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
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 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最长"陆海空"全球首个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2.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Apollo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的跨海大桥车队。
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
面对这种情况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③④D. ②④C. ①③B. ①②A.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定价日,广东省在珠海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
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
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年、耗资数千亿,终于迎来通车的历史8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历时7. 性时刻。
造桥、填海、造人工岛、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入新动力。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表明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变革规律的基本前提 事物的规律性④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A. ②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的到来!2018分,港珠澳大桥点亮全线灯光,以璀璨的新面貌迎接38时18日31月12年8. 2017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桥开通后,珠海、澳门与香港将首次实现陆路连接,推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大) 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说明(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调整原有联 ①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系建立新的联系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③④D. ②③C. ①④B. ①②A.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9. 国走向桥梁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其设计建造技术先进,是中国从桥梁大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这体现了以下哲学道理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①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④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发展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①④D. ②③C. ③④B. ①②A.公里,是连接香港、5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
港珠澳大桥总长6月2年10.2018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该工程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 ) 和技术进步。
这表明(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②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条件的限制,造福人类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主动创造性④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④D. ②③C. ①④B. ①③A.年,我国重大工程屡创奇迹。
以港珠澳大桥、上海洋山港全自动化码头、北京新机场、京11.2017新高速、秦岭隧道群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正在成为中国创造新名片。
这些工程的成功建设说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 (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人们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本质是扬弃③④D. ②④C. ①③B. ①②A.公里连接的,不仅仅是粤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而这55港珠澳大桥全长12.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5.6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
一座桥梁的建设激发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 展,是因为(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①事物④遵循了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③④D. ②④C. ①③B. ①②A.公里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已全线贯通,这是香港段工程建设的一12日,全长18月5年13.2017个重要里程碑。
这将为未来的珠港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将加速大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香②联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港将积极参与珠港澳深度合作。
这说明(④人们可以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键在于人们能否发现系存在与否关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④D. ②③C. ①④B. ①③A.日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具备通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31月12年2017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桥梁、人14.发展,解决了香港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 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比较薄弱的环节。
材料体现了(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③要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积极创造事物之间的自在联系④注重各部分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①④D. ②③C. ②④B. ①③A.年多的持续奋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作为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6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15.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①量变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的经验。
材料表明(样本和宝贵③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助于我们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地认识事物③④D. ②④C. ②③B. ①②A.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170为了保证伶仃洋航道畅通,港珠澳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6.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120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这启示我们千米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
22.9千米长的海底隧道和6.7终采取世界首创的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是成功改造世界的重要保证②人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规律③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决定性因素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②④D. ②③C. ①④B. ①③A.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支撑建没团队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先后攻克了人工17.余项,填400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这表明()A. 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B.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 人类实践活动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D. 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18、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点赞,港珠澳大桥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主体工程估算投资的约381亿元。
项目资本金为人民币157.3亿元,由政府出资。
资本金以外部分建设资金由项目法人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大桥贯通,粤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还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走廊,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将更加快捷、便捷。
结合材料,分析大桥成功修建的经济学依据及运营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19、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级工程”大桥。
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
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
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有“颜值”的“生态”桥。
三座通航斜拉桥--“中国结”、“海豚”、“风帆”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
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参考答案】1. C 2. B 3. C 4. D 5. D 6. C 7. A 8. C 9. D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B 16. B 17. A18. 依据:①发挥市场和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投入大桥建设。
②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解决了大桥施工难度等问题。
经济效益:①有利于降低粤港澳地区互通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②有利于促进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③科技创新,旅游观光可以拉动消费,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④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