳体的直径,并使 管外空间的流通截面减小,以便提高管外流体的流速;
(3)要使制造、安装和修理、维护简便 这些要求能否满足,关键在于管子的排列方式和管间距
的正确选择。
流 体 流 动 方 向
正三角形
流 体 流 动 方 向
转角正三角形
正三角形最普遍,因为在相同的管板面积上 排管最多,结构紧凑,但管外清洗不方便;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列管结构 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优点: (1)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
(2)与其它类型换热器相比,在 相同壳体直径下,排管数目最多。
(3)管内便于清洗。
缺点: (1)壳程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
应走清洁流体。 (2)不设膨胀节时,管、壳程
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
概念解释:密封焊—不保证强度,只防漏; 强度焊—既防漏,又保证抗拉脱强度; 贴胀—只消除间隙,不承担拉脱力; 强度胀—既消除间隙,又满足胀接强度。
目前,先焊后胀与先胀后焊两派学说仍处于争 议之中。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在确定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时,应该考虑 下列原则:
(1)要保证管板有必要的强度,而且管子和管板的连接
当壳程流体不是污染性介质时,采用正三 角形排列法。正三角形排列法在一定的管板面 积上可以配置较多的管子数,且由于管子间的 距离都相等,在管板加工时便于画线与钻孔。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 三角形排列
正方边形
流 体 流 动 方 向 正方形
流 体 流 动 方 向 转角正方形
正方形排管少,结构不够紧凑,但管外清洗较方便。
(3)为使浮头管板和管束检修时能够一起抽出,在管束外缘 与壳壁之间形成宽度为16~22mm的环隙,这样不仅减少了排 管数目,而且增加了旁路流路,降低了换热器的热效率。
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优点: (1)结构简单,省去一块管板和一个管箱,造价低。 (2)管束和壳体分离,热膨胀时互不约束,消除热应力。 (3)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管外清洗方便。 缺点: (1)弯管必须保持一定曲率半径,管束中央会存在较大的 空隙,流体易走短路,对传热不利。 (2)管内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宜走清洁流体。 (3)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最外层管子可以更换,其他管 子只能堵死,会减小换热面积。
填料函式换热器通常只适用于低压和小直径场合。
主要部件的分类及代号
零部件名称表见教材P42
问题:AES500-1.6-54-6/25-4I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标准
美国的TEMA标准,日本的JIS B8249标准,
英国的BS5500标准
• 国标GB 151-1999:适用范围(1)公称直径 DN≤2600mm;(2)公称压力PN≤35MP;(3)公称 直径和公称压力的乘积≯1.7×104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同心圆排列法用于 用于小壳径换热器。
组合的排列
例如在多管程热交 换器中,每一程都 采用等边三角形排 列,而在各程相邻 管排间,为便于安 装隔板,则采用正 方形排列
换热管中心距
胀焊并用连接形式主要有: • ①先焊后胀:强度焊+贴胀
高温高压换热器中大多用厚壁管,胀接时要使用润滑油, 进入接头后缝隙中会在焊接时生成气体,恶化焊缝质量, 只要胀接过程控制得当,先焊后胀可避免这一弊病。
②先胀后焊:强度胀+密封焊 适用于管子与管板材料焊接性能
较差的材料,胀接时不用润滑油,可 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胀管前后示意图
(a)胀管前
(b)胀管后
胀接管孔结构
强度胀适用范围: P≤4.0MPa t ≤300oC
焊接法
优点: (1)强度高,抗拉脱力强。 (2)修理、更换方便。
缺点: (1)焊接残余应力可能导致应力 腐蚀和疲劳破坏。 (2)间隙腐蚀问题。

焊接+胀接
焊胀结合
• 前面我们讲了胀接、焊接后,会发现它们各自有优、缺点, 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了胀焊并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连 接处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 寿命。
2.1.2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与排列 一、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
根据换热器的使用条件不同,加工条件不同,连接的方法基本上 分为胀接、焊接和胀焊结合三种,由于胀接法能承受较高的压 力,特别适用于材料可焊性差的情况。
1.胀管法
1)过程:最普通的是利用胀管器挤压伸入管板孔中的管子端部,使管端 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孔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取去胀管器后,管板与管子 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贴在一起达到密封紧固连接的目的。 2)适用范围: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 ≤4MPa,设计温度≤300℃,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外径d<14mm, 不适合胀接。 3)要求管板硬度大于管子硬度,否则将管端退火后再胀接。 胀接时管板上的孔可以是光孔,也可开槽。
b)浮头式换热器 一端可以沿轴向自由浮动
特点:部分消除了温差应力、便于清洗和检修; 结构复杂、成本高;
适用:应用广泛。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优点:
(1)壳体和管束热变形自由,不产生热应力。
(2)管束Hale Waihona Puke 从壳体中抽出,便于壳程的检修和清洗。
缺点:
(1)结构复杂,造价高。
(2)为使一端管板浮动,需增加一个内浮头盖及相关连接件 以保证密封,操作时,如果内浮头盖连接处泄漏将无法发现, 所以应严格保证其密封性能。
此排列法在浮头式和填料函式换热器中用得较 多。若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旋转45˚安装,可适 当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 排列居多
同心圆形
在制氧设备中,有采用同心圆排列法,这 种排列法比较紧凑,且靠近壳体的地方布管均 匀;在小直径的换热器中,按此法在管板上布 置的管数比按正三角形排列的还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