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老师用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 5 分钟。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间约 3 分钟,最后再大 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 12 分钟。 )
活动一: 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 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 也是如此。 1.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年级: __八年级_主备: _申红丽__审核: _____ 准印: _____ 时间: 2015.11.23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重点: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 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活动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乔得 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1.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活动三:一个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地问:“你自己 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 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你从老盲人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活动四: 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手下的人知
1
年级: __八年级_主备: _申红丽__审核: _____ 准印: _____ 时间: 2015.11.23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
道后很生气,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拿的却多,可见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鲍叔牙却知道 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计谋而遭到失败,鲍叔牙手下的人都说是 管仲无能,而鲍叔牙却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 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 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兵败被杀,别的臣子都自杀殉主了,管仲却宁可躲进囚笼受辱,鲍叔牙说他 不是无耻偷生,而是忍辱负重,以成就宏图大略。 1.“管鲍之交”给了你什么启示?
【拓展部分】
(学习程序:小结本课内容,完成展示、点评,约 5 分钟。 ) 作业本 P41 第 7 题★
【教学反思】
2
年级: __八年级_主备: _申红丽__审核: _____ 准印: _____ 时间: 2015.11.23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
3
2. 是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可以谅解的?
活动五:放学路上,晓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晓蓉把钱包带回家,准备明天 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晓蓉说: “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 找过了。 ” 1.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拾到过东西或是丢失过东西)?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2. 你如何看待晓蓉妈妈的行为?
学 案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边理解边找到知识点加以标记,时间约 12 分钟。课内小组交流基
础部分,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 8 分钟。 )
点 案
1.
是《论》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
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换位思 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其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 的 。 4. 如果以 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