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层框架结构轻型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轻型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轻型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沈阳市某工厂新建生产车间,分两期建成,本期为生产厂房部分,建筑面积为2174亦,土建工程造价185万元。

本工程为两跨三层钢筋砼框架结构轻型工业厂房,外包尺寸为13.14m x55.14m,自然地面-0.2m,各层标高分别为4.50m,9.00m,13.50m,钢筋砼基础,埋置深度为_3.80m。

所有楼梯、过梁均为现浇。

二、选择施工方案1基坑降水工程由于基础底面积标高为-3.80m,加上垫层100mm厚,基坑底标高为-3.90m,地下水位为-1.80m,因此降水深度在36m之内,因此用轻型井点降水。

2、土方工程(1 )土方开挖①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一确定开挖顺序与坡度一分段、分层均匀开挖一降水一修坡和清底f坡道收尾②施工方法:-测量放线: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在外墙轴线的交点设置轴线桩,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最后根据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撤出基坑开挖边线,以便开挖,为了方便施工,在基坑外设置龙门板,以控制主轴线。

•采用机械挖基坑,即用挖掘机(WY75)进行挖土,采用端头挖土的方法,即挖土机从基坑的一端,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挖土,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机械挖不到的土方,配以人工挖掘,并用手推车将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开挖高程进行•修坡和清底;在距基坑时机标高处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基坑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坑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2 )土方回填由于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捣夯实,仍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土的可松性。

回填土分段进行,以便一小部分回填至暖气沟底和各种预埋管底高度后,砌暖气沟和安装上下水,暖气管,然后继续回填至首层地面垫层下,保证填土连续不断的进行。

肥槽回填要两侧均匀下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柱周边用木夯夯实,素土干容重量满足1.55g/cm2的要求。

(3 )土方工程中的机械用具挖土选用W-100型的反铲掘机1台,该型号的挖掘机台班产量为529m3,规定一天一台班,则挖掘机所需数==0.631台挖出的土方除一部分回填外,其他的都运往场外1KM处集中堆放,采用载电能力8t 的自卸汽车2台,该型号的挖掘机台班产量为360 m3,规定一天一台班,则自卸汽车所需工作日数=1天3、基础工程(1)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搅拌方法有人工拌合和机械搅拌两种。

人工拌合质量差,又需要水泥多,故仅在工程量小时采用。

机械搅拌混凝土,则应合理选用搅拌机的型号,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既进料容量,投料顺序,以及搅拌时间等。

(2)混凝土的运输泵送砼时,应保证砼的供应能满足砼泵连续工作。

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要严密;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泥砂浆润湿管道内壁,在泵送结束或预计泵送间隙时间超过45min 时,及时把残留在砼缸体和输送管内砼清洗干净。

(3)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必须使所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尺寸准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包括布料摊平、捣实和抹面修整等工序。

浇筑的方法有分层浇筑、连续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的梁、板、柱、墙的浇筑。

在每一施工层中,先应浇筑柱或墙,在每一施工段中的柱或墙应连续浇筑到顶,每排柱子由外向内对称进行浇筑,以防柱子模板连续受侧推力而倾斜,柱、墙浇筑完毕后应停歇仆〜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4)混凝土的养护覆盖浇水养护:是在砼浇筑完毕后的3〜12h内用草帘、麻袋、锯末等将砼覆盖,浇水保持湿润,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砼养护不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和抗渗砼养护不少于14d;当气温在150C以上时,在砼浇筑后的最初3d,白天至少每3h浇水一次,夜间应浇水两次,以后每昼夜浇水三次左右。

高温或干燥气候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0C时,不得浇水。

4、结构吊装采用短柱吊装方案,使用型QT I-6塔吊,采用综合吊装法,吊装构件分为柱、框架梁、联系梁、地梁、板,接头采用整体浇筑节点。

吊装顺序为:一般先用分件吊装法吊装地梁、柱、框架梁、联系梁,然后,一个节间一个节间的吊装屋架,屋面板等各种构件,直至把整个厂房结构构件全部吊装完毕。

由于建筑物宽度较小,构件重量不大,因此吊装轨道采用单侧布置,开行路线为跨边开行,柱的起吊方法米用旋转法。

QT i-6型塔式起重机是轨道式上旋转塔式起重机,最大起重力矩为400〜450Kn.m起重量为2〜6t,起重半径为8.5〜20m,起重高度为16.2〜40.6,轨距为3.8m,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的结构吊装或材料仓库装卸等工作。

其特点为:起重机借本身机构能够转弯行驶;起重高度可按需要增减塔身、互换节架。

布置构件时应注意:* 各跨构件应尽可能布置在本跨内,如确有困难,也可布置于跨外便于安装的地方。

要满足吊装工艺要求,尽可能在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内,减少起重机跑吊”符合行走及起重臂起伏次数。

应首先考虑重型构件(如柱等)的布置,尽量靠近安装地点,各种构件布置均应力求占地最少,但应保证起重机,运输车辆的道路畅通,在起重机回转时尾部不至与构件相碰。

要注意吊装时构件的朝向,以免在空中转向,影响进度和安全。

构件应布置在坚实地基上,在新填土上布置时土要分层夯实,并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影响构件质量。

柱的布置方式采用斜向布置(三点共弧),即按旋转法吊住的工艺要求,柱的绑扎点,柱脚中心点及独立基础中心点应在起重机同一起重半径尺的圆弧上,称为三点共弧斜向布置。

圆弧中心即为起重机吊装该柱时的停机位置。

这种布置方式起吊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

5、施工程序及其它(1)施工程序为土方工程一桩基础工程一砌体工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一结构安装工程一防水工程一装饰装修工程一外墙外保温工程(2)其它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砖墙砌筑:抄平和放线排砖撂底(干摆砖)盘角挂线砌砖内墙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宀设置标筋宀抹门窗护角宀抹底层灰、中层灰—抹面层灰外墙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设置标筋—抹底灰、中灰—弹线、黏结分格条—抹面层灰顶棚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找规矩—抹底灰中、灰—抹面层灰I、钢筋砼楼板顶棚抹灰前,应用清水润湿并刷素水泥浆(水灰0.4~0.5)一道。

U、抹灰前应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线,以墙上水平线为依据,先抹顶棚四周,圈边找平。

川、灰线抹灰应符合下列规定:抹灰线用的抹子,其线形棱角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墙面、柱面找平后的水平线确定灰线位置简单的灰线抹灰,应待墙面、柱面、顶棚的中层砂浆抹完后进行,多线条的灰线抹灰,应在墙面、柱面的中层砂浆抹完后,顶棚抹灰前进行。

灰线抹灰应分遍成活,底层、中层砂浆中宜掺入少量麻刀,罩面应分遍连续涂抹,表面应赶平、修整、压完。

电气施工方案:I防雷接地操作工艺流程:接地体制作安装接地平线铺设支架引下线铺设避雷带n钢管铺设工程川桥架、线槽安装IV母线槽安装V管线内穿线操作W电器具及配电箱、柜安装采暖部分I管道安装n支吊、托架施工川散热器安装IV保温防腐V系统实验及冲洗构件接头形式:脚手架I建筑外墙脚手架规定凡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的砌筑高度在15m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在15m以上,或虽不足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和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 或采用竹制脚手架时,均应按双排脚手架计算由于建筑物砌筑高度为13.5m所以采用单排脚手架n建筑物内墙脚手架规定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的砌筑高度在 3.6m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该建筑物层高为 4.5m,大于3.6m,因此内墙架用满堂脚手架,规定满堂脚手架基本层适用的搭设高度为 3.6〜52其高度超过5.2m后,没超过1.2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由于该建筑物层高在此范围内,因此不必考虑增加层。

川水平及垂直运输外运土方用自卸汽车,浇筑混凝土等用小翻斗车,垂直运输采用井架及QT-6型塔式起重机等。

二、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保证定位放线、轴线尺寸、标高测量等准确无误的措施;(2 )保证地基承载力、基础、地下结构及防水施工质量的措施;(3)保证主体结构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措施;(4)保证屋面、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5)保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6)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如现场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培训、建立质量检验制度等。

2.安全生产组织措施:(1)保证土方边坡稳定措施;(2)脚手架、吊篮、安全网的设置及各类洞口防止人员坠落措施;(3)外用电梯、井架及塔吊等垂直运输机具的拉结要求和防倒塌措施;(4)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防短路、防触电措施;(5)易燃、易爆、有毒作业场所的防火、防暴、防毒措施;(6 )季节性安全措施。

如雨期的防洪、防雨,夏期的防暑降温,冬期的防滑、防火、防冻措施等;(7)现场周围通行道路及居民安全防护隔离措施;(8)确保施工安全的宣传、教育及检查等组织措施。

3.防火措施:(1)临时性的建筑物、仓库以及正在修建的(构)筑物都应该设置种类和数量的灭火工具(一般为每20平方米面积不少于1个)。

消防设备和灭火工具,要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2 )工棚附近应该设置必要数量的灭火机,消防水桶、水缸、砂箱、铁铳、火钩等灭火工具;(3)消防工具要有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使用可靠;(4)木材堆垛的面积不要过大,堆与堆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5)施工现场、加工作业场所和材料堆置场内的易燃、可燃杂物、应该及时清理,做到下班前场地清洁;(6)工棚幢与幢的防火间距,在城市中要不少于5米,在农村中要不少于7米;(7)每幢工棚的居住人数,最好不超过100人。

每25人要有一个可以直接出入的门口。

门的宽度和工棚内的通道应该不少于是 1.2米、工棚内的高度一般不要低于 2.5米;(8)工棚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要不少于30米;(9)九、住宿用的工棚,不要安近火炉烟囱;(10)在工棚内吸烟时,应该将烟头和火柴梗放在有水的盆里;(11)电线穿过可燃墙壁或其他可燃物时,应该套上磁管或塑料管加以隔离;(12)电灯泡距离可燃物应该不少于30厘米;十三、以电机、配电房应保持整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专用消火器(一般宜用1211灭火器)。

4.冬、雨季施工一般要求:冬季:(1)对冬季紧缺的材料要抓紧采购入场储备,尽量推广使用新材料;(2)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整修施工道路,疏通排水沟,及时加固临时工棚、水管、水笼头、灭火器要及时保温;(3)及时派人负责收听气象预报及测量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大风、寒流和霜冻袭击而导致安全事故和质量冻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