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红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工程目标实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哈建公司工程建设实际,确定营业线、隧道和移动模架及运架梁施工作为现阶段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制定红线范围,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条营业线、隧道和移动模架及运架梁施工要求所有参建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工程实施中各负其责。
第四条各单位、直管项目部应根据本办法要求,进一步细化营业线、隧道和移动模架及运架梁施工红线管理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现场施工安全隐患。
第五条对违反红线范围的,必须予以最严格的责任追究。
对违反施工管理红线的,由哈建公司对各单位、直管项目部予以责任追究。
第六条施工管理红线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结合哈建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确定营业线、隧道和移动模架及运架梁施工安全红线范围如下。
(一)营业线施工1.A 类红线(1)未与运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2)无路局施工计划或超计划施工。
(3)施工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到现场把关。
(4)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
(5)大型机械邻近既有线施工未做到一机一人专职防护,来车时未提前停止作业。
(6)自轮运转设备上道未做到“三项设备”性能
良好。
(7)靠近既有线的材料、机具未按规定堆放造成侵限。
(8)达不到开通条件,冒险放行列车。
2.B 类红线(1)有关施工人员未经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的。
(2)施工组织方案没有专项安全措施、安全预案内容。
(3)施工准备不充分或准备过头。
(4)防护员未带齐防护备品,靠近既有线施工未设置安全防护警戒带(绳)。
(5)作业人员未穿戴安全劳动防护用品。
(6)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时间下道。
(7)劳务工没有正式职工带领单独上道作业。
(8)自轮运转设备装载料具未按规定装载加固。
(9)既有线进行基坑、土方、管道、电缆沟开挖没有设备管理单位人员配合、监督,无防护措施。
(二)隧道施工1.A 类红线(1)未规范编制应急预案和配备报警、救援、逃生等设施,未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对作业人员进行逃生教育。
(2)没有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配备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和认真实施超前地质预报。
(3)没有制定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安排专业测量人员和认真实施监控量测。
(4)擅自变更隧道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或变更审批手续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当。
(5)隧道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地质突然变差而不及时提请设计变更继续进行施工。
(6)未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控制:仰拱未及时施作,距掌子面距离Ⅲ级围岩超过90m,Ⅳ级超过50m,Ⅴ级及以上围岩超过40m;二衬未及时施作,距掌子面距离Ⅰ、Ⅱ围岩超过200m,Ⅲ级围岩超过120m,Ⅳ级及以上围岩超过90m;Ⅳ级、Ⅴ级围岩初期支护未紧跟掌子面。
(7)未对进(出)洞施工、不良地质、可能突泥涌水、瓦斯和初支侵限、二衬厚度不足等地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并按规定组织审查和审批。
(8)隧道洞门工程不及时施做,洞门边坡存在安全隐患。
(9)火工品存储、运输及使用等环节存在严重漏洞。
2.B 类红线(1)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上岗。
(2)临时设施未避开不良地质处所,不符合防洪、防火、防雷、防风及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3)开工报告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开工;施工前未向施工人员交底。
(4)专职安全人员不到位或未按规定履行职责。
(5)用电设备未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6)隧道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恶劣,通风和照明条件不足。
(7)洞内堆放易燃物品。
(三)移动模架施工1.A 类红线(1)移动模架横移、纵移过程中,未设专人监视系统的平衡状态,千斤顶工作不平稳,系统打开后左、右不对称,行走速度不均匀,未防止对前支腿墩柱产生过大力矩。
(2)张拉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时,预应力张拉区无明显标志,构件两端站人。
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压浆设备不良,可能造成喷浆伤人。
2.B 类红线(1)对液压系统运行情况,未设专人看护,发现异常情况未立即停机检查。
(2)每套移动模架,未按照高空作业要求,设置高度不低于1.0 米永久性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3)特殊工种未经过安全培训,未做到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
(4)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
(5)夜间作业未设置充足的照明。
(6)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自动报答、信号装置未做到完好齐全。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
(7)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未安排电工,无人监护。
施工
临时用电现场未做到一机一闸一漏和三级保护。
(8)当风力达到6 级时,未停止露天起吊、装卸、高处作业、泵送混凝土等作业。
(9)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防护栏杆未绑扎牢固;未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10)高空作业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四)运架梁施工1.A 类红线(1)各型架桥机及配套设备如运梁车、架桥机、导梁、吊具等在出厂前、进场后未办理施工许可,取得许可证。
(2)运梁过程中提梁、移梁、喂梁、落梁过程中,项目部(工区)安质部长或以上管理人员未在施工现场进行把关。
(3)架桥机架梁作业时,抗倾覆稳定系数小于1.3。
过孔时,起重小车应处于不稳定位置,抗倾覆系数小于1.5。
2.B 类红线(1)运梁车驮运架桥机在高压输电线路下运行时或架桥机在高压输电线路下架桥作业时,高压输电线路距架桥机的最小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
(2)运梁车走行经过的桥涵和路基、便道等其他工况,不满足运架梁荷载的要求。
(3)运架梁施工超速作业、夜间施工、五级及以上大风(暴雨)天气作业。
第七条对各单位、直管项目部违反第六条施工管理A 类红线1 次的,对项目经理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对累计违反第六条施工管理A 类红线2 次的,建议公司领导对项目经理予以调换工作岗位,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对违反第六条施工管理B 类红线累计2 次的,对项目经理予以警告,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对连续违反第六条施工管理B 类红线累计4 次的,对项目经理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对连续违反第六条施工管理B 类红线累计6 次
的,建议公司领导对项目经理予以调换工作岗位,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第八条各单位、直管项目部应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细化经济考核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红线管理暂行办法
A类红线:
第一条施工现场围挡完整,总平面布置合理,设施设备、材料等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
第二条工地出入口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排水沟按规定设置,保洁人员和大门守卫人员到位。
第三条现场运送材料道路必须硬化处理,围挡外2米范围应当绿化或硬化保洁,裸露地面要进行绿化或消尘处理,场内不积水,道路畅通。
第四条现场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及砂浆的城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不得设置混凝土或砂浆搅拌设备;不得设立水泥储料罐设备,非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及砂浆的城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或砂浆搅拌区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棚。
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以及其它塔吊作业半径范围内的露天作业区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棚。
B类红线:
第六条食堂操作间、储藏间应分设,炊事人员穿戴工作服、帽,操作间墙面、地面贴砖,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给水、排水设施,配备使用方便的冲洗餐具设施。
第七条宿舍每间居住人数不超过20人,单人单床,设置可开启窗户
或采取措施保证通风良好。
第八条施工现场必须修建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设专人管理,地面应硬化处理。
工地应设简易浴室,保证供水,保持整洁。
设置保健急救室,配备必要的医药和急救器材
第九条项目负责人、安全员必须有安全考核证
第十条基坑或沟槽临边应采取防护措施,坑壁支护。
第十一条安全帽、安全带符合标准要求,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
第十二条“四口”应设置工具式防护设施,且防护严密。
临边防护、通道口防护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三条起重机械以及施工机具限位、保险等安全装置齐全,安装塔吊安全监控显示系统。
按规定登记备案,人员持证上岗。
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第十四条施工用电符合三相五线制。
电工持证上岗,施工用电方案符合标准要求,临时用电内业有专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