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研究》PPT课件
4、政治对男性也造成一种压抑。
西方女性主义者都意识到了性政治给 女性带来的伤害,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男人 也是一种压抑。就拿“阳物崇拜”来说, 实际上“阳物崇拜”意识并不能真正张扬 男性的阳刚之气。因为社会越是用性的能 力来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够格,他在性能力 上的自我期待就越容易给他带来压力。从 某种程度上说,阳物崇拜意识对男性的压 抑比女性更严重(走向极端的都免不 唤醒妇女。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反省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最 终成为自我。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者 最流行的自我探寻的方式叫“提高意识” (cnsciousness-raising),简称CR。
三、性政治与抗拒性阅读
1、什么是“性政治”?
“性政治”(Sexual politics)这一概念最早 是由奥地利共产党员威海姆·瑞奇提出的,他在《性革 命》一书中把两性关系提到了政治的高度加以讨论, 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权运动相结合。
(二)世界性的妇女文学的蓬勃发展,为女 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理论自身 发展的结果
二、对女性主义的描述 女权主义运动必须以性别路线为出发点。 性别路线中无法回避的男女对立主要是
一种文化上的对立。 今日的世界本质上还是父权制的。
什么是父权制?
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诗人阿德里安娜.里奇 在《生来是女人》中这样解释:父权就是父亲的 权力,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意识形态 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 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 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 么作用,同时把妇女处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 下……或幽居深闺,或驾驶载重汽车,或在北非 的农社里服侍丈夫喝早餐的咖啡,或行进在美国 大学生的队列中,我们处处都处于父权制的控制 之下,不管我们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或性偏 爱如何,我们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在我为赢 得男性的许可而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的 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
“女性主义”(feminism)
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 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
(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政治运动深入到 文化领域的结果
(1)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高 潮(第一次浪潮)。
(2)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二 次高潮(第二次浪潮)。
性别角色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性政治的策 略。波伏娃对此有深刻的论述:
社会地位和事业上的成功是代表男人的 雄赳赳一统天下的气质。女人则要表现大家认 为她应该具有的女性气质,处处柔顺,被男人 追求占有,一旦被占有,就必须放弃对独立自 主的追求。 (《第二性》)
男人就不存在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割裂问题; 在行动和工作上她对世界把握得越紧,他就越 有男子汉气……而女人自主的胜利却与她女人 气质相抵触。(《女性的秘密》)
→ 妒妇、女巫
(二)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 →
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
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 →
3、“杀”了女人。同时,也导致女人 “自杀” →
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恶魔型女性形象和天使型女性形象都是男性 作家(特包括很多女性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 创造出来的虚假的女性形象。莱斯利.菲德勒 就非常明确地看到:“事实上并不存在好坏两 种女人,甚至也没有什么最初似乎坏,最终确 证明是纯洁无瑕的女人。存在的只是两种期望 和夹在中间的不完美的女人:实际上只有不完 善的女人,但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坚持 要把她们当作女神或淫妇,并徒然地寻求,企 图对她们的角色作出满意的界定。” 莱斯利. 菲德勒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每一个女人都是 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也是女性解放的目的。
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是写给她的/像三年前她写 给我的一样/也许人人都是一样/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 给另外一个姑娘。
往日的爱人为我遮蔽暴风雨/如今他变成暴风雨了。
我幼时有一个暴虐的父亲/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
以上这些男作家的观念是女性主义者极 为反感并大力批判的。但在对性政治剖析、 批判的过程中,不少女性主义者表现出针 锋相对、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斯皮 瓦克则针对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提出 “子宫嫉妒”。这些都表现了强烈的性别 对抗意识和情绪化批评色彩。
德国神学家E·M·温得尔认为,父权制 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统治、占有,是人与人 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是人的物化、异化、 奴化,是一种“通向存在的深渊”。
父权制的性别体系自古以来就为两性 规定了性别角色,
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 变成的。”
父权制的性别体系以一种文化预设规 定了男女的气质和特性,而这种规定在总 体上是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而不利于 女性的个人发展。父权制随着历史的发展 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它变得越来 越隐秘。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男性本文 时应该持一种对抗态度,从自我防卫的心理出发, 把男性本文作为批判的对象,提防他的父权意识,
以免跌进美感和诗意的陷阱。
另外,女性主义批评家主张与男性批评家对 垒而立。女性主义批评家尝试从女性立场出发, 力图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作品,把自己的生
活与作品中所写的生活联系起来 .
2、“性政治”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问 题。
女性主义者提出“性政治”这一概念是 借用、移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 法,这一借用、移植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性别和阶级是两个相互联系却 不能相互替代的概念范畴。另一方面,女 性主义所反抗、批判的是父权制中男性压 迫女性的二元对立的两性格局,而一旦以 性别取代阶级,必然造成男女两性的敌对, 这就再次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怪圈,背 离了自己的初衷。
女性文学研究
推荐阅读: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 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 孟悦、戴锦华 《浮出历史地表》 刘思谦 《娜拉言说》
关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 、” 女性问需研究“。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初稿自 序》:“夫女性而成为问题,女性之不幸 也”
夫人的情人》也是如此。
关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米利特的《性政治》指出,劳伦斯 “变 相地把男性的优越表现为一种通行国际的、尽 可能制度化的神秘宗教”。
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者并不关心父权制内 部的道德论争。在她们看来,不管是赞美爱情, 还是展览色情,只要是有意美化妇女被支配的 处境,鼓励她们顺从男人,诱使她们欣赏自己 的屈服(这些都是性政治的内容),就是必须 要批判的。所以,对米利特来说,劳伦斯的问 题不在于他笔下的性描写色情到什么地步,而 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夸大了阳物的威力,在多 大程度上神化了一个区区器官。
笔创造了女人,也禁闭了女人。(“As a creaton
‘penned’ by man,morever,woman has been
‘penned up’ or ‘penned in’.”)”
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文学中的虚假的 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而这两种女性形象 正体现了男性相关的期望。
(一)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
写作、阅读、解释向来都被看作是男人独享的 活动,而女人一直都被排除在这个权威领域之外。
(1)公开反对和排斥妇女文学。 (2)对妇女文学在容纳之中加以限制和驯化。
“二度模拟” 胡适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
五、文学中的女性:被书写的他者
• 女性主义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性别分析”的文
学批评。
•
“性别分析”就是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对文学
凯特·米利特在她的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著作《性 政治》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她认为,所 谓“性政治”,就是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一 般来说,政治泛指为维护一种制度而设计的一套策略, “性政治”就是维护父权制的基本策略。 “性别支配 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有的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基本
的权力概念。”
女性怎样走向解放?
托丽.莫依在《性/文本政治》中根据朱莉 亚·克利斯特娃的看法把女权主义的斗争分为三个 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并存和交错的三个阶段):
1.妇女要求平等地进入象征秩序。自由主义的 女权主义。
2.妇女强调差异,摒弃男性的象征秩序。激进 的女权主义。颂扬女性特征。
3.妇女反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形而上学的 二分法。
在此,女性主义批评家所主张的实际 上是一种与男性批评家审美标准不同的抗 拒性阅读
3、在抗拒性阅读中解构、批判性政治。
女性主义者剖析性政治的首要课题是 解构、批判“阳物崇拜”。女性主义者反 对把性别气质与生理上的性别等同。她们 最反感的是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 (penis envy)说 .
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分析了 美国小说家亨利·米勒对女人的蔑视与他对 女性生殖器官丑化联系在一起。《查泰来
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性政治对 男性的压抑。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评论 界一度引起很大的争论。这篇小说讲述了 一个被专政的知识分子获得新生的故事, 主人公章永璘成为男子汉的过程是从阳痿 到亢奋的转变中完成的。
四、菲勒斯批评
菲勒斯(phallus)本指男性生殖器的图像, 在生殖崇拜的古代文化中,它被视为生殖力的象 征。通常把它翻译阳物崇拜。
菲勒斯批评充满着偏见――对妇女的歧视。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女作家的言论往往流露出生物学态度。
金伯利·斯诺 :《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玛丽·艾尔曼 :《思索妇女》
(二)提倡男性风格,贬低女性风格。
菲勒斯批评以风格上的男人气和女人气作为判 别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竭力突出男性独领风骚的特权。
本文进行分析。离开了性别视角,女性主义批评几
乎就成了空谈。同时,性别视角又为阐释者创造性
地获得本文崭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机遇。从性别视
角切入文学本文,女性主义批评家首先关注的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