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强化练习.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强化练习.doc

高一历史第X 2课强化练习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一、选择题1.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是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2. 公元前21世纪,禹Z 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直辖市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 A. 河南、河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重庆5. 西周宗法制卜•维系大宗与小宗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宗教D.血缘6.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恒 王、周顷王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C. 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人的诸侯国7.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口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 制度化权利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这一现象的岀现, 主要M 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8. 通过宗法制度,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人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 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 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 ②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A. 王位世袭制収代禅让制 C.科举制収代九甜中正制 3. 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A. 封邦建国C.制定礼乐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这里的“封建”是指B. 建立军队D.营建都城 B.湖南、湖北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④卿大夫封地一一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9.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Z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両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政治11・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木格局的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12.秦朝专制主义屮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屮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3.中国古代冇一位大臣向皐帝进言:“臣闻殷、周Z王千余岁,封了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阳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Z臣,无辅弼,何以相救战?事不失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主张中央集权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屮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5.秦灭六国Z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屮的“三皇”、“五帝” Z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16.2002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里耶古城出土T 37000余枚简牍,这批秦简上可有“洞庭郡”的字样。

这里所说的“洞庭郡”是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域B.相当于“县”,隶属于郡C.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行政机构D.中央政府以下的四级统治机构17.在评论秦朝火亡时,历史学家张恺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

” 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定南越18.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主要说明的问题是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B.说明屮国古代政治相对停滞的特征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Z滨,莫非王克B.皐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20.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吋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然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徳,以藩屏周。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LI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Z》请回答:(1)材料二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推行这种制度的目的。

(4 分)(2)该制度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相仿西周分封治国的方法吗?说明理由。

(5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处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口:“在德不在鼎。

”庄王口:“了无阻九鼎!楚国折钩Z 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口:“……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Z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是世家》请回答:这个是什么事件?(2分)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3.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4分)高一历史第h 2课强化练习参考答案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21.【答案】(1)制度:分封制。

口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2)作用: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了一套比商代封国制度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制度。

不能。

理由:血缘关系不能维持长久的政治关系;诸侯拥有较人的独立性,容易威胁王权和屮央的统治。

22.【答案】事件:楚王问鼎。

说明: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挑战。

23.【答案】天Z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吋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椰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高一历史单元测评一参考答案1——5 BCACA 6——10 CBDBB 11——15 CCACB 16——18 ACB19.【答案】(1 )分封制的崩溃。

(2 )制度:郡县制。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入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Ilf禄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唐末出现了藩镇割据。

汉代: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对王国的控制;汉武帝实彳亍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耒代:从集中军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中央,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重文臣轻武将;重中央轻地方。

(4)原因: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进行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幵端,影响深远。

(5)政治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制度的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20.【答案】(1 )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军机大臣接受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3)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4)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