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历年申论真题范文20XX国考申论(地市)作文题题意清晰,比较好写,但也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脱离材料,自说自话;二是脱离政策背景,格调低下。
以下是题意分析和我的范文。
一、试题第五题:给定资料5提到:“紧跟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1200字文章。
(40分,其他要求略)二、材料分析材料1:介绍某地农村“三农”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
材料2:介绍驻村干部小赵带领村民落实“脱贫攻坚”的事迹。
材料3:介绍大学生村官小吴的基层工作和成长经历。
材料4:介绍某市文艺工作者在基层采风中的体会和认识。
材料5:介绍当代“为国利民”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
材料主题:新时代与青年使命。
材料主旨:我国进入新时代,当下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新时代建设的开启阶段,广大青年既要听从时代召唤,关注现实,踊跃投身国家的建设事业,又要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奋发有为。
所涉主体:本题材料所涉的大部分主人公,如快递员小张、驻村干部小赵、大学生村官小吴、参与采风的文艺工作者、乡村教师张玉滚等,都是当代青年。
此外,材料中还有青年时期就投身国防事业的彭士禄、投身艺术创作的阎肃。
综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说明本题所涉的主体人群是当代青年。
三、题意分析1、核心术语时代:原指某个时期。
根据材料,本题中暗指“新时代”。
2、中心句含义“紧跟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一话,原意指听从时代召唤,做好本职工作。
结合材料,它在本题中的深层含义是:在新时代中,青年应听从时代召唤,踊跃投身国家建设,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3、本题的题意根据中心句含义,结合全部材料主题主旨,本题的题意是:探讨在新时代中,广大青年应如何担负时代使命、投身国家建设、成就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
四、我的范文紧跟时代大潮成就有为人生十九大提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洋溢着理想和梦想、激情和活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和全新挑战的时代。
作为国家的主人,广大青年应紧跟时代大潮,在建设国家、服务社会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
青年应紧跟时代大潮,听从时代召唤。
艺术家阎肃说,“紧跟时代大潮往前走,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要做的事”。
诚如他所说,青年是时代的中坚,时代赋予青年使命,也赋予我们机遇;紧跟时代大潮、听从时代召唤,既是担负时代使命的需要,更是成就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的前提。
一百多年来,每逢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头,总有热血青年挺身而出、勇担使命,如 ___、钱学森、彭士禄等。
他们在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理想。
当下我国正处于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夜和新时代的开启阶段,新时代建设既要求青年踊跃投身,更为我们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青年应打破“遮蔽”,关注现实。
关注现实,是青年紧跟时代大潮的基本前提。
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人际交流方式。
技术的便利使不少青年与现实之间处于“遮蔽”状态,他们用“想象”来替代“现实”,要么深陷于“自我”的狭小空间里,要么沉浸于网络游戏、穿越小说或“泡沫剧”编织的虚幻人生中。
显然,“遮蔽”构成青年外部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壁垒,割裂了他们与现实的真正联系。
要改变这一现状,青年应走出自我、走出书本和网络,走进乡村和社区,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民众悲欢和社会疾苦。
正如某市青年作家所感慨,只有行走于偏远农村,才明白什么是“贫困”,才明白“精准扶贫”多么伟大和艰巨。
青年既要心怀梦想,又应脚踏实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时代建设既激励青年志存高远、放飞梦想,但又要求我们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扎根基层、奋战一线是青年结合现实、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例如,某省池口村驻村干部小赵,在乡村基层扶贫攻坚中,发挥该村资源优势,统筹资金、土地、人力和技术,联合研究机构、企业服务平台,发展该村的花椒种植加工,带领村民开创集体脱贫之路。
再如,河南青年教师张玉滚,长期扎根条件恶劣的乡村小学,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非凡的人生价值和个人追求,正如宁堡村大学生村官小吴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激情”。
一号首长说,“中国梦”既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
青年只有紧跟时代大潮,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踊跃投身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更多干货,我将一一呈上。
本号的其他文章包括:《20XX国考申论(副省)作文题“题意陷阱”分析及范文》《不懂这样阅读材料,你又将白忙一场》《历年国考中难度最大的申论作文题》《2018国考申论作文题深度解读》《再看看我的申论范文——“以水为师”》《申论范文——xx年国考(副省)》《申论范文——2018年国考(副省)》《2018年国考(地市)申论范文》《申论小题如何做答才算“深刻、全面”》《只要出现这些缺陷,你的作文得分就不及格》《揭一揭部分机构小题答案的“硬伤”——答题思路漏洞谢谢!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清楚,例如总分,总分总等,再根据文章结构来找关键内容可以缩小范围,从关键内容中提取关键词,在字数允许范围内多提取几个关键词,做到宁多勿缺,但是表述要简短,让阅卷人一目了然,只要能表述清楚关键点就行。
讲句经验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考过申论的都知道,申论是不会给出标准答案的,任何机构的所谓答案,都是自拟的参考答案。
机构水平参次不齐就导致了答案的水平也就鱼龙混杂。
作为有过申论备考经验,谈几点备考经验。
第一,申论我从不局限于一家的答案。
同一套试卷,有的机构第一题答的好,有的机构第二题答的好,这都是可能出现的,货比三家,不比怎么知道对错,不比怎么出水平。
特别是备考小白,千万不要迷信某某知名培训机构,是其申论如真理,千万要多比较几家!!获取方式当然是百度了,每次考试过后都有一大堆机构进行估分,都还给出参考答案,这个是你获得的方式。
多找点资源,别局限于你自己花钱报的机构。
讲道理,从我和身边朋友备考来看,很多机构开的班拟的答案都水的一匹,别迷信。
___多收录几个,某笔,某图,某公,某知乱七八糟的没坏处。
第二,时间充足就去练字!信我!练字,练字,练字!这是你从小语文老师的真理,这个真的是真理。
我就很多次在字体上吃亏,希望你能不走弯路。
特别注意一点,有些人字本来写的挺好,但不适应答题卡,因为答题卡是光滑的油性硬纸,写在上面字体不好控制,而且害怕让答题卡被弯折,所以格外谨慎与紧张,也进一步影响了你的发挥。
怎么办?找我无所不能的某宝!去批发答题卡,让你的心不在惧怕,让你的笔足够熟悉。
第三,在有限的答题区域内不要有任何与答题无关的废话。
有的机构让答题之前先把问题写上,比如问题是请概括第二段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某些机构让在答题卡上写:促进经济的有效手段:1....2...3... 我是拒绝的。
给你规定了区域,改卷老师肯定知道你问的是哪个问题的答案,多此一举是小事,浪费格子是大事。
此时的格子可比你手里的百元大钞值钱的多!对于这点,请反对杠精们绕行,这里是我的经验分享,杠精们请自行发帖分享经验,谢谢配合。
第四,一定要分序号,分序号,分序号拟答案。
1.........2.......3......改卷老师不是你妈,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你自己划分节符。
第五,答题内容我教不了你,任何机构都教不了你。
这是你的语文素质,文字功底,阅读基础和技巧的积累,只要你踏踏实实练习,配合我这些技巧,不说稳定上岸,至少申论不会拖你后腿!拜拜了您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1).hggwy./newsinfo.asp?id=9135申论文章的阅卷规则是分档给分,掌握好决定档次的标准,就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而这些标准,也就是作为一篇好的申论文章的必备要件,具备的越多,分数自然是越高。
按照四档给分制来说,一档可以得满分40分,最低也有36分,而一旦被划分到四档里,那么最低就是0分,最高也只有15分,这中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具体分档标准如下:一档(36-40分):文章紧扣题目要求,符合材料主旨,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证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流畅,建议或主张合理、有效。
二档(26-35分):文章紧扣题目要求,符合材料主旨,结构合理,论证比较充分,表达比较流畅,建议或主张比较合理,有一定现实作用。
三档(16-25分):文章内容不完全符合题意,或虽然符合题意,但主旨不明确、观点混乱、结构有缺陷,语言能力不佳。
四档(0 -15分):文不对题,或偏离材料主旨,或观点错误,或结构混乱,或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述问题出现任意一个)。
大段抄袭材料不给分。
可以看出,评判文章的标准,无外乎就是对主题主旨的把握,结构及行文过程,观点是否鲜明及合理,语言表达等。
这几个方面做的越全面到位,档次越高。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只要某一个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档次的掉落就会非常严重。
可以这么讲,要想达到一档,上述几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而要落入四档,只要有一个方面严重失误就够了。
从这一点来说,文章的好坏取决于“综合性能”,单项突出其实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这就像一个人严重偏科,高考一般是考不过样样都中不溜的那种人的。
最后附一篇我自己写的文章,做参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但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面临转型之殇,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掣肘。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 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国际形象不佳,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层次、质量效益、对外拓展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我国只有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脉搏,才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抢占未来先机。
这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