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实验员基础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密度ρ: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 V 。
2、体积密度ρ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所有孔隙在内的质量。
ρ0=m V 0 3、表观密度ρ′: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闭口孔在内的质量。
ρ′=m V 4、堆积密度 ρ 0′:粉状和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0′=m V 0′ 5、材料的密实度:绝对密实体积与自然状态体积的比率。
=VV 0 6、 孔隙率: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P =v 0−v v 0×100%={1−v v 0}×100%={1−ρ0ρ}×100% 7、 空隙率:指在颗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间孔隙所占的比例。
P ′=v 0′−v 0v 0′×100%={1−v 0v 0′}×100%={1−ρ0′ρ}×100% 8、 材料的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常用重量吸水率,即材料在水中吸入水的重量与材料干重量之比表示。
重量吸水率:ωm =m 饱和−m m ×100%体积吸水率:ωv =V 饱和V 自然×100%=m 饱和−m V 自然×100%9、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为吸湿性。
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表示。
指材料所含水的重量占干燥材料重量的百分数。
ω0′=m 含水−m m ×100%10、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油等液体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
常用抗渗等级表示:P6、P8、P10,抗渗等级用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最大压力值来确定。
等级越大,抗渗性越好。
渗透系数K 值越大,材料透水性越好,抗渗性越差。
11、 抗冻性:指材料在戏水饱和状态下,经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循环:-15℃冻结,20℃水融化,为一次循环。
12、抗冻性能等级的划分:根据材料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其抗冻性能等级,表示:F10、F15、F25、F50、F100等,F后的数字为冻融循环次数。
1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在盈利作用下破坏的性质称为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折强度)14、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材料孔隙率越大,强度越小。
体积密度大的材料,强度也大。
晶体材料,细晶粒的强度高。
建筑材料常按其强度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或牌号。
15、材料的弹性与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够完全回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材料的这种可恢复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又称瞬间变形。
16、塑性与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人保持变性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这种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又称永久变形。
17、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区别: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变形,而塑性变形为不能回复的永久变形。
二、水泥1、通用硅酸盐水泥:指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回合材料制成的睡硬性胶凝材料。
分类(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硅酸盐水泥孰料的主要矿物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3、硬化水泥石组成:水泥石是由胶凝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内核和毛细孔等组成的非均质体。
4、水泥初凝和终凝的定义:初凝(初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
通用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6.5h);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其它等其它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10h)。
5、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1),孰料矿物的组成,2)石膏掺量,3)水泥细度,4)拌和加水量,5)调凝外加剂6)养护湿度和温度7)养护龄期8)水泥受潮与久存。
6、水泥体积安定性:指水泥桨体在凝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影响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水泥安定性良的原因):1)孰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过多;2)水泥粉磨时所掺入石膏量过多。
7、水泥强度:指水泥力学性能的一种量度,是划分水泥等级强度等级的技术一句,是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17671-1999)规定所配制的水泥胶砂试件(40×40×160)mm,经过一定龄期表追养护所测得的强度。
8、水泥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水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其他水泥的吸毒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9、水泥检验过剩中成型室,带模养护箱及养护水的温度条件: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养护水温度:20℃±1℃。
10、水泥强度如何测定,结果如何评定:测定方法:(一)抗折强度: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载,圆柱以50N/s的速度均匀的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这段。
最终一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长者强度试验结果。
(二)抗压强度:通过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度均匀的加荷直至破坏。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若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后以剩下的五个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若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出它们平均值的±10%时,则此组结果作废。
11、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不合格定义:根据GB/T175-2007规定,检验结果符合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技术要求时为合格,检验结果不符合上述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时为不合格。
三、砂石1、砂的定义及分类:砂指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按产地来源、生产方式不同分为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
2、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3、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4、泥块含量: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后捏后变成小于630μm的颗粒的含量。
5、石子的最大粒径:粗集料公称粒径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6、如何选择石子的最大粒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砼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2并不得超过50mm。
7、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砼的影响:含泥量将严重影响石子与水泥石的粘结力,降低和易性。
增加用水量,影响砼的干缩和抗冻性,泥块含量对砼性能的影响较含泥量大,特别对抗渗收缩影响更为显著,一半对高强砼影响大。
8、针状颗粒:我国规定,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的2.4倍者为真状颗粒。
9、片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10、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
11、分计筛余及累计筛余定义分计筛余: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0.1%12、砂的颗粒级配四、混凝土(砼)1、砼(预拌混凝土):指水泥、集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在一定时间内运送到场的拌合物。
2、混凝土拌合物:将粗细集料、水泥和水等组分按适当比例配合,经搅拌俊宇而成的塑性混凝土混合材料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新拌混凝土)。
3、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指其在搅拌、运输、浇筑、捣实等施工作业中易于流动变形,并能保持其组成均匀稳定的性能。
4、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5、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因素:单位用水量,集料用量、级配、颗粒形状,水泥细度,空气含量,混合物用量,砂率,外加剂,温度等。
6、混凝土流动性大小测定方法:用塌落度法或维勃稠度法来测定。
7、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8、砂率大小对砼和易性的影响:若砂率过大,由于集料总表面积和空隙率的增大而使水泥浆量相对显得不足,集料颗粒表面的水泥浆层将减薄,从而减弱了水泥浆的润滑作用,流动性变小。
9、混凝土强度: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28d,测其抗压强度,所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 cu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表示。
10、混凝土强度的划分:根据混凝土不通的强度标准值划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C7.5、C20~C80,16个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与水灰比2)集料影响3)养护温湿度4)龄期5)试验条件。
12、提高混凝土强度采用措施: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采用低水灰比,用水量较少的干硬性砼,合理的砂率,提高水泥水化程度,掺和外加剂或混合料。
13、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恒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沿着作用力的方向发生的变形。
14、徐变产生的原因:由于水泥石中的凝胶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粘性流动,使凝胶孔水向毛细孔内迁移,或者凝胶体中的吸附水或结晶水向毛细孔迁移渗透所致。
15、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条件下抵抗周围环境各种因素长期作用的能力。
16、混凝土耐久性性能: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抗碱集料反应及阻止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能力等性能。
17、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1)统计方法一:标准差已知方案2)统计方法二:标准差未知方案3)非统计方法:mƒcu ≥1.15ƒcu’k(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1.15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ƒcu ≥0.95ƒcu’k(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0.95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评定时需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五、建筑砂浆1、砂浆流动性:是指新拌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性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