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山市场水产品种类调研

舟山市场水产品种类调研

分布:
菲律宾、中国沿海、朝鲜西海岸以及日本
应用价值:
小型食用型鱼类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形态描述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部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内列齿细小呈绒毛状,前端中央无齿,下颌内列齿较大,在下颌前端中央突起上外列齿聚成一小撮齿;吻缘孔5个,内、外侧缘孔沿吻缘叶侧裂,吻缘叶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3个呈弧形排列。颏孔4个,呈四方排列在颐缝合周围。鼻孔2个,长圆形后鼻孔较圆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缘,鳃盖具2扁棘;具拟鳃;鳃耙细长。头部及体侧前部被圆鳞,体侧后部被栉鳞,背鳍软条部和臀鳍2/3以上皆有小圆鳞,尾鳍布满小圆鳞。耳石为黄花鱼型,即呈盾形。背鳍基起点、胸鳍基上缘点及腹鳍基起点到吻端距离大约相等,皆位于鳃盖末端;尾鳍楔型。腹腔膜褐色,胃为卜字形,肠为2次回绕型,幽门垂13个,鳔为黄花鱼型,前部不突出,附枝27-28对,不延伸至头部,具有腹分枝及背分枝,背分枝呈翼状开展,腹分枝则无。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为金黄色;下颌前端有褐色斑。背鳍浅褐色;尾鳍前半部金黄色,后部浅褐色;臀鳍金黄色,鳍前缘及后缘为深褐色;腹鳍金黄色;胸鳍浅黄褐色;腹部发光颗粒为橙黄色。口腔白色,口缘粉红色。鳃腔黑色。
食性及繁殖:
泥螺吞食海底表层的泥沙(主要摄食底栖硅藻)以及小型甲壳类和贝类。5~9月为繁殖期,卵群呈圆球形,半透明,以胶质柄固着于海涂上。
分布:
为太平洋西北部、中国、日本、朝鲜的特有种。中国舟山群岛。
应用价值:泥螺是底栖性鱼类的天然饵料,肉又可供食用。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单齿螺Monodonta labio
单齿螺Monodonta labio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前端齿较大,但较疏,在前端中央无齿;下颌齿内列齿较大,外列齿紧贴内列齿,前端中央聚成一撮;吻缘孔5个,直缝形孔的中央缘孔在吻缘叶上方,内、外侧缘孔沿吻缘叶侧裂,吻缘叶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3个呈弧形排列,中央上孔为直列缝型,外侧上孔圆形;颏孔4或6个,中央4孔呈四方排列在颐缝合周围,前2孔细小。鼻孔2个,长圆形后鼻孔较圆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鳃盖具2扁棘;具拟鳃;鳃耙细长,最长鳃耙与鳃丝等长。头部除头顶后部外皆被圆鳞,体侧前1/3被圆鳞外,余被栉鳞。耳石为黄花鱼型,即呈盾形。
分布: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青岛和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旺季在春末夏初。
经济价值:
肉味鲜美,除鲜食外,可制罐头、蛤干,壳可入药。
黑口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黑口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鮟鱇目>鮟鱇科
形态特征:
体平扁而柔软;头部特别宽广平扁,呈圆盘状,躯干部往后渐尖细。口极宽,开于头前端;下颌明显突出于上颌;上颌及前上颌齿1-2列,下颌齿4-5列,均为倒伏;锄骨及腭骨均具齿;舌齿(第五角鳃骨)呈V字形排列。无鳃耙。体祼露不具鳞,头部及体侧具有发达皮瓣。头骨脊及前上颌骨表面具有颗粒状棘。鳃孔位于胸鳍基部后下方,未向前延伸间。背鳍两个,第一背鳍有VI棘,第I棘位于吻端,特化成吻触手,末端饵球具两黑色小球、旗状皮瓣以及细丝;第II及III棘长,第IV及V棘渐短小,第VI棘常隐于皮下。脊椎骨数18-19;第二背鳍具软条7-9;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具软条5-7;胸鳍发达,支鳍骨特化成柄鳍而埋于皮下;尾鳍截形或略圆。体背黑褐色,腹面白色;口腔粘膜黑色或暗褐色而有白斑。背、尾及胸鳍黑褐色,腹及臀鳍淡色。
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
形态特征:
体细而延长,头扁平,较短,尾细长,尾柄后半部下侧直至尾基稍后有1低弱总行突起,口宽,近于横列,上下颌齿同型,宽扁,长方形,边缘光滑,齿头颇外斜。喷水孔颇大,肾形。腮孔5个。背鳍2个,各具1硬棘。背面暗褐色,腹面淡褐色,背鳍端部暗褐色,胸鳍和腹鳍后缘浅色。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虾虎鱼科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背、腹缘平直,尾柄高而平直。眼小位高,背侧位,互相靠近。吻圆钝,大于眼径。口大,近平直,上下颌牙各一行。体及头部被圆鳞;前部鳞小,后部鳞稍大,无侧线。背鳍两枚,分离,第一背鳍较高,基底较短,硬棘皆呈丝状延长,以第III棘为最长;第二背鳍基底长,最后面的软条平放时可达尾鳍基底;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型;胸鳍短而尖圆,基部具臂状肌柄;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长而尖圆。体背侧青褐色,腹侧浅色。第一背鳍深蓝色,具许多不规则白色小点;第二背鳍蓝色,具4列纵行小白斑;臀、胸及腹鳍皆为淡灰色;尾鳍灰青色,有时具白色小斑。
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
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
分类地位:
双壳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
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稍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分类地位:
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带鱼
形态特征:
呈带状,尾部末端细长似鞭,头长为体高的2倍,口大,下颌突出,牙发达而尖锐,侧线完全,在胸鳍处有一折向腹侧的弧形弯曲,元腹鳍痕迹,全身光滑无鳞,呈银白色。
生态分布:
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广布温带和热带水域,舟山近海是我国带鱼分布数量最大海域,密集鱼群常出现在台湾暖流舌锋附近。
生活方式:
其生活方式因种而异,有的以足丝营附着生活,有的埋入泥沙中或在地表自由生活。无论是附着或自由生活,绝大多数都善于在海水中自由游泳,它们利用发达的闭壳肌开合双壳,在水中上下左右做蝶式游动,通常较幼小的个体,游动更为活泼。
经济价值:
由于质佳、味美、营养丰富而成为筵席上的海珍品,已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扇贝的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是制做贝雕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分类地位: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田螺属
形态特征:
贝壳呈现圆锥卵形,螺塔十分明显,各螺层间之缝合线十分明显,贝壳呈褐色或绿褐色,体螺层大而圆胖,壳口亦呈现近圆形。口盖为角质,形状如一圆扇形,上有十分整齐的同心圆纹路。
分布: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包括台湾、中国、日本、韩国等沿海。台湾产于北部及西部沙地沿岸。
经济价值:
重要之经济性食用鱼类,常与中药一起炖煮,肉味极鲜美,是上品佳肴,有明目补身之效。唯不易捕捉,主要渔法是陷阱与手钓,近年西南部有人工养殖,尤以北门乡为甚。全年皆产。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台湾分布于南部、西部、东北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
经济价值:
可食用,在海鲜餐厅贩卖,由于个体小,较不具经济价值。
小梅鱼Collichthys lucidus
小梅鱼Collichthys lucidus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鲈形目亚目鲈总科石首鱼科
形态特征:
尾柄细长。额部隆起,高低不平。体色背侧灰黄,腹侧金黄色。背鳍鳍部边缘及尾鳍末端黑色。
分布:
南中国海,东沙岛,基隆八斗子
荔枝螺Thais
荔枝螺Thais
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始腹足目--骨螺科
形态特征:
贝壳呈陀螺形或梭形,壳质坚厚,壳面具各种结节或棘状突起,体螺层大。前沟长。厣角质,核偏于一侧。中央齿具3尖齿。肉食性,常用吻穿凿其他软体动物而食其肉,是贝类养殖的敌害生物。
分布:
渤海至南海我国南北沿岸及苏联、朝鲜、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均有分布。
生活方式:
本种为沿岸底栖肉食性种类。冬季,低盐及水温下降时挖穴栖居。
经济价值:
肉味鲜美,为大型经济鱼类的钓饵
扇贝Scallop
扇贝Scallop
分类地位:
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
形态特征:
贝壳呈扇形,壳顶两侧具耳壳,同形或不同形。背缘直,具外韧带,闭壳肌大,1个,位于壳中稍偏。足舌形,不发达,足丝若有也不发达。
分布:
中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以海南岛及广东的洞州岛产量较多
东沙蛾螺Aulacofusus insulapratasensis
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
形态特征:
贝壳纺锤形很坚固,肥胖型(壳长与壳宽之比为1.89~1.93),壳色白到苍白肉色,壳皮很薄,深稻草色。壳胚像乳头,壳体5.5到6层,体层肥大,占整个贝壳高度75%并有30条很有规则的螺旋线,无脐孔,外唇厚,前沟扭曲,壳内纯白色,有的稍带肉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