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与组织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四、分类检索语言的构成原理
检索语言的基础是概念逻辑
检索语言是表达一系列概括信息内容的概 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是事物本质 属性的概括,任何概念都有其内涵与外延。 内涵指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指其 反映事物的范围。它们之间存在着反变关 系,即概念的内涵包含的属性增加,概念 的外延便缩小;反之,概念的内涵减少, 其外延就扩大。
聚(采访)→序化(管理)→散(服务)
三、文献分类是图书馆人 千百年心血的结晶。
文献分类是科学序化 文献知识的有效手段。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一、检索语言的定义:
1、检索语言(狭义的检索语言):
仅指根据信息检索需要而创制的 人工语言。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系 统中用以描述文献的内容及外表特 征和表达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 是一种人工语言。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概念因素,形成更 为泛指的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相对大。
将概念的划分结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 表的形式列出,就形成了分类表。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介
一、概况: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类法 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 法》,初版于1975年,名为《中国图书 馆图书分类法》,至今已出到第4版,并 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它是由 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组织全国力量,以学 科分类为基础,并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 制的分类法。
四、《中图法》详表介绍
详表包括三种最基本的要素,即类目、标记符号、 说明与注释
(分类号) ( 类名)
↑
↑
如: 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上位类
G250 图书馆学
→ (下位类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比较图书馆学、 图书馆经济学以及论述图书情报一体化、 文献信息理论等的著作入此。
↓ (类目注释)
五、《中图法》中几个需掌握的相关知 识: (1)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
学科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一、分类语言(也称分类法)
定义:它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概念标 识系统,它将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 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分类号)来代表 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 分类法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信息,并从 知识分类角度提示各类文献信息在内容上 区别和联系,提供从知识分类检索文献信 息的信息途径。
特征之分。 文献外表特征主要指文献的篇名、作者姓 名、出版者、合同号、报告号、引文等 文献内容特征是指文献的内容主题
二、图书馆
文献数量的增多及存贮的分散无序, 使人们利用文献获取知识极为困难。
图书馆是为人们利用知识创造便利的机 构。
图书馆是知识的聚散地,图书馆是社会 的记忆装置和扩散装置。
图书馆是知识与知识利用者之间的桥梁 和中介。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690 @aTP393.08
905 @ahcn@fTP393.0/115
三、我馆索书号构成:
分类索书号是表示某一文献在分 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给文献定 位),它是文献排架、用户检索 和藏书清点的依据。一个完整的 分类索书号通常由
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
我馆分类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辅助 区分号组成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二、体系结构:
依据毛泽东的知识分类思想。 5大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22个大类:
用22个英文字母代表22个大类,并且字母 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 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设置尽可能 代表类的级位。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
二、取分类号完全遵循《中图法》 采取一分到底的原则。举例: 《黑客防范技术揭秘》690 @aTP393.08
三、索取号则最多取到6级。
第七讲 我馆图书排架
一、我馆图书排架依据的是索书号。 二、索书号由编目部写在每册图书的 书标上,同时在MARC记录中的905字 段的@f子字段中揭示。如: 《黑客防范技术揭秘》
三、《中图法》(四版)词表构成
1、第一版 编制说明
2、第四版 编制说明
3、基本大类(22个)
4、简表:()
5、详表:共有4万余条类目,还有30多 个专类复分表
6、通用复分表(8个):分别是总论复 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 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 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表
语法是指如何创造和运用那些标识来正 确表达信息内容和信息需要的一整套规 则。→怎么使用词表的规则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物以类聚”是人们长期以来认识事物 的一种方法。
文献分类是依据文献所载知识信息 的学科属性,对文献进行类别的划分, 并进一步根据文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成科学的分类体系。
图书分类号是根据文献的学科内容 取自《中国图书馆人类法》(我馆规定 最多取到6级);
种次号是根据同类书到馆分编的先 后,按每一种书为单位顺序编制的号码;
辅助区分号是指同为一种图书的多 卷书的卷册区分号,辅助区分号有时可 省略。
如:《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 索书号为H315.9/105,
其中H315.9是依据本书的内容“英 语翻译”取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的分类号,而105是我馆“英语 翻译”这一类图书分编到《大学英 汉翻译教程》一书时已经收藏到了 第105种
如:《图书馆学概论》一书,利用 《中图法》→G250 又如:《黑客防范技术揭秘》一书, 利用《中图法》→TP393.08
标引定义:指在分析文献内 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 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 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 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 处理过程。
二、分类标引
1、定义:
文献分类标引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 检索语言(具体讲就是《中图法》, 对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及其有检索意 义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归纳、赋予 文献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 我馆主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来进行分类标引。
2、概念的划分:
依据概念的某种属性,增加内涵,
就会得到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却减少, 这一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划分,原概念称 为上位类(种概念),新概念称为下位 类(属概念)。
如:
男人
中国人
人→ 女人
人→美国人
(性别)
日本人
(出生国)
3、概念之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如“电脑”与“计算机”
(2)隶属关系:如“人”与“病人”, “人”是上位概念,也称种概念;“病人” 是下位概念,也称属概念。
例如,“人”这个概念,
内涵:指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
动的动物。它的属性特征有许多,
年龄、国籍、性别等
外延:包括所有的人
如果在“人”这个概念中按照“国别” 这一属性特征,增加“出生在中国”这一 特征之后,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概念“中国 人”,“中国人”这一概念内涵中不但具 “人”所有的属性,还增加了新的属性, 但“中国人”的外延比“人”的外延要少。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二、检索语言的实质:检索 语言的实质是用于表达一系 列概括文献信息内容的概念 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 统。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三、检索语言的构成:
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
词汇是登录在类表、词表中的全部标识, 一个标识(分类号、检索词、代码)就 是它的语词,而类表、词表则是它的词 典;→具体为词表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二、分类检索语言的特点
1、具有按学科或专业集中地、系统地 揭示文献内容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查全 率,能够较好地满足族性检索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 缩小检索范围(H31、H312)
3、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又能用于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
4、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文种限制
3、分类标引的原则:
(1)学科属性原则。以文献论述的中心 内容的学科属性用为分类的主要标准。---最主要的基本原则。
《茶叶加工》→TS27 《茶叶经营管理学》→F762 《茶叶商品学》→F768 《茶叶病虫害》→S43
(2)专指性原则。要将文献分入最恰当 的类。
(2)、实用性原则。
本着文献物尽其用的宗旨,即要根据读 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
(4)《Microsoft专题指南:Windows 3.1简明手册》→ TP31/1132-4。
四、具体排架方法:
依据索书号排架的具体方法:
(1)先比较/前的分类号 A、先按22个英文字母排先后顺序
如:B、 F、 G、 T B、如果字母相同的话,再比较阿拉伯数字排 先后顺序
如:B2 B23 B3
Q4 Q4-33 Q41 (注意:“——”总论复分号,排在数字“0” 的前面,即F-1 F0
如: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3 常用外国语 H31 英语
又如:
T 工业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1 计算机软件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TP393
计算机网络
第五讲 文献分类标引方法
一、标引的定义 1、文献标引:简单地讲,就是依据检 索语言确定文献标识(识别的标志)的 过程。
(3)并列关系:“人”这一概念划分后 得到的“男人”、“女人”这两个概念之 间就是关列关系。在分类法中称为同位类。
总之,每一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 内涵由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因素构成, 概念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形成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