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回收利用产业政策与技术分析(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周全法金、银、铂、钯、钌、铑、锇和铱共八种贵金属在有色金属中占据重要地位。
贵金属之所以“贵”,除了价格因素以外,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其他独特的(甚至不可替代的)性质是其最可“贵”之处。
贵金属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及其他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电子、化工、医药和国防等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
包括贵金属在内的有色金属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仅次于石油的重要战略资源。
贵金属自然资源主要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
尽管贵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很广,但目前值得开采的矿产资源并不很多,品味很低。
但是,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活动中已经开采出来的贵金属的数量极大,铂族金属约为0.4万t,金约10万t,银约110万t,全球已经产出的金、银数量早已超过已知的地质储量(金约为2.4倍,银约为3.2倍),其中大部分都是本世纪内生产的。
除了少量作为金融储备或文物和工艺品以外,大部分均在工业行业循环使用,其存在形态主要为工业原料(主要指含贵金属的各类材料和化合物)、工业产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等)、工业废弃物(各类报废电子产品、报废催化剂等)。
因此,贵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实际上指的是贵金属废弃物—贵金属工业材料—含贵金属的工业产品—贵金属废弃物的闭合循环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言的贵金属回收利用主要指的是工业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回收利用,不包括首饰行业中贵金属的翻新利用。
1、贵金属二次资源的特点、来源贵金属废弃物相当于贵金属矿产资源而言可称之为贵金属二次资源,主要产生于贵金属的生产过程、深加工过程、使用过程和淘汰过程,主要形态贵贵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尾矿、深加工和使用过程产生的废液和废渣、报废或淘汰的工业和民用电子产品等。
除了贵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尾矿以外,其他形态存在的贵金属废弃物的贵金属含量一般均高于原矿,再生利用过程中单位质量的贵金属的能源消耗及其他成本均大大低于原矿开采,同时产生的三废排放量远远少于原矿开采过程。
因此,在贵金属矿产资源日益枯竭、贵金属采选冶炼过程的污染量居高不下、采选冶炼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加大对贵金属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力度,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意义。
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贵金属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放在矿生资源的开发同等重要的(甚至比后者更重要)的位置。
贵金属尾矿以外的废弃物的特点可归纳于品种多、来源广和价值高。
由于贵金属使用面很广,化工、电子、医药、电镀和首饰等不同行业都在使用和废弃,因此贵金属废弃料的种类、形状、性质和品味差异很大,给贵金属废弃物分类和再生利用带来了复杂性。
通常根据贵金属废弃物的来源,将贵金属废料分为三大类型。
(1)在贵金属深加工和贵金属材料使用过程产生的废弃物。
如贵金属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边角料及使用过程中次生、派生的含贵金属的物料。
这些废弃物大多数由产生废弃物的单位收集后自行处理,或交给有关企业进行深加工,流落到废料市场的部分极少。
(2)性能变差或外形损坏,需要重新加工的贵金属化合物或含有贵金属的材料和产品。
如含贵金属的失活催化剂,用坏的坩埚、器皿用具,性能变坏的电气、电子、测温材料等。
这类废弃物一般为贵金属材料使用企业所有,相对集中,并且废料中贵金属的含量容易确定,是目前贵金属废料市场的主体。
(3)分散在众多的消费者手中的、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含贵金属制品。
如贵金属用具、饰品、家用电器及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上的贵金属零件等。
这类废料的品种最为复杂,单件含贵金属不多,但总的数量极大。
通常因这些“废物”分布分散、单个器件含贵金属量偏低而不再回收或难以回收其中的贵金属。
随着各类家电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在这方面废弃的贵金属数量相当可观。
近年来贵金属制品趋向小型化、节约化,材料中贵金属含量不断下降,复合材料增多,在不少产品往往只在关键零部件上使用少量的贵金属,因而本身价值不高,收集和分类费时费力,常常被消费者忽视而难以回收。
随着企业产生的贵金属废弃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类贵金属废弃物已经逐步成为贵金属废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中的贵金属含量难以精确测定,以议价形式或对贵金属不计价方式进行交易较多。
从贵金属的种类看,含金废料主要来源于电子工业的各种废器件、废合金和各种废镀金液。
含银废料的来源与含金废料相似,但因银是最廉价的贵金属,银在工业上的用途比金广得多,相应的含银废料的来源也比含金废料要多。
含银废料主要来源与电子工业的触点材料、钎料、涂镀层、银电极、导体和有关复合材料等,石油化工行业的含银催化剂和各类银化合物使用后的废弃物,照相工业的各种废胶片、相纸和洗相用液,首饰及装饰品的各类含银首饰、表壳和有关艺术品等。
铂族金属因包含六种金属,相应的废料种类比含金银的废料多。
铂族金属废料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废铂族合金、废铂族金属催化剂、废铂族金属电子浆料、废热电偶、废铂族金属电镀液以及废首饰等。
各类废料所含铂族金属总量和各铂族金属元素的量差异很大。
2、贵金属废弃物的收集体系我国贵金属废弃物的收集体系较为复杂。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了含金银等贵金属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处置等详细内容,本条例所称金银,包括:(一)矿藏生产金银和冶炼副产金银;(二)金银条、块、锭、粉;(三)金银铸币;(四)金银制品和金基、银基合金制品;(五)化工产品中含的金银;(六)金银边角余料及废渣、废液、废料中含的金银。
铂(即白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属于金银质地的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管理。
在2000年以前,由于黄金和白银的生产、深加工、使用和报废均实行国家管制,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据《金银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因此,贵金属废弃物的收集工作主要由分布在各省份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定点企业完成,收集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为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使用贵金属的企业中产生的贵金属废料。
2000年和2002年,国家逐步放开了白银和黄金的国家管制,贵金属的使用和交易不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我国贵金属废弃物的收集体系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完成废弃物收集的主体,从所谓的人民银行定点企业变化为所有愿意收集和加工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
二是废弃物的对象,逐步从使用贵金属的企业产生的废弃物逐步转向了贵金属生产、使用贵金属的企业和个人报废的各类产品。
含贵金属的废弃物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贵金属往往成为其它废弃物中有价值回收物质的一部分。
三是收集和回收逐步做到了有分有合。
2000年以前的贵金属废弃物收集者一般为处理者,即收集到的废弃物一般由收集者直接回收其中的贵金属。
2000年以后则出现了收集贵金属废弃物者与回收处理贵金属者的分工合作,以贵金属废弃物作为主要交易物的废料市场逐步建立起来,出现了像湖南永兴县和浙江仙居县等把贵金属废料再生利用和交易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贵金属大县。
湖南永兴县每年从贵金属废弃物中再生银达到了1500吨,成为中国第一产银大县,被授予“中国银都”称号。
金银管理条例放开以后,我国贵金属(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逐步从地下走到了地上,也出现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贵金属废料收集过程的无序混乱。
相互竞争废料来源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贵金属废料交易的专业网络平台尚为真正建立起来,贵金属废料的交易仍然主要依靠交易双方的直接联系来解决。
二是贵金属废弃物的回收技术较为落后,造成了贵金属的回收率偏低和回收利用过程污染严重。
三是缺乏贵金属废料的公认权威分析检测机构,贵金属废料的计价随意性很大。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是贵金属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的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利用领域之一。
为此,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
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05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江苏常州召开了“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科学前沿与关键问题”的“双清论坛”,与会院士和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加大对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力度。
自2006年起,国家自科基金开始设立废弃物科技研究类项目;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河南焦作召开了推动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明确指出了必需加大对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的技术研究力度;2006年5月,商务部公布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2009年2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应该说,我国对于包括贵金属废料在内的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经建立完善了。
但是,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一是:行业管理难。
贵金属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一般与其它废弃物再生利用混为一体,很难分出一个新兴行业。
以至于出现了各大协会都在搞贵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再生利用类的专业委员会,都在举办一些研讨会、展示会、国际交流会,政出多门,说法不一。
二是:污染问题严重。
贵金属废弃物的资源性与污染性并存,人们过多的关注了资源性,对处理处置过程的污染性重视不够。
三是:绿色清洁的贵金属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难度大。
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产学研结合工作,2009年10月,由科技部牵头组织了我国第一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设立了一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门从事绿色清洁的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开发和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3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成立了贵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专业委员会,2005年,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了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成立了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均设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
四是:全民对于废弃物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分类管理、分类处置难以落到实处。
五是:贵金属处理处置企业的国家鼓励和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和操作。
3、贵金属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现状和趋势由于贵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因而其处理技术和工艺差异很大,需要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形态、数量和贵金属的含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反复试验后确定具体的回收工艺。
3.1预处理贵金属废弃物的预处理通常包括拆解、分类、焚烧、干燥、研磨、筛分、熔铸、转入溶液等工序,这些工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工序联合使用。
贵金属回收企业通常将预处理和后继的回收工艺结合起来。
将预处理工序作为整个回收工艺的一部分。
经过预处理后的贵金属废料在回收前一般必须进行科学取样和分析成分及含量。
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许多企业在预处理阶段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尤其在焚烧/干燥以及转入溶液工序,对产生的二次废弃和废液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