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的高铁旅游
蒋海兵等应用场强模型、日常可达性指数对旅游目的地可达性进 行 分 析 ,认 为 高 铁 网 络 建 成 后 ,主 要 客 源 地 与 目 的 地 之 间 时 间 大 幅 减 少,将明显增强旅游地吸引力[5],本人认为此观点过于一概而论。高 铁旅游的发展将会提高旅游发展水平较好的旅游核心城市的区域竞 争优势,带来巨大的客流,但另方面也会促使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相反,高铁旅游会削弱甚至争夺旅游发展水平本来就低的小城市的区 域 客 流 量 ,使 这 些 旅 游 实 力 不 具 备 明 显 优 势 的 孱 弱 型 旅 游 城 市 ,将 有 可 能 成 为 高 铁 旅 游 的 “ 中 转 站 ”, 无 法 凭 借 高 铁 获 得 进 一 步 发 展 , 反 而可能被牺牲掉。 3、‘热闹’过后可能是漫长痛苦的‘荒凉’
游客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停 留 时 间 越 长 ,景 区 设 施 和 服 务 得 到 充 分 使 用 和 购 买 ,降 低 了 单 位 成 本 和 提 高 了 主 营 收 入 ;旅 客 的 消 费 水 平 亦 与 旅 客 停 留 的 时 间 成 正 比 ,停 留时间长,购买欲望才会得到满足,拉动旅游地的经济增长。而过于 便利的交通,很可能使游客上午来下午走,原来至少住一晚,现在就 有可能当日往返。这就变成了快餐式的旅游,表面上咋一看是挺热闹 的挺生机勃勃的,一旦人潮退去留下的却是荒凉甚至是满目疮痍,消
从年龄上来看,25~34 岁的旅客所占比例最高,约为 43.3%;其 次是 18~24 岁,约占 27.5%;另外 35~44 岁旅客占 16.9%,而其他年 龄阶段旅客所占比例较低。 3、旅客群体文化水平高
从 学 历 上 看 ,拥 有 本 科 与 专 科 学 历 的 旅 客 所 占 比 例 较 高 ,分 别 为 44%和 30.3%,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旅客约占 17.2%,而拥有硕士及以上 学历的旅客较少。 4、中层收入者为主,消费水平高
广 东 财 经 大 学 答 题 纸(格式二)
课程 旅游学概伦 第 1 学期
成绩 评语:
评阅人
2016 -2017 学年
班级 14 会展一班 -
==========================================
分析中国的高铁旅游
一、 兴起 继 2009 年 12 月武广高铁、2010 年 1 月郑西高铁、2011 年 7 月
京沪高铁、2012 年 12 月京广高铁成功开通运营之后,我国成为了世 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 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 要交通方式之一,高铁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同时也 给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 1]
3
而根据中投顾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旅游景区发展结构中自然景观 类占 23%,历史文化类占 19%,表面高铁旅游所需资源与大市场提供 的资源一致。丰富的景区资源成熟的风景开发适合旅客需求的旅游产 品无疑满足了高铁旅游的客体需求。
综上所述,高铁旅游极具市场价值,发展前景广阔,拥有无限利 润空间,加大发展高铁旅游业的力度和质量是唯一选择,亦是 顺应趋 势的最佳选择。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月收入状况来看,月收入在 3 000 元以下和 3 001~4 000 元的 旅客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 24.5%和 24.4%,其次为月收入在 8 000 元以上以及 4 001~5 000 的旅客,分别占 16.1%和 15.6%。
王晓燕提到关注需求方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行为意向的内在 要素和原因分析,对促进开发、营销和推广高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有助于政府、旅游组织等探究高铁旅游者的需求、偏好和 行为意向,更好的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4],因此分析高铁旅游的主客 体和媒介是非常有必要的。高铁旅游的主体结构以拥有一定经济实 力、职业前景好、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人为主,而青年人占我国总人 口的 27%,群体庞大,这决定了高铁旅游极具活力潜力,拥有巨大的 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高铁旅游的客体以山水风光、文物民俗为主,
学号 14250809113
姓名
---------------------------------------------装--------------------------------- --------- 订 -----------------------------------------线----------------------------------------
高铁旅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随着高铁的普及而越来越多出现在 大众面前。高铁旅游兴起是内因外因客观主观交织的结果。 1、人均收入持续增加,钱包年年有‘余’
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实施了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改 革措施,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在世界中的份量继续提高,其中,人 均 国 民 总 收 入 大 幅 增 加 ,已 接 近 中 等 偏 上 收 入 国 家 平 均 水 平 。根 据 世 界银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2010 年我国实现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 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人均 GNI 相当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 水平从 2012 年 84.5%提高到 2014 年 93.7%。
1、交通接驳的建设跟不上客流量的增长 中 国 高 铁 网 东 密 西 疏 ,线 路 主 要 分 布 在 东 中 部 城 市 ,西 部 大 部 分
地 区 甚 至 还 没 有 开 通 高 铁 线 路 ;高 铁 干 线 主 要 链 接 大 城 市 ,途 径 的 节 点才会链接小城市和城镇,而小城镇则缺少必要的交通干线与高铁干 线接轨。高铁旅游直接依赖于高铁的建设和依仗高铁所能到达的旅游 风景地,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交通接驳程度不深,没有连点 成 面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势 必 跟 不 上 旅 客 的 需 求 ,造 成 资 源 浪 费 和 损 失 客户市场。 2、加剧旅游资源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调研数据显示:旅客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类型是山水风光,占 23%;其次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均占 15%;滨海沙滩和特色美食也 是很重要的部分,分别占 14%和 13%;而文化艺术、主题公园(6%)、 医 疗 保 健 ( 1 % )、 旅 游 购 物 ( 4 6 % ) 和 节 庆 演 出 ( 3 6 %) 等 兴 趣 点 较 弱 , 这 一 方 面 可 能 与 高 铁 旅 游 的 消 费 观 念 有 关 。根 据 旅 客 的 偏 好 ,可 以 做 到有的放矢,着重开发山水风光,而非鼻子眉毛一把抓,浪费人力物 力财力。 2、旅客群体年轻化
5
6
7
8
9
当 今 的 社 会 是 个 快 速 高 效 的 社 会 ,人 们 的 生 活 亦 是 快 节 奏 的 — — 班永远上不完、钱永远赚不够、爱情要速食、阅读是浏览的、新闻是 要刷的……忙忙碌碌的人们被工作或者琐事占用了太多时间,没有闲 情 逸 致 来 规 划 旅 程 和 查 找 攻 略 。更 何 况 目 的 地 与 旅 游 景 点 之 间 的 交 通 运输便占用了旅游者的大部分时间,留在景点观光的时间就很有限。 游客来去匆匆,最后留下的就是几张照片,证明自己曾经到此一游, 这无疑狠狠打击了出游者的再次出发的热情。
2
的现状,举京福高铁的例子来论证。京福高铁开通以后,时空距离缩 短,以前 4 个小时的旅游圈,400 公里的范围,现在高铁的通车将达 到 800-1000 公里,旅游市场半径也在不断的扩大。合福高铁将黄山 与华北华南地区串联起来,黄山旅游的半径扩大到 1000 公里,京、 津、冀、鲁、赣、闽和海西地区等都成为新增的客源地[ 。 3] (二)发展更具集中性和针对性 1、景点类型分化
1
一 旦 解 决 生 存 资 料 的 难 题 ,民 众 便 不 再 满 足 于 生 理 性 的 欲 求 转 而 寻求心理性的享受,因此高铁旅游这种闲娱乐的方式便越来越受人们 的青睐。 2、庞大的旅游市场细分的结果
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 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 格不等的饭店,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 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一种新的 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催生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3、自身所拥有的快速便捷迎合了时下的生活节奏
高铁旅游主打‘快旅慢游’非常契合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携程 网数据显示,乘坐高铁出行的游客抵达目的地平均耗费 3.3 小时,而 其中耗费 1~2 小时的占比最高,达到 35.3%;在 4 小时以内抵达目的 地的游客占比接近八成。因此忙碌的上班族完全可以来一个‘一日游’ 或者‘周末游’。再者,由于高铁快速便捷,订票容易, 游客花在路 上的时间减少了,增加在景点景区游玩的时间,更加物有所值。 二、发展趋势 (一) 覆盖范围更广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 见》提出,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不难推 测 ,高 铁 作 为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旅 游 经 济 的 带 动 作 用 将会日益彰显。1.7 万多公里的高铁网络正促进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 2015 年“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全部贯通,一个立体化、全域 化 的 高 铁 交 通 体 系 将 形 成 ,这 将 高 铁 旅 游 行 业 插 上 腾 飞 的 翅 膀 ,带 来 巨大的红利。胥郁在《国内高铁旅游研究现状与启示》一文中提过高 铁通过影响目的地交通向心性和连接度来影响旅行可达性,进而引发 旅游要素的重置或者是旅游企业的区位选择[2],恰恰道出了高铁旅游
4
耗了旅游资源经济增长仍不尽人意。 四、结论与建议
高铁旅游是把双刃剑,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提出来新 的要求。在发展高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善抓机遇直面挑战。首先,完 善高铁交通网络,发挥高铁纽带作用,实现公路、航空、高铁的无缝 对 接 和 零 换 乘 ;其 次 加 强 全 国 各 地 之 间 的 旅 游 资 源 一 体 化 建 设 ,平 衡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旅游目的地之间合作共赢;最后,创新 开发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延长旅客在旅 游地的停留时间。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崔莉.高铁乘客的旅游特征与消费偏好分析[ N].人民 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高端研讨会, 2010-1-15. [2] 胥郁.国内高铁旅游研究现状与启示,2015(04). [3]洪嫒琳.商场现代化,2016(18). [4] 王晓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高铁旅游者行为意向研究, 2016,5,4. [5] 蒋海兵.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J].旅游学 刊 , 2 0 14 , 29 ,( 7): 5 8 -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