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2)前言 (3)第一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4)1.1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差别过大 (4)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5)1.3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悬殊 (7)1.4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 (9)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0)2.1制度方面的原因 (11)2.2 “三农”自身的弱势地位 (13)2.3 重城市轻农村的政府财政投入体制 (15)第三章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18)3.1改革城乡二元体户籍制度 (18)3.2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19)3.3加快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 (20)3.4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扶持力度 (21)3.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2)3.6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23)3.7重视农村教育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因此而显著增长。

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扩大。

正确认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

因此,本文在仔细研究我国有关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从而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可研究性,然后深刻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最后得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用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问题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伴随着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和显性化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但这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这不仅是因为过大差距会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低收入者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后果,而且,更进一步说,作为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一个组成部分的收入分配机制,它的建立与完善,事关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败,牵涉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化条件下,我们应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对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要根据国情认真分析,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而且这也对我国今后的长期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一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鸿沟也越来越大,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差别过大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改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版)》,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133.6元,到2010年提高到了5,919.0元,年平均增长12.58%;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2010年的19,109.4元,年均增长13.40%。

然而,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90年代末以来的增速,却在扩大。

表1:1997年-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对比表(该表根据中国统计局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获得)根据表1数据可知:1997~2002年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64%,5.13%,7.91%,7.28%,9.23%,12.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年均8.61%的增长速度。

而在这六年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分别为8.51%,3.44%,2.23%,1.95%,5.01%,4.6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为3.85%,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半。

2003~2010年期间,由于政策等原因,农村居民收入取得较快增长。

但是,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这7年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2.05%,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11.56%。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仍高于农村。

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人一定时期收入获取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均稳步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走势上总体呈日益扩大趋势。

如下表所示:表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比表(该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局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获得)由表2可知,自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10年的19109.4元,在这32年间增长了55.6倍;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919.0元,在这32年间增长了44.3倍。

然而,伴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不断翻番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却在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209.8元扩大到了2010年的13,190.40元,在这32年间扩大了近了63倍。

再结合我国历史分析城乡居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改革开放初期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获得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率曾一度由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984年的1.83倍,收入差距渐趋合理。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拓展,自80年代末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开始加大。

虽然这些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2004年以来,党和中央政府连续三年发布了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即,200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补贴,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相对于同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无论是绝对收入差距还是相对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相对与往年有所降低,但仍达到了3.23。

如果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居民实际差距更大。

1.3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悬殊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以金融工具形式存在的各种资产和负债,包括储蓄存款、手持现金和有价证券。

金融资产是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个人金融资产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侧面反映个人收入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差距也在明显扩大,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远远高于人均收入差距。

如下表所示: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看,农村居民存款余额占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29.3%下降到2004年的17.4%;城乡居民人均存款绝对差距由1980年的140.6元增至2004年的15450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

表3:1980-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状况对比表【1】(该表数据根据2010年《中国金融年鉴》整理获得)2004年以后,由于政策等原因,农村居民存款余额占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的比重略有上升,比重由2005年的17.45%上升到2009年的18.90%。

但仍然未达到理想水平,比例悬殊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除了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外,债券、股票、保险和外币存款等有价证券比重逐渐上升,大约占整个金融资产总量的30~40%。

现实状况是有价证券基本为城镇居民所拥有,农村居民几乎很少拥有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由此可知,算上有价证券,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悬殊更大【2】。

1.4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

消费者通常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个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通常能反映其收入状况。

总的说来,收入构成了个人消费的约束。

所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支出水平差异可以从侧面反映其收入差距。

根据《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对比表》,见表3。

从消费支出水平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13,471.45元,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仅4,381.82元,两者相比为3.07倍,基本上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当,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水平正相关。

根据联合国定义,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富裕型,30%以下为极富裕型。

表4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完成从温饱型消费结构向小康型消费结构的转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早在1994年就下降到50%。

到了2000年城镇居民就已经步入富裕型消费结构,降到39.4%。

而此时,我国农村居民才刚跨入小康门槛,恩格尔系数仍高达49.1%,两者相差近10个百分点。

而直到2010年农村家庭居民恩格尔系数仍高达41.1%,足足经过了10个年头仍未达到富裕型消费结。

表4: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对比表(该表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获得)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支出水平差异是很大的,同时也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很大。

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先富带后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但是,从上一章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当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已极为严峻。

收入差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围,而且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否则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反而会破坏社会稳定,妨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