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项目编制依据及建设概述
1.1项目名称
XXX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4报告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2011 年 5 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1.4.2相关标准规范与导则
1)《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 年 9 月);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2008—GB5044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
7)《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
881003 颁);
8)《X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4.3相关规划
1)《XXX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2)《XXX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XXX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专家评审稿);
4)《XXX中心城区黄线规划》(评审稿);
5) XXX中心城区已批准或已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6)其他甲方提供资料。
1.4.4国家相关政策
1)《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
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银监会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42号);
3)《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
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
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97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6).作要点与任务分工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59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发改办基础[2016]718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提质增效提升供给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198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681号);
10)《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城[2016]193)号。
1.5项目建设概况
1.5.1项目建设背景
2015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 号)。
其中,该意见提出的总体思路为: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着眼当前、惠及长远,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和从严控制出行停车,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加强运营管理,实现停车规范有序,
改善城市环境。
此外,该意见还在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建设重点、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公共用地保障、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停车收费政策、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停车综合治理、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2015 年 9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建城[2015]141 号)
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42 号)。
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建城[2015]141 号)中提出:坚
持“建管并重”,在加快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管
理力度,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规范停车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从标准、规范入手,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经营全过程、全周期的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重点加强路内停车管理和居住区停车管理,开展综合整治,营造宜居有序的停车环境。
力争在 3-5 年内,通过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缓
解停车设施供需矛盾,不断改善停车环境,努力形成规范有序、安全便利、协调发展的城市停车管理格局。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较中心城区经济快速发展,XXX近些年.
大程度提高,XXX小汽车平均拥有量不断提高,停车供需矛
盾日显突出,急需解决“停车难”和“停车乱”问题,有效化解停车供需矛盾。
1.5.2建设目标
为有效解决XXX停车难问题,规范城市智能停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在中心城区开展静态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加强路内停车位管理,针对热点地区建设立体停车场,基于地磁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XXX城市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对停车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热点区域泊位使用周转率,提供多途径停车诱导服务,有效缩短寻找泊位时间,并充分挖掘停车场潜力,多种方式缩减车辆与泊位供给矛盾,达到提升XXX停车“软硬结合供给”能力的效果,实现“泊车服务信息化、停车诱导智能化、停车管理规范化、市民停车便捷化”,达到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停车秩序良好、道路交通顺畅的总体目标。
1.5.3建设规划
XXX智慧停车场建设按照三期规划开展建设:
第一期(2018年):完成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系统、静态交通诱导系统、运营指挥中心建设、路内4993个停车位建设及中心城区11个公共停车场2138 个停车位建设。
完成中心城区新建扩建公共停车场达:年)2019(第二期
到27个,增加停车位3268个;
第三期(2020年):完成XXX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数量达到94个,停车位达到24774个。
1.5.4本期建设内容
本期开展第一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系统
前端车位管理设备采用视频方式实现泊位状态检测、车辆停车动作的检测及抓拍,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记录车辆停车的完整过程,极大提升车位管理效率,同时形成完成的停车取证数据链,为停车逃费的追缴提供有力保障。
后端搭建一套城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与前端部署的视频检测设备构建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对XXX中心城区分布在 28 条道路上的4993个路内停车位,提供城市路边停车管理、
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等停车服务。
(附件1:XXX中心城区路内停车位情况)
2.静态交通诱导系统
通过多种信息发布形式发布实时的停车信息给驾车出行者
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服务,实现疏导停车需求,提高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以寻泊为目的的车流造成的道路交通压力。
3.公共停车场建设
解决停车矛盾处停车设施, 11 扩建中心城区共新建、XXX.突出的老城区(老城片区、城西片区、城北片区)和遗爱湖片区的停车问题。
主要采用地面停车、立体机械停车库和停
车楼的停车建设方式,共新增 2138个停车位。
(附件2:XXX 近期新建立体停车场情况)
4.充电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根据《XXX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
规划》,最终建成公共充电桩与电汽车比例不低于1:8。
5.商业配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等文件要求,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土
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挖潜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
城市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城〔2016〕193号之规定,明确停车场用地性质。
单独新建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性质为社会停车场用地。
为鼓励停车产业化,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减少停车泊位的前提下允许配建一定比例的附属商业面积,具体比例由属地城市政府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0%。
通过分层规划,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地块用地规划性质为相应地块性质兼容社会停车场用地。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主要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XXX静态交通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XXX交通智能化水平,促进XXX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非常必要,经济合理,工程技术可行,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