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The second class teaching record of zhiyuhen g sun支玉恒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本教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上一堂课我们找出了第一中队长“一般特点”,找出了第二中队长“关系密切”,也找出了大队长“太阳”。
那我要问一问了,谁想当大队长?(学生争着举手)你过来,(一学生上前来)想当大队长不能随随便便就当上了。
你看美国竞选,克林顿当选了,他要宣誓:我怎么当这个总统。
你也得宣誓。
举起手来,(面向大家)我现在为什么让你们宣誓,就是看看你们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大大方方。
你这样扭扭捏捏的,不行,要落落大方。
行了,站好了,面对同学。
怎么宣誓呢?——“我是大队长,我叫什么什么……”开始。
生:(举手,笑了)师:得严肃一点。
生:(大声)我是大队长,我叫张凤林。
(众大笑)师:对不对呀?生:对。
师:对?大队长应该叫什么?生:(议论后齐说)太阳。
(张生似乎要重说)师:你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行,失去了竞选资格。
(叫另一学生)师:好了,一本正经,严肃。
当大队长是要严肃的。
开始宣誓。
生:我……我是大队长,我叫太阳。
师:宣誓对了,但这个大队长说话不太利索。
先让他当一回好不好?好,过来。
(指黑板)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儿。
(该生写“太阳”)谁想当第一中队长?(学生争着举手,师叫另一学生上前)你说话是不是比他(指“大队长”)利索?生:是。
师:好,来宣誓。
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叫向铁。
(学生在下面大声提醒此生,争着举手)师:怎么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行,你又落选了!(另一学生跑上来)生:(严肃地)我是第二大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去,去去……哪来的第二大队长?(把他用手送回座位,学生大笑。
又叫另一生上前)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的名字叫“一般特点”。
师:(对大家)注意啊,咱们考考他。
(指黑板上的“太阳”)大队长坐在这儿了,你觉得你应该坐在哪里?生:应该坐在大队长的下面。
师:那是副大队长的位置。
生:(指“太阳”的后面)坐在这儿。
师:坐在这儿,位置倒是对,但是一共几个中队长?生:两个。
师:一共两个中队长,如果你坐在这儿,那让第二中队长坐在哪儿?(对另一学生)你来告诉他坐在哪儿?生:(上前指在“太阳”的后面说)第一个在这儿,第二个在这儿。
(指“太阳”后面的上、下两处)师:他说第一个在上面一点,第二个在下面一点对吗?生:对。
师:这是画表格的基本知识。
(对学生)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少先队员,所以第一和第二要离得远点儿,这儿写第一,叫什么?生:一般特点。
(在黑板上写“一般特点”)师:对,第二个谁来?那位女同学,看来女同学比男同学稳当。
每个同学都要记住:我们学习,第一要积极,第二还要稳妥。
光积极,浮躁了就不行了,明白了没有?我们学习,既要积极,又要扎实,扎实就不能浮躁,(对女生)好的,你来宣誓。
生:我是第二中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这多好!(面向黑板)你往哪儿坐?生:我往这儿坐。
师:对了,写在这儿。
(学生在黑板上写“关系密切”)大家注意了,现在大队长有了,两个中队长也各就各位了……(学生站起来争着举手)浮躁!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就先举手?我要说什么呀?(大家无语,教师又问一个学生)生:老师要选小队长。
师:不对,坐好,注意听我说,一定要把话听明白,经过思考,再积极地发言,明白没有?生:明白了。
师:大队长在这儿,两个中队长在这儿,但他们各坐各的,还没有产生联系。
谁能想出个办法,给它们之间建立领导关系。
(一学生上前在“太阳”后面画了两条斜线分别连接到“一般特点”与“关系密切”)师:这样连接可以不可以?生:可以。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学生无语)我往这里(“太阳”后面)画一个括线行吗?生:行。
师:除去这个括线还有什么办法?(一学生走到黑板前在“太阳”下写“≡”,在“一般特点”下写“1:〓”,在“关系密切”下写“2::〓”)师:很有意思,你们看明白没有?生:明白了。
师:他是三道杠(指“太阳”)代表着大队长的标志。
(指“一般特点”)这儿是两道杠加个“1”,代表第一中队长的标志。
(指“关系密切”)这儿是两道杠加个“2”,代表第二中队长的标志。
非常聪明,非常形象。
下面再看,(在“一般特点”后加一括线)谁知道这儿该写什么了?生:该写第一中队长的三个小队长。
师:叫什么?生:叫“热、大、远”。
师:顺序不对,叫什么?生:叫“远、大、热”。
(学生去板书)师:我们趁他去写字,来读一读课文。
大家拿起书来,课文一开始就是一个传说,刚才你们说得很有意思,你能读得很有意思吗?生:能。
师:就像一位老太太在给小朋友讲故事那样读,谁能读?没有被我叫过的同学举手?(叫一学生上前来)会讲故事吗?能不能读得很吸引大家?好,开始。
生:(读)“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师:哎,如果老太太这样讲故事,你们愿不愿意听?生:不愿意。
师:我给读一遍,注意听。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又学着有感情地读,但读得疲软无力,速度太慢)师:你们听着要不要睡着了?(众笑)你先回去,好好学怎么读,一会我还叫你,看看你下一次读得比这一次有没有进步。
大家一起拿起书来,别人打拍子是唱歌,咱们打拍子是读课文,好不好?看着我的手,开始。
(教师“打拍子”做手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大家齐读得不错,谁来自己读?(一学生很有感情地读)师:这才有意思吧?刚才那位同学再读一次,他读得如果有进步,大家给他鼓掌好吗?生:好。
师:你敢不敢要掌声?生:敢要。
师:那得看你的行动,你光说要,人家不给你,你也没办法是吧?好,开始。
(这个学生很有感情地读,读得确有进步。
学生一齐给他鼓掌,并站起来争着举手)师:我知道你们一定读得很好,那就不用读了。
师:看看那边“远”有几个少先队员?(指黑板)生:三个。
师:谁能把这三个都写上,不许写错。
谁没单独发过言,单独读过课文,单独上过黑板的举手。
好,你来把三个都写上,大家看书,后面的不是故事了,大家能读得有意思吗?生:能。
师:这就应该读出语感来,怎么读,还看我来“打拍子”,开始。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半段,读得很有语感)师:多好,谁想读?(一学生朗读)师:谁敢跟他比?(另一学生朗读)师:大家当评委,用五个手指给他亮分。
好,主要是四分和五分。
那个同学瞎给,你凭什么只给人家一分?(众笑)不公正。
再找一位(指另一学生)谁敢跟他比?他读完后,咱们全班马上站起来跟他比着读。
(学生朗读课文)师:大家跟他比,开始。
(学生齐读)师:给自己亮分——都是五分啊!生:对,对!师:好,有四分的。
这比较实事求是。
我要问一问,刚才你们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内容?你有感觉吗?生:我认为强调了“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还有“三千五百年”什么的。
师:概括一句话,强调了什么?生:主要强调了数字。
师: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最具体,一听就明白,所以写说明文举例、列举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刚才读的时候,除去强调了数字以外,还强调了哪些内容?生:强调了“日夜不停地走”。
师:是啊,日夜不停地走啊,走啊,还得走三千五百年,多远啊!强调了数字和一些关键语句,那么表现的是什么?生:远。
师:我们在朗读中,通过声调和语气的变化,强调了这些具体的数字和词语,就表现了远。
这就是朗读的真谛,这就叫读出了语感。
(指黑板)下面大家想一想,“大”这个小队长有几个少先队员?(生答只有一个)就一个少先队员还能画括线吗?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表示?生:画一条横线。
师:对了,画一条横线。
(在“大”字后画一条短横线)谁来写出这个少先队员?(一学生上黑板写)大家打开课本第二段,像刚才那样有语感地读出来,想想读时要强调什么?这回我不打拍子,你们自己能不能读好?生:能!(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非常好,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要感动得流出眼泪了,现在男同学读一次,开始。
(男生齐读)师:女同学超过他们。
开始。
(女生齐读)师:好,温柔中,内蕴着力量,很好。
(指刚才学生写下的“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个“抵”字在这儿当什么讲?生:说它和太阳一样大……师:那个“抵”字怎么讲?生:比的意思。
师:才能比得上太阳,也可以,换一个更接近的。
生:顶。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师:对了,你过来,(此生上前)你学过《赵州桥》没有?生:学过。
师:赵州桥的栏板非常漂亮,上面雕刻着许多花纹。
其中有一个栏板刻着两条龙,它们各自伸出前爪来,“互相抵着”,什么意思?(与学生互伸右手,掌心相抵)生:顶着。
师:对了,这个“抵”字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顶”的意思,敌人来了,我们抵抗。
就是跟他顶着打。
明白了吧?看看下面“热”有几个少先队员?(在板书“热”后面加一个括线)生:三个。
师:谁来写?(学生争着举手,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前写)好啦,我们还来读课文,我找一位没读过的同学。
哎,你没读过,你敢不敢读?生:敢。
师:敢,那就开始。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师纠正“虽”字的读音)师:读得挺好,就是读错段了。
(众大笑)应该读第三段。
(学生重读第三自然段)师:(打断)哎,她强调出该强调的内容没有?生:没有。
师:所以就不能表现太阳的热。
(学生争着举手)干嘛不让人家锻炼呀?你再读一次。
(生重读)师:很好,大家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要压低点,才能显出第三句的高潮来。
没有低就没有高。
这叫辩证法,将来你们就知道了。
开始。
(学生齐读)师:很好,我还想听一个平常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你给推荐一个读得最好的。
(大家争着举手)如果是你,你就说“是我”。
(学生说“是我”)师:那你就来读。
(该学生读课文)师:(打断)我教给你这样读,你拿这个“大火球”来吓唬吓唬大家。
(众笑)看他们害怕不害怕。
你要想吓唬他们,就要注意你的语气了,大家注意听。
(学生读)师:(很有语气地范读)“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这样来读。
(生再读)师:对,你提议一下,谁来和你比呢?生:刘云吧。
师:刘云,你读。
(刘生读)师:非常好,好啦,大家看黑板,(指板书中的“六千度”)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谁能在这儿用另外一个方法表示出摄氏六千度?(一学生上前在黑板老师刚画好的括号里写出“6000℃”)师:对不对?生:对。
师:(指板书“℃”)这个小圆圈表示什么?(生答:表示度)这个英文字母“C”表示什么?(生答摄氏度)对,这里又说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在板书“估计”下画一个括号)这个“估计”,谁能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一学生上前在黑板前犹豫,其他学生在下面小声提醒他,后在括号内写下“≈”)师:他画了一个约等号来代表“估计”,可以不可以?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