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XXXX》课程教学大纲(小二号黑体字)
一、《XXXX》课程说明(四号黑体字)
(一)课程代码(五号宋体加粗):XXXXX(Time New Roman 五号字体)
(二)课程英文名称(五号宋体加粗):XXXXX(Time New Roman 五号字体)
(三)开课对象(五号宋体加粗):XXXXX(五号宋体)
(四)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粗):
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综合教育课、文理基础课、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有明确先后修读关系的课程要说明其前导课程。
(五号宋体字)
(五)教学目的(五号宋体加粗):XXXX(五号宋体)
(六)教学内容(五号宋体加粗):XXXX(五号宋体)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五号宋体加粗)
学时数:学时(五号宋体字)
学分数:学分(五号宋体字)
学时数具体分配(五号宋体字):
(八)教学方式(五号宋体加粗)XXXX(五号宋体)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五号宋体加粗)
考试还是考查并说明平时教学的纪律要求;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试验成绩等比例。
(五号宋体)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四号黑体字)
第XX章XXXXX(四号宋体)
教学要点:(五号宋体加粗)
教学时数:(五号宋体加粗)学时(五号宋体字)
教学内容:(五号宋体加粗)
(以下内容用五号宋体)
第一节XXXX
一、XXXXXXX
1、XXXXXXXX
…………
第二节XXXX
一、XXXXXXX
1、XXXXXXXX
…………
考核要求(五号宋体加粗):XXXX(五号宋体)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四号黑体字)
列出该课程相关的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五号宋体字)
格式为:《书名》,作者,版别,出版社,出版时间
例:
四、大纲内容的“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页边距上下各2.54,左右各3.17
五、在大纲最后需要注明“执笔人”、“审核人(暂不填,待打印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学院名称(政管学院)”。
2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物理化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开课对象:
(四)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
(五)教学目的
通过物理化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为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136学时
学分数:X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3
(八)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热力学方法及其基本特点,掌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等基本概念,理解状态函数的性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对物理化学过程(状态变化、相变化、化学反应等)进行有关计算。
1、使学生准确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领会热、功、热力学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使学生充分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数学特性。
4、明确焓的定义和意义。
5、明确可逆过程及其意义。
6、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物理化学过程的△U、△H、Q和W。
7、熟练地应用△fHm(B)、△cHm(B)计算反应热效应。
掌握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8、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及理想气体在诸过程的热和功的计算。
教学时数:1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概论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热力学的目的、内容、方法与局限性
二、体系与环境
三、体系的状态和性质(状态、状态性质、容量性质、强度性质)
四、过程与途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相变过程、化学过程、循环过程)
五、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
六、状态函数的全微分性质
第二节热和功
一、热
4
二、功(体积功与非体积功,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体积功的计算)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
考核要求:
1、热力学概论
1.1 热力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识记)
1.2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2.1 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识记)
1.2.2 热力学平衡态和状态函数(识记)
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和功(领会)
2.2 热力学能(领会)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与数学表达式(应用)
…………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物理化学》,高师院校试用教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物理化学》,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Physical Chemistry》,P. W. Atkins,7th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