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神经精神病学Neurology and Phychiatriology(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执笔人:刘振华ﻩ刘卉翁其彪谭盛审定人:刘振华ﻩ学院负责人:陈志中徐如祥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OO六年十二月神经病学部分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100009学分:2.学时:40(课堂授课31学时,临床见习9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本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并对本科的新技术,新发展有所了解和认识。
神经病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如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如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肌电图。
腰椎穿刺术可以作为临床见习课的训练内容来进行教学。
神经病学是二级学科,其临床特点是解剖复杂并涉及多个三级学科,教学内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
CourseCode:30200025Credit:2Period: 40 (31will be contributed,9 to the instructions)Previous Course:system anatomy and topography, biology,pathology Target Majors:Clinical MedicineNeurology is the subject to researchthe anatomy and disease ofcentralnerve system, peripheral nerve systemand muscle.Ourkey teaching task isto make studentsmastering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c 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and therapy ofcommon ailment and frequently-occurringdiseasesin neurology. At the same time,thenew techniques andadvancements in thisfieldwillbe mentioned.The common content of Neurologyincludes theclinical methods of Neurologysuchas taking the history,examinationof neurologicalsystemand the testofcerebrospinal fluid ,electroe ncephalography,electromyographyforneurologicaldiagnosis. Lumbar puncture canbe taughtin the practice lesson.The characteristicof Neurologyis complicated dueto anatomy and involving some other subjects. In our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ca rryout theprincipleof “ brief andto the point in teaching ”and emphasize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tisvery important forstudents toenhance the apprehens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through practice.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下划“___”的内容为掌握内容,下划“”的内容为熟悉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一般了解内容,有※者为自学了解内容。
第一章绪论【内容】一、神经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神经病学的学科特点和常用的检查方法。
三、神经病学的现代进展、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四、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授课时数】1学时。
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内容】ﻩ讲述高级神经功能受损的常见症状,重点掌握颅神经、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
【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三章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第一节病史采集【内容】简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重点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内容】一、意识、语言、智力、一般情况二、颅神经的检查及临床意义重点介绍所需掌握或了解的查体方法及内容,提及与检查方法有关的临床解剖、生理,简介其临床意义。
(一)嗅神经嗅神经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嗅觉减退,幻嗅)。
(二)视神经1.检查视力、视野、眼底2.临床意义视力与视野改变(参见定位诊断)、视乳头水肿、萎缩(原发性和继发性)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1.检查眼裂,眼球位置及运动(单眼眼外肌运动,斜视,复视,同向运动),瞳孔(外形,大小,光反射及调视反射)。
2.临床表现及意义动眼神经麻痹(参见定位诊断)、瞳孔异常(散大或缩小,Horner 征和Argyll-Robertson瞳孔)、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及意义。
(四)三叉神经1.检查面部感觉(痛、触觉);角膜反射;咬肌、颞肌运动及容积。
2.临床意义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经痛(参见头面神经痛);咬肌萎缩和痉挛。
(五)面神经1.检查表情肌及眼睑及口轮匝肌的运动及瘫痪的临床表现。
2.临床意义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参见定位诊断);面肌抽搐和痉挛。
(六)位听神经1.检查听力检查(Rinne试验,Weber试验,眼球震颤)。
2.临床意义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七)舌咽、迷走神经1.检查吞咽,发音,软腭位置及运动,咽反射。
2.临床意义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隋麻痹(参见定位诊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八)副神经1.检查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肌力和肌容积。
2.临床意义中枢性和周围性舌瘫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九)舌下神经三、运动系统的检查及临床意义(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及概念(二)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1.肌力划分和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2.肌容积肌萎缩和废用性萎缩3.肌张力肌张力降低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Romberg征试验)小脑性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5.不自主运动震颤,肌纤维(束)震颤,抽搐,舞蹈样动作。
6.姿势与步态以偏瘫步态为例四、感觉系统检查及临床意义(一)简介感觉传导通路(二)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1.浅感觉触觉、痛觉和温度觉2.深感觉关节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复合感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等。
强调感觉障碍的性质和定位(参见定位诊断);五、反射检查及临床意义(一)反射弧的解剖生理和概念(二)腱反射(按- ~ +++++级划分):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健反射,跟健反射。
(三)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四)病理反射:Hoffman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Gordon征,Oppenheim征。
六、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七、自主神经系统(一)皮肤颜色、温度及毛发指甲营养情况(二)膀胱、直肠功能低张力性膀胱,高张力性膀胱。
【授课时数】3学时。
第三节昏迷患者的检查【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昏迷的分级。
ﻩ第四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检查【内容】失语症检查: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名、阅读、书写;失用症和失认症检查。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内容】讲解神经辅助检查的常用方法及临床应用。
一、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术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并发症。
(二)脑脊液检查动力学检查,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酶学测定等。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脊椎及头颅平片,脊髓造影,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单光子放射断层扫描(SFECT),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脑阻抗血流图,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肌电图,诱发电位,脑血液动力学测定,脑磁图。
四、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经颅彩色超声血流图、颈动脉超声。
五、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六、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七、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授课时数】见习第五章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内容】重点讲述感觉、运动及反射定位。
简介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二、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一)脑神经损害定位诊断视野损害;眼动障碍;面肌瘫痪(中枢性、周围性、肌源性)、真性及假性球麻痹(二)瘫痪定位诊断单瘫、截瘫、偏瘫(含交叉性瘫)及四肢瘫。
区分中枢性瘫痪及周围性瘫痪。
(三)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旧纹状体、新纹状体、脑干、小脑及大脑皮层。
(四)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脊髓、小脑、大脑皮质。
(五)感觉障碍定位诊断末梢型、神经干型、根型或节段型、传导束型(脊髓型、内囊型、皮质型)。
(六)言语障碍的定位诊断1.构音障碍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基底节病变;小脑病变;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
2.失语症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读和失写。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六章周围神经疾病【内容】重点讲述面神经炎及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并对三叉神经痛做一定讲解一、概述:周围神经的组成与分布。
二、脑神经疾病:1.三叉神经痛2.面神经炎病因:为面神经管内及茎乳孔处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有关。
临床表现: 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特征。
诊断:与继发性周围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治疗: 激素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治疗和物理治疗。
3.偏侧面肌痉挛4.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三、脊神经疾病1.单神经病及神经痛2.多发性神经病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危险性,脑脊液检查特征,临床预后。
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与急性脊髓炎等相关疾病的鉴别。
治疗:病因治疗、血浆置换、人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的应用。
并发症治疗:保证有效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