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稿)常务副主席骆利民(2010年5月15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学校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二届四次“双代会”以来,根据上级总的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五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紧依靠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会员,认真履行工会职能,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总结二届四次“双代会”以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教代会建设,依法维权,推进民主管理进程——按期召开两级教代会。
2009年5月隆重召开了泉州师院二届四次教代会、工代会。
会议认真听取、审议和讨论了《学校工作报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泉州师院2009年经费预算草案》、《泉州师院工会2008年经费审查工作报告》等文件,并通过了相关的四个决议,校党委书记洪辉煌同志代表党委作了重要讲话。
09年12月学校发出《关于召开2009年度二级教代会、工代会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工会组织在认真学习贯彻《泉州师院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召开二级教代会的重要意义。
文件重申了二级教代会的内容和程序,强调将校内津贴的二级分配作为二级教代会的一项重要议题,要求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
——不断规范提案工作。
二届四次教代会共征集到17份代表提案,提案委抓紧了提案的立案、交办、答复、反馈、落实等环节。
在规定的时间里,有关的受理单位均按文件要求作出答复;其中,后管处在答复2号提案中有关要求更新校车的问题时,还专门在校园网上进行教职工上班选择交通方式情况调查(参与者达900人左右),再根据调查的统计分析结合学校的有关情况作了答复。
截止到09年11月,受理单位的提案答复率达到100%,提案人满意率达到88%,基本满意率及不满意率各为6%。
校工会及时将提案内容及受理单位的答复扫描后在校园网公示,接受全校教职工咨询和共同监督;2010年4月,教代会提案委等专门走访了教务、后管处两个部门,了解部分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为提高本次大会提案的质量,提案委于4月23 日专门召开教代会代表培训班,通过讲评、案例分析等方式着重加强对提案办理等有关知识的学习。
目前,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办理、答复、反馈、监督、落实等环节已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工作机制。
——发挥民主管理渠道的作用。
根据《福建省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的要求,2009年度校工会主持召开了两次民主管理联席会,分别就《2009年度学校经费预算方案》、《2009年学校经费预算调整建议》两份文件的内容征求各二级学院及相关部门意见;2009年10月根据党委的要求,由校工会召集有关人员讨论了《泉州师院退休人员2009年校内福利津贴发放方案》,并由与会人员投票表决通过。
坚持推进校(院)务公开。
强调校(院)务公开目录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二级学院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等事项的上网公开,保证了教职工知情、参与、建议和监督等权利。
一年来,通过民主管理会议、校(院)务公开以及教职工座谈会等不同形式,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环境。
二、完善党政工共建机制,形成氛围,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评促建,以点带面,常建常新”的“建家”理念,进一步推进党政工共建“职工之家”活动。
——建立工作常规。
在校党委行政的重视支持下,党政工共建“职工之家”工作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
工会常务副主席列席院长办公会及参加党委会有关议题等,从源头上保证工会职权的发挥和职能的履行。
——创建高层次“小家”。
2010年上半年,图书馆申报省级“模范职工小家”(待批);09年人文学院获得市级先进“职工小家”先进称号;09年度工商学院、继教学院及原艺术学院三个“职工小家”申报了校级先进小家,经学校“建家”领导组检查验收后,09年12月由学校发文进行表彰并予以奖励。
——重视基层“建家”工作。
校工会加强对基层“建家“工作的指导。
2009年上半年,教科学院(07年底获省级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召开党政工共建“职工小家”暨提案办理工作会议,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化解了矛盾,促进学院的整体工作开展;工商学院在申报校级“职工小家”前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建家”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了“建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层单位的“建家”工作会,对于基层党政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深化“建家”工作内涵,建设真正的“职工之家”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先争先,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学校党委行政一贯重视对教师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培育,坚持把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队伍。
校工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职责范围内开展了一些工作。
——评选表彰07-08年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
由学校党政下文,校工会牵头,从2008年12月起开展了两年一度的评选师德先进模范的活动。
在广泛宣传、推荐、研究、逐层次公示的基础上,工会、宣传、教务、人事、科研等部门组成专门的评审组,历经几个月的时间,于2009年5月评选出于浴贤等4人为师德标兵、曾玉珠等9人为师德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校工会及宣传部等利用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地宣传师德标兵及先进个人的事迹,并于2010年1月初专门召开全校性的师德先进个人座谈会,交流了心得体会,拓展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思路。
——做好推优评先工作。
一年来,工会自下而上地推荐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的评优评先活动。
其中,人文学院于浴贤教授被评为09年度泉州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艺术学院薛和教授和人文学院赵秦莲教授分别被评为09年度市师德标兵及师德先进个人;同年4月份外国语学院工会获得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称号;音乐与舞蹈学院王珊教授于今年4月27日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接受党和人民授予的崇高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是“升本”以来我校教师获得的最高层次的荣誉称号。
——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竞赛相结合。
09年我们继续坚持与教务处联合开展教师授课竞赛活动,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业务竞赛及建功立业活动结合起来;教科学院的工会干部积极配合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在支持学生活动的同时,有机地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
——教职工踊跃为社会献爱心。
根据泉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及学校党委、行政的决定,工会发动教职工自愿参与““情系海西•特奥一日捐”活动,截至5月5日,教职工已捐款近3、95万元;青海省玉树地区7、1级地震发生后,广大教职工情系玉树,密切关注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自觉地为灾区捐款,目前,各分工会正在汇总中。
四、搞好服务献真情,关爱教工,凝聚人心共建和谐校园——做好教职工医疗保险和体检工作。
自09年起,由学校专门下拨经费解决教职工购买住院、人身、意外保险及参加泉州市总工会的医疗互助活动(据统计,09年教职工保险及互助理赔金额已达23、49万元)。
校工会负责两年一次的教职工体检的全部事务性工作,针对多数教职工的反映,经协调,09年首次增加了肿瘤早期发展风险评估(TKI)等。
教科学院还利用专业特点为该院的教职工做健康测试和理疗活动。
——把温暖送给教职工。
及时补助慰问困难教职工。
一年来校工会共补助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48人次,发放补助金8、105万元;教师节、元旦春节期间配合市政府、市教育工委慰问病困教职工共10人,发放慰问金近1万元。
利用节假日开展慰问等活动。
去年国庆、中秋期间,各二级工会组织“搏饼”、“赏月”等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集体活动,与家在外地的教职工共度佳节;工商学院党政工领导春节期间慰问教授和青年教师,并想方设法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其家属的就业问题。
坚持“五必访”制度。
凡教职工有婚喜事时,校、院两级工会干部都能前往祝贺;遇到教职工生病住院或家庭有不幸时,工会干部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真诚的探望和慰问;当教职工有了困难时,工会干部都能尽力给予支持帮助。
目前,“五必访”已成为工会较大项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校仅“五必访”一项就达186人次(包括离退休人员),专项支出5、56万元。
帮助教职工解难题。
除了做好2009年秋季教职工子女就读泉师附小的登记、联系入学工作外,去年11月,按照黄子杰院长在部分青年教师的“求助信”上的批示,校工会与校办、后管处等领导,多次奔波于丰泽区政府、东海街道办事处、东梅社区等有关单位,终于使这个经多方反映而一直未能解决的教职工子女办理社区医保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关心单身教职工的婚姻问题。
校工会2009年度两次组织单身教职工参加泉州市直机关工会等举办的周末联谊活动,工会干部还为大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达20多人次;工商学院工会主动与泉州安记公司联系,组织青年教师到清蒙开发区安记公司与企业管理干部联谊,为青年教师寻找人生伴侣创造条件;教科学院工会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有关单位的联谊活动等。
据反映,通过工会组织的各类活动,09年仅工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就有两对四位教师喜结良缘,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配合做好老干工作。
工会配合人事处、离退办给予老同志们应有的关心和支持。
校工会及时研究和通过关系老同志利益的有关文件;按季度研究和发放教职工困难补助款(获得补助的退休人员实际上已占65%以上);除此,校工会在紧张的经费中,每年挤出部分经费支持他们的活动和先行支付日益增多的离退休人员“五必访”开支(仅09年该项开支就达到近3、4万元)。
五、重视女工工作,提高素质、发挥好“半边天”作用——抓紧女工组织建设。
09年,校工会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女工工作网络,抓紧了女工干部的培训工作,以期更好地调动广大女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推荐校女工委员参加省、市各种女工工作会和学习班;女性研究所所长等参加在集美大学召开的全省女性研究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
——开展女性学术活动。
编撰《泉州师范学院第七届职业女性论坛论文集》,预计于2010年11月完成;组织女教师撰稿参加2009年“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论文比赛,有两名老师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有两篇论文分别列入2009年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总结报告和07年福建省社科联项目成果;一篇针对大学女生的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形成论文发表。
——女工活动丰富多彩。
校女工委按期开会研究年度工作及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的多项活动计划;09年12月校女工委一行20多人到福州大学学习交流;编撰《泉州师院女性风采录》,宣传荣获省、市表彰的女教职工的事迹;举办“瑜珈”培训班和女性营养与保健讲座;自4月份起,女工委举办广场舞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