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基础题库地大考试

工程地质学基础题库地大考试

工程地质学基础题库一、名词解释(20分)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极限平衡方法:也叫刚体极限平衡法,其使用有四点假设前提:①只考虑破坏面上的极限破坏状态,而不考虑岩土体的变形。

即视岩土体为刚体。

②破坏面上的强度由C、f值决定,遵循强度判据。

③滑体中的压力以正压力和剪应力的形式集中作用于滑面上,均视为集中力。

④q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来求解。

5、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6、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7、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8、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9、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

10、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11、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12、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13、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14、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15、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烈度。

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16、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7、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18、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亦称喀斯特。

19、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20、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引用)二、填空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两种。

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等。

3、渗透变形的主要形式包括管涌和流土。

4、地震破坏效应大致可分为,地面破坏效应、振动破坏效应和斜坡破坏效应三个方面。

5、按四分法可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剧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6、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三种。

7、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8、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地质构造 ; 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天然建筑材料.1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对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题、地下洞室稳。

定性问题。

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

13、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洪流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地质灾害。

三、选择题(每题3分)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A)和(C)两种。

A.粘滑B.拉裂C.蠕滑D.压缩2、地震效应分(A)、(B)和斜坡破坏效应。

A.地面振动效应B.地面破坏效应C.地面破裂效应D.地基效应3、某坝基下游渗出口为粉细砂土,土的细粒含量η和不均匀系数Cu在(D)条件下,可能产生流土。

A.η<25%Cu<10 B.η>35%Cu<15 C.η>25%Cu>10 D.η>35%Cu<104、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B)和(D)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

A.自然环境B.地质环境C.人类社会活动D.人类工程活动5、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背景和机理看,一般来说最易诱发地震的应力场类型是(B )A、潜在走滑型B、潜在正断型C、潜在逆断型6、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为(B)时,水库有可能不会发生岩溶渗漏。

A、排泄型B、补给型C、悬托型7、一次地震时,震级只有一个,烈度(B)。

A、随震中距增大而增大B、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C、只有一个与震级相适应的烈度8、为保证斜坡稳定,采用削坡措施适用于(A)的斜坡。

A、滑面上陡下缓B、滑面较陡C、坡面较陡9、三种常见粘土矿物中,(B )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A、蒙脱石B、高陵石C、伊利石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和弯曲倾倒四种。

(×)2.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3.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4.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5.当滑坡安全系数Ks=1.20时,计算的最后一条块滑坡推力En=0,滑坡的稳定性系数K 等于1.20。

(√)6.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7.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8.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9.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10.为保证斜坡稳定,削坡移载措施适用于滑动面为直线的滑坡。

(×)11.土的级配特征影响渗透变形方式,不均粒系数η越小,越有利于管涌的发生。

(×)12.所谓风化囊是指在裂隙密集带,尤其是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岩石风化深度相对较大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3、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错误14、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正确15、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正确16、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错误17、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正确18、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错误19、水库蓄水前,只要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蓄水后就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

错误20、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错误21、潜在正断层应力场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小。

错误2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错误21、把一类以突然错动并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为蠕滑断层。

错误22、地震震动破坏静力分析法是考虑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正确23、地震震动时间越长、饱和砂层越厚埋深越浅,越易产生震动液化。

正确24、边坡破高越大、坡度越小,越容易在坡顶面及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区。

错误25、滑坡后部陡倾,前部缓倾滑坡,容易产生牵引式滑动。

错误2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正确27、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土体,其细粒含量越高、土的粒度越均一,越容易产生流土。

正确28、两种不同溶液的水相混合后,溶蚀作用有所减小。

错误29、按以往震例来看,应变积累速率较高地区,透水性好的坚硬岩体库盆、库水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水库地震。

正确30、斜坡变形一般可以分为卸荷回弹,局部破裂、崩塌弯曲倾倒等形式。

错误五、问答题(共24分,每题4分)1、简述滑坡的形态要素。

滑坡的形态要素主要有:滑动面(带)、滑床、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前缘(舌)、滑坡台(滑坡台阶)、滑坡洼地(湖)、滑坡裂缝、滑坡轴(主滑线)。

2、试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3、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2)地貌方面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①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②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3)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4)历史资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载(5)地形变监测方面水准测量、三角测量4、简述水库诱发地震有何特点?。

水库诱发地震特点有:(1)空间分布特征a.震中位置*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主要断裂线平行或与X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带的复合部位b.震源较浅,震源体较小,一般发生在低烈度区c.等震线形状:主要与库区构造、岩性条件有关*构造型水库地震: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所在地段的主要构造线或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或平行*发生于新老地层接合部位的水库地震: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与新老地层的接合线方向一致*岩溶区发生的水库地震:等震线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或近似圆形,且与当地发育的岩溶形态一致或基本一致(2)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关系a.绝大多数水库的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呈正相关b.少数水库区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呈负相关(3)地震活动的序列特点a.震型内生成因水库地震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偶尔见群震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