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运放的输入输出阻抗

了解运放的输入输出阻抗

了解运放的输入输出阻抗
一、概念
1.1输入阻抗(Input Resistance)也被称为差模输入阻抗:Z ID。

差模输入阻抗的定义为: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两输入端的电压变化量与对应的输入端电流变化量的比值。

差模输入阻抗中包含输入电阻和输入电容。

在低频时它仅指输入电阻。

一般产品的数据手册也仅仅给出输入电阻。

采用双极型晶体管做输入级的运放的输入电阻不大于10兆欧;场效应管做输入级的运放的输入电阻一般大于109欧。

Z ID愈大,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愈小,放大电路所得到的输入电压Ui就越接近信号源电压Us。

在TI的数据手册中,运放TLC27L4的输入电阻为:“”,但并未给出输入电容的值。

1.2输出阻抗定义为,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在运放的输出端加信号电压,这个电压变化量与对应的电流变化量的比值。

在低频时仅指运放的输出电阻。

二、仿真
2.1输入电阻的仿真
图一输入电阻的仿真
根据:R=U/I,可得:Ri≈1×109Ω。

较手册给出的典型值(1012Ω)差了好多。

首先测试100Hz时运放的输出值,Vo1=42.426mV。

如图二示:
图二输入电容的仿真1
然后测试输出-3dB(0.707Vo1=29.995182mV)时的频率值:119.4608kHz。

图三输入电容的仿真2
根据:C=(2πRf)-1,将R=2MΩ、f=119.4608kHz代入,则得Ci≈0.666pF。

图四输出电阻的仿真
在图四中,运放不接负载电阻R2时的输出电压为:V1=141.419mV,接上负载电阻后的输出为:V2=141.413mV。

则:Ro=(V1-V2)×R2÷V2≈4.6mΩ。

三、实测
3.1输入电阻的测试
根据图一电路原理,对TLC27L4CN进行输入电阻的实测。

其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
图五输入电阻实测图1
图中:绿色线为输入信号,黄色线为输出信号。

输入、输出二线重合且没有失真,用福
禄克“289C”数字表测外接电阻R1二端电压,情况如下图:
图六输入电阻实测图2
信号源输出电压为141.77mV,电阻二端的电压为6.762mV,则可得:Ri≈4×107Ω。

约40MΩ的输入电阻与手册给出的1TΩ存在不小的差距。

这跟测试设备的测量精度和输入阻抗等有直接的关系。

3.2输入电容测试
根据图二电路原理,对TLC27L4CN进行输入电容的实测。

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
图七输入电容实测图
100Hz时,输出为141.96mV,-3dB时(100.3657mV)的信号频率为:25.324kHz。

则可算得输入电容为:Ci≈3.14pF。

3.3输出电阻的测试
根据图四电路原理,对TLC27L4CN进行输出电阻的实测。

实测时波形记录如下图八:
图八输出电阻实测图
当输出端空载时,输出电压V1=78.36mV,当接R2=1892.6Ω时,输出电压V2=78.08mV。

则输出电阻为:Ro≈6.8Ω。

四、小结
4.1输入阻抗
4.1.1在低频电路中,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

对于一般的放大电路来说,输入阻抗当然是越大越好。

输入电抗越大,表明放大器从信号源取的电流越小,放大器输入端得到的信号电压也越大,即信号源电压衰减的少。

4.1.2输入端的输入电容
运放的输入电容会引起信号的损失、畸变、相移、电路不稳等,是造成放大器工作频带变窄的主要原因。

在高频、大增益的情况下影响会较明显,此时应尽量选用输入电容小的运放;一般情况下的应用输入电容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4.2输出阻抗
无论信号源或者放大器还是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

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

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内阻应该为0,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

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的内阻了。

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
电流I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I×r的电压降。

这将导致电压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

从另一角度说,输出电阻被用来衡量放大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维持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恒定的一种能力,称为其带负载能力。

当放大器将放大了的信号输出给负载电阻R L时,对负载R L来说,放大器可以等效为具有内阻Ro的信号源,由这个信号源向R L提供输出信号电压和输出信号电流(Ro称为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它是从放大器输出端向放大器本身看入的交流等效电阻)。

如果输出电阻Ro很小,满足Ro<<R L条件,则当R L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就可维持输出信号电压和电流的恒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