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排风装置排风量与风速的计算

局部排风装置排风量与风速的计算

22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三、工业通风主要设施及其性能指标
工业通风系统(局部通风)的构成
局部通风系统
排气 罩
风管
空气 净化 设备
风机
2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三、工业通风主要设施及其性能指标
(一)排风罩的分类
排风罩

闭 柜式 外部 接受 排风 吸气 吸气 罩 罩 罩




大门 空气 幕
24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1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机械通风
优点:
❀ 进入车间的空气可预先进行处理,使进入的空气 符合卫生要求
❀ 排出车间的空气可进行净化,回收贵重原料,减 少污染 ❀ 可将新鲜空气送到各个特定地点,并按需求分配 空气量,还可将废气气体从工作地点直接排出。
11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把清洁的新鲜空气不断
槽 边 吸 气 罩
式中: Q — 条缝式槽边吸气罩排风量,m3/h; α — 截面修正系数,高截面取2,低截 面取3; β — 形式修正系数,单侧取(B/A)0.2, 双侧取(B/2A)0.2; F — 槽面积,矩形槽面积=A×B,圆 形槽面积=πD2/4m2; v0 — 罩口所必须的平均风速,m/s。
36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吹吸罩
利用吹风口射流的输送能力,推动被污染空气朝 吸风口方向流动,利用吸气口收集污染空气
用于:用于因生产条件限制,外部吸气罩离有害物源较远, 仅靠吸风控制有害物质较困难的场合。
特点:充分利用了吹、吸气流各自特点,且有利于节约能源 和降低设备费用。 优点:排风量比外部排风罩少,抗外界干扰气流能力强,控 制效果好,不影响工艺操作。
密闭罩
将有害物源全部密闭在罩内,罩上设置工作孔
用于:有害物质危害较大,控制要求高的场合。
优点:需要的排风量小,控制有害物质效果好,不受环境气
流影响。 缺点:影响设备检修,看不到罩内工作状况。 设计考虑:罩内保持负压、排风口设在罩内压力较高的部位, 风量的确定需考虑工艺设备运行特点,罩的结构 和罩内气流运动情况
1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
(1)有害物质产生量已知 (2)有害物质产生量未知
M L Ys Yo
m3/h
L n V
式中: L — 换气量,m3/h; n — 通风换气次数,次/h;m3/h; M — 有害物产生量,mg/h; Ys — 卫生标准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 Yo — 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Yo=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注意: ❀当数种有机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存在时,全面通风 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制所需要的
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 送入车间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应超过接触限值规
定浓度的30%。
15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 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气流组织方式常见的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
下排等。
16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原则 ❀ 进、排风应避免使含有大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空气流 入没有或仅有少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 ❀ 车间内所要求的卫生条件比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高时, 应保持车间内为正压状态。 ❀ 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应尽量使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 涡流,避免有害物质在局部昨夜场所积聚。 ❀ 进、排风口的相对位置应安排得当,防止进风气流不经 污染地带直接排出室外。
1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一、工业通风的用途
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使作业产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满 足标准要求。
2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二、 通风系统分类
自然通风系统
按工作动力分类 机械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 全面通风系统 按作用范围分类
局部通风系统
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利用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与室内外空气的温差产生的
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形成。
适用于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相对较低或温、湿度较高 的生产车间。在冶炼、轧钢、铸造、锻压热处理等高温车 间已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性毒物危害较大,浓度较高或工艺要求进风需经 过滤或处理时、进风能引起雾或凝结水时,不得采用自然 通风。
5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风压自然通风
Hd k
v 2
2
Hd — 风压,Pa; ρ — 空气密度,kg/m3;
v — 风速,m/s;
k — 风压系数,1~2
6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实际上自然通风中,热压和风压是同时 起作用的。热压作用变化较小,风压作用变 化较大。
在实际设计和评价时,还应考虑到建设 项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25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柜式排风罩
又称通风柜,密闭罩的一种
用于:常用于化学实验室操作台等的通风。
排风量计算:
L Fv
式中: L — 柜式排风罩的排气量,m3/h; F — 工作孔或缝隙处面积,m2; v — 工作孔或缝隙处空气的吸入速度, m/s; (工作孔的空气速度v根据工艺操作特点 和有害物毒性大小确定,一般取0.7~ 1.5m/s。) β — 安全系数,一般取β =1.05 ~ 1.1。
1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机械送风方式的要求: ❀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湿、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厂房及辅助 建筑物,应采取上部或上、下部同事全面排风时,宜送 至作业地带。 ❀ 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或蒸气,而不同时放散 热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应从下部地带排风时,宜送 至上部地带。 ❀ 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 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想工作地点送风。 18
0.25~0.30 0.30~0.35 0.38~0.50 0.5 1.0
32
旁 侧 吸 气 罩
没有气流或容易设置挡板的场合 中等程度气流的场合 气流较强或难以设置挡板的场合 气流激烈的场合 气流非常激烈的场合
0.20~0.25 0.25~0.30 0.35~0.4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外部吸气罩
34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接受吸气罩
罩口迎有害物气流来流方向设置,使有害物直接 进入罩内
用于:热工艺过程、砂轮磨削等有害物具有定向运动特性的 污染源的通风。
35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接受吸气罩
罩口迎有害物气流来流方向设置,使有害物直接 进入罩内
特点:直接接受生产过程本身有道出来的污染气流,排风量 取决于其所接受的污染空气量。 风量:只要接受罩排风量等于罩口断面热射流流量,接受罩 断面尺寸等于罩口断面热射流尺寸,污染气流就能全 部排除。
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空
气排到室外,使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标准规定的容 许浓度以下。 适用于有害物质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的范围,或污染 源不固定的场所。
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12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一般原则:
❀ 散发湿、热或有害物质的车间,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时,或采 用局部通风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或辅助全面通风 ❀ 全面通风设计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 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 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 然补风。自然补风达不到卫生要求和生产要求,或在技术、 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用于:各种工业槽
槽 边 吸 气 罩
分类: ❀按照罩的布置方式,可分为 单侧式 槽宽≤700mm适用 双侧式 槽宽>700mm适用
❀按照罩口形式,可分为: 平口式 不设法兰边,吸气范围大 条缝式 广泛应用于电镀车间自动 生产线
3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外部吸气罩 条缝式槽边吸气罩排风量计算
Q v x F
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
❀厂房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不宜小于45°, 一般是60°~90 °。
❀建筑物迎风面正压区和背风面负压区应延伸一定距离。
❀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有毒性较小化学物车 间的下风侧。
8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3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吹吸罩
吸风口高度:取吹风射流角度为10 °,则吸风口高度H(m):
自然通风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工艺布置要求:
❀工作地点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热源和毒物逸散应尽量在天窗的下面。 ❀利用穿堂风时,应将逸散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 风侧。
9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机械通风
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 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管网流动,从而使新 鲜空气进入工作场所,从作业点排出污染空气。
29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外部吸气罩
安装在有害物发生源的侧面。
旁 侧 吸 气 罩
3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外部吸气罩
风量计算方法
(x-控制点与罩口距离,m; Vx -控制点风速,m/s)
旁 侧 吸 气 罩
31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外部吸气罩
控制点风速参考值
周围气流 控制风速(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