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尾刷失效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摘要:盾尾刷是盾构机盾尾密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盾尾刷损坏失效
将对洞内人员、设备及隧道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对盾尾刷作用原理、损
坏失效原因、洞内更换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为项目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盾尾刷;损坏失效;原因;处理措施
引言
盾构法作为较成熟的隧道施工工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公路、铁路等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基于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的不确定性以
及施工作业的差异化等因素,盾尾渗漏问题在施工中仍时有发生,而盾尾刷的损
坏失效是导致盾尾渗漏甚至引发工程事故的最直接原因,分析研究其损坏失效原
因及洞内更换处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盾尾刷作用原理
盾尾刷由众多独立细钢丝、弹簧钢片等构件组成,通过在盾构机盾尾壳体内
环形多道布置从而形成整体柔性密封结构。
根据直径大小的不同,盾构机一般设
置3~5道盾尾刷。
施工中,盾尾刷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与隧道管片外弧面紧密贴合,每两道盾尾
刷与盾壳、管片构成腔室,掘进过程中向腔室内注入油脂,与盾尾刷共同形成密
封作用,防止壁后注浆的浆液以及地层中的水土涌入隧道。
油脂的注入同时可减
轻刷体与管片间摩擦,延长盾尾刷使用寿命。
2.盾尾刷损坏失效表象
盾尾漏浆涌水、涌砂漏泥等现象发生部位相对固定、情况严重且持续存在,
通过注入盾尾油脂无法改善或需通过超常数量油脂控制渗漏,可判定为局部盾尾
刷损坏。
施工中可通过观察盾尾渗漏物组成、渗漏时间、涌出压力及单位时间涌
出物数量等分析判断。
3.盾尾刷损坏失效原因
3.1初始安装不规范
盾尾刷初始安装作业往往容易被忽视,易出现刷片搭接长度不够、焊接不牢
等现象。
安装应按照相关规程及技术交底进行,刷片要依次搭接安装,确保相邻
两块刷片间有足够的搭接长度,整圈最后一块尾刷尺寸需经量测确定;焊接作业
应采用高品质焊材,前后满焊并保证焊脚高度,杜绝因安装不规范带来的脱落隐患。
3.2始发油脂填塞不佳
盾尾刷钢丝内需填塞油脂以加强密封效果,盾构推进时机打油脂一般无法有
效进入钢丝内,需在盾构始发负环拼装前进行人工填塞。
人工填塞要采用专用手
涂型油脂,借助工具将钢丝刷分层拨开并将油脂最大程度上填塞至钢丝内,再将
油脂均匀涂抹于钢丝外表面,做到饱满均匀,不漏填、不掉落。
3.3掘进中的磨损变形
盾构掘进中,因与管片外弧面长时间接触磨擦,盾尾刷存在一定磨损变形,
尤其在盾构姿态不佳、掘进纠偏幅度过猛的情况下,局部盾尾间隙过小,盾尾刷
弹性钢片因受到过分挤压造成回弹性能减弱甚至永久变形,局部刷片甚至因摩擦
受力过大损坏脱落。
3.4油脂注入控制不佳
施工过程中,盾尾油脂的消耗与盾构推进速度成正比,推进速度过快则单位
时间内油脂注入量不能满足消耗量,若未能及时调整注入量,将导致盾尾密封效
果减弱,加速盾尾刷损坏。
注入系统故障时需第一时间维修,保证盾构推进过程
中的油脂注入。
3.5壁后注浆控制不当
壁后注浆压力要根据地层的水土压力计算确定,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浆液击穿
盾尾止浆板、侵入盾尾刷钢丝及油脂腔,致使密封效果降低甚至漏浆;侵入钢丝
内的浆液凝固后,造成刷体弹性降低、盾尾刷与管片外弧面形成半刚性接触,导
致盾尾刷损坏加速。
速凝型浆液注入时,要控制浆液凝固时间,避免盾尾空隙浆
液凝固堆积导致注入压力增高而击穿损坏盾尾刷。
4.盾尾刷失效处理措施
盾尾突发渗漏时,应结合盾构姿态、油脂注入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渗漏
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轻微渗漏可临时利用海绵条或涂抹盾尾油脂的钢
丝球填塞处理,必要情况下对盾尾区域二次注浆止漏,渗漏严重时需用沙袋在漏
点处填压抢险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盾尾刷大范围严重损坏将造成盾尾浆液渗漏、涌水涌砂,甚至引发地表塌陷、隧道淹没等严重后果,威胁工程自身及社会公共安全,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进
行洞内更换。
5.盾尾刷洞内更换
5.1准备工作
实施更换作业前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要编制专项方案并经相关审批,对作
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要依照方案准备注浆泵、手拉葫芦、焊接切割设备、
灭火器等各类设备材料及器材,对注浆设备要提前连接调试以备紧急抢险。
采取拆卸管片的方式实施盾尾刷更换,需结合盾构拼装机结构形式、最大抓
取行程等实际情况,设计加工拼装机加长臂,使改造后的拼装机能覆盖拆除管片
所需的位置,并在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提起并灵活移动管片。
5.2确定停机位置
盾尾刷更换作业需盾构机较长时间停机,应结合地质水文条件、地表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停机位置。
应选择地层情况相对稳定、地
表及地下无建(构)筑物及相关管线的区域作为停机位置,并做好盾构机停机姿
态预控制。
由于最后一道盾尾刷位置紧邻盾尾尾部,对其实施更换作业风险极高,一般
仅对除最后一道以外的盾尾刷进行更换。
应根据盾构机及管片的构造尺寸,计算
出盾构最终停机时各道盾尾刷与管片环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最终停机时的油
缸行程,保证在拆除管片时最后一道盾尾刷不被暴露。
5.3洞内加固处理
洞内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近盾尾区域地层状况稳定,并通过环箍效应阻
隔减少盾尾区域地下水,降低更换作业风险。
地层加固方式一般有双液注浆加固
和冷冻法加固,局部可采用注入聚氨酯等方式加强止水效果。
注浆加固适用于复
合地层、软岩地层等,冷冻加固多用于淤泥、富水砂层,需结合项目地质水文状
况综合分析选取加固方式及加固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注浆加固要避免浆液窜至
刀盘前方将刀盘及盾体抱死。
加固完成后对止水效果和地层自稳能力进行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5.4管片拆卸
末环管片不进行封顶块拼装,以型钢支架代替,保证管片整体环向受力稳定
的同时便于拆卸作业。
管片拆卸及尾刷更换应遵循“拆一块、换一块、恢复一块”
方式,严格按照方案既定的步骤进行。
作业前,注意检查拼装机加长臂结构状况,拆卸区域严禁站人;密切注意盾尾渗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用海绵条填塞或注浆
封堵。
管片拆卸、盾尾刷拆装及管片二次安装应连贯迅速,降低事故风险。
5.5盾尾刷更换
管片拆除后,彻底清理盾壳及油脂腔并检查油脂注入孔,清理完成后割除旧
盾尾刷,对切割造成的盾壳瘢痕部位进行刨光打磨,保证新盾尾刷安装质量。
新
盾尾刷自拆除区域相邻管片为起点依次点焊安装,完成后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满焊。
整圈最后一块盾尾刷安装时,经仔细量测后按尺寸切除多余宽度,确保整圈盾尾
刷均匀连续。
每个管片拆卸区域新盾尾刷更换后,均要人工采用手涂型油脂对盾
尾刷填塞涂抹,将钢丝分层拨开并最大程度上填塞油脂,而后涂抹于钢丝表面,
做到饱满均匀;油脂填涂完成后恢复该块管片。
5.6管片二次拼装
管片二次拼装时,要在连接螺栓安装紧固后确认盾构机油缸撑靴已作用于管片,无误后拼装机方可脱离并开始下一块管片拆卸,从而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整
环管片全部恢复后,油脂泵泵送油脂填充盾尾密封腔室,达到设计压力值后方可
开始盾构掘进。
结语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尾刷严重损坏失效可能造成盾尾漏浆涌水、涌砂漏泥,甚至引发地表塌陷、隧道淹没等严重后果,施工应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盾尾刷
的保护以最大程度上延长其使用寿命;一旦发生盾尾刷损坏失效,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制定可靠方案并实施更换,以排除隐患、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光锐.盾构施工中盾尾刷更换技术.工程建设,2012(2)
[2]竺维彬,鞠世健.复合地层中的盾构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