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泵站课程设计-污水泵站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污水泵站设计

2. 格栅:拦截漂浮物,保护水泵叶轮和管道配件,安装在集水池 前端。
3. 集水池:调节来水量的不均匀,尺寸满足水泵吸水装置和格栅 的安装要求。
4. 水泵间
5. 辅助间
6. 出水井:衔接水泵压水管和排水明渠,消能稳流,防止停泵时 水倒流至吸水池。
7. 专用变电所
8
9
10
污水泵站的组成示意图
11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1 水泵的选择
(1)设计流量的确定:一般按照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决定。 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5000m3以下),设1~2套机组; 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15000m3),设3~4套机组。
(2)泵站的扬程:
H S T H S S H S dh s h d ( 1 ~ 2 ) 安全压力
(3)压水管流速一般为1.0~2.5m/s,以免沉淀,单独出水管口可不 设止回阀(自由出流),合用一条出水管,每台水泵出水管设闸阀 ,并在水泵与闸阀间设止回阀; (4)泵站内管道明装,吸水管置于地面上,压水管多架空安装,沿 墙设在托架上,避免使用钢管(易被腐蚀)。
20
21
泵吸水管路的要求: 不漏气、不积气、不吸气
Hss-吸水地形高度(m),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水泵轴线之高差; Hsd-压水地形高度(m),水泵轴线与输水最高点(压水管出
口处)之高差;
12
Hss-吸水地形高度(m),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水泵轴线之高差; 集水池内最低水位:管底标高+管内水深-格栅压力损失-集水m。
不小于0.01坡度,坡向污泥斗。 集水池上部设置冲泥和清泥设施,抑或在水泵出水压力管上接 出一根直径为50~100mm的支管,深入集水坑,定期冲洗,以 防止池中大量杂物沉积腐化;
16
17
18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3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
1)机组布置特点: (1)机组台数一般不超过3~4台,轴向进水,一侧出水,常采用并 列布置的形式; (2)机组间距和通道大小,参考设计手册要求; (3)开、停频繁,常采用自灌式工作(埋深大,造价高);
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
hf
l d
v2 2g
hm
v2 2g
查设计手册
柯列勃洛克公式求解
1 2lg K 2.51
3.7d Re
莫迪图(基于柯列勃洛克公式) 26
莫迪图
2
3
预处理 一级处理
除砂室
格栅 泵房
除砂室
鼓风机房 鼓风机房
二级处理
深度处理
污水2020回/5/3用0 处理间
3
3
1. 排水泵站
排水泵房的基本形式:
1)合建式圆形排水泵站 适用于中、小型排水泵站,水 泵台数不宜超过4台;
优点:圆形结构、受力 条件好; 缺点:机组、设备布置 困难,交通不便,采光 、自然通风不好;
昼夜运行的大型污水泵站:根据工作泵机组停车时启动备用机 组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小型污水泵站:夜间停运,集水池容积需满足存储夜间流入量 的要求。
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1.5~2.0m。
15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2 集水池
① 吸水管或叶轮应有足够的淹水深度; ② 泵的吸入喇叭口应与池底保持所要求的距离; ③ 水流均匀顺畅; ④ 集水池进口流速和水泵吸入口处的流速尽可能缓慢; ⑤ 集水池前设置排空设施(闸门或闸槽),设污泥斗,
19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3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
2)管道布置特点: (1)每台水泵应设置一条单独的吸水管,改善吸水条件,减少管道 堵塞的可能; (2)吸水管设计流速1.0~1.5m/s,最低不小于0.7m/s,以免管内沉 淀;非自灌式水泵不宜安装底阀,易堵塞;自灌式水泵,吸水管上 应设有闸阀,方便检修;
不漏气 水泵出水量减少 钢管焊接; 不积气 汽化影响过水能力 沿水流方向上升的坡度大于0.005;
不吸气 影响吸水能力
吸水管进口在最低水位下埋深不小 于0.5-1.0m;
22
泵的吸水管路要求
23
泵的吸水管路要求
24
25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3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
3)泵站扬程的校核:
H S T H S S H S dh s h d ( 1 ~ 2 )
泵站课程设计
(一)污水泵站的设计
1
1. 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的分类:
按照排水的性质,分为污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泵站、雨 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泥泵站。 按照在排水系统中的作用,分为中途泵站(区域泵站)、终点 泵站(总泵站)。 按照启动前能否自流充水,分为自灌式泵站、非自灌式泵站。 按照泵房平面形状,分为圆形泵站、矩形泵站。 按照集水池和机器间的组合情况,分为合建式泵站、分建式泵站。 按照泵的特殊性,分为潜水泵站、螺旋泵站。 按照控制方式,分为人工控制、自动控制、遥控。
6
1. 排水泵站
根据我国设计和运行经验: 凡泵台数不多于四台的污水泵站和三台或三台以下的雨水泵站 ,其地下部分结构采用圆形最为经济,地面以上构筑物的形式 ,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相适应。 台数超过上述数量时,地下和地上部分都可采用矩形或由矩形 组合成的多边形。
7
1. 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的基本组成:
1. 事故溢流井:为防止泵站事故时,污水淹没集水池而设,将污 水从溢流排水管排入自然水体。
4
1. 排水泵站
排水泵房的基本形式:
2)合建式矩形排水泵站 适用于大、中型排水泵站,水 泵台数一般超过4台; 优点:矩形结构、机组 和管路布置方便; 缺点:建设费用较高;
5
1. 排水泵站
排水泵房的基本形式:
3)分建式矩形排水泵站 适用于地下水位高的场合;
优点:结构处理上较简 单,机器间埋深较浅, 机器间无渗污,卫生条 件好; 缺点:吸水管路较长, 压力损失大,需引水设 备,启动操作麻烦;
13
Hss-吸水地形高度(m),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水泵轴线之高差; 集水池内最低水位:管底标高+管内水深-格栅压力损失-集水池有效水深 Hsd-压水地形高度(m),水泵轴线与输水最高点(压水管出口处)之高差; 出水井水位:逆推
14
2. 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2.2 集水池
在满足安装格栅和吸水管的要求,保证泵工作时间内的水力条件 ,能够及时将污水抽走的前提下,集水池容积尽可能小。 集水池容积一般可按不少于泵站内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 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