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役权

地役权

地役权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我国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 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成立。但未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 三 人。
4.地役权与相邻权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 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上是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 权利的延伸或限制;而传统地役权产生于罗马法,是指为自 己的便利在他人土地上所设定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只规定 了相邻权,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也一直以相邻权取代地役 权。其实,相邻权与地役权是两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民事 权利。其共性表现在它们都是以邻人的不动产供自己不动产 便宜之用的权利,换句话说就是为方便自己不动产的使用而 利用邻人不动产的权利。
2.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相邻权是法律对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间的相 邻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更非独立的他 物权,仍然属于所有权的一部分;地役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是 最古老的用益物权
第二,.产生的原因不同。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地役权则可由 不动产所有人、使用人之间基于约定产生,地役权作为财产权,亦可 因继承取得,另外在“兼具继续及表见的要件”下,地役权还可以依 时效而取得。
4.原告姚建民请求被告赔偿自2001年7月25日至2009年7月25 日的损失8000元,法院应予以支持。
5.为了方便生活、便于通行和促进邻里和谐,基于原被告双 方的地役权合同,双方均无过错,原告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 持。
第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是指地役权存在 于需役地和供役地的全部,不能被分割为各个部分或 仅仅以一部分单独存在。
3.地役权的设立
我国物权法第157条规定, 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 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地役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供役地和需役 地的位置;(三)利用目的和方法;(四)利用期限;(五) 费用及其支付方式;(六)解决争议的方法。
5.《物权法》第168条:地役权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供役地权利人有权解除地役权合同,地役权消灭:
(一)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
(二)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 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
(三)法理分析
1.地役权的概念
地役权是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权人为提高自己的不动产 的利用效益,通过订立合同而利用他人不动产的用益物权。 “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 役地”。
三、地役权
(一)典型案例 (二)法律依据 (三)法理分析 (四)本案的处理
(一)典型案例
【案例3—9】姚建民诉姚友军、姚书庆、姚建国地役 权纠纷案
(二)法律依据
1.《物权法》第156条: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 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 款 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 地。
第三,调节的范围、作用不同。相邻权反映的相邻关系既包 括土地相邻关系,也包括建筑物的相邻关系;而地役权所反 映的相邻关系只是土地相邻关系。
第四,有偿或无偿、存续期间不同。地役权的取得既可以是 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而相邻权的行使只要不给邻人造 成损失,则通常是无偿的。另外,地役权的存续期间,也可 任由当事人约定,并可设定永久地役权;而相邻权的存续期 间是法定的。
2.《物权法》第157条: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 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
3.《物权法》第162条: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 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 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 有或者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
4.《物权法》第164条: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 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 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与需役地的便利相对应,供役地负有一定的负担,这些负担 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表现为容忍和不作为义务, 不负一定作为的积极义务。包括允许他人通行于自己的土地, 对自己行使土地的权利进行某种限制,放弃部分使用的权利, 容忍他人对自己土地实施某种程度的损害,等等。
2.地役权的性质
第一,从属性。地役权的从属性是指地役权是依附于 需役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而存在,与需役地不可分离, 因此地役权不能够单独转让。(四)本案的处理
1.被告为自身出行便利,通过与姚建民自愿协商,拆除了姚 建民住宅东夏房,拓宽了通行道路。双方之间的协议是双 方 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相关规定,双方应当遵守 。
2.当事人之间不得就宅基地批划事项进行约定,原告可依有 关规定申请批划。
3.双方在履行该协议中产生纠纷,属地役权纠纷。被告在姚 建 民东夏房拆除后,利用姚建民的宅基地通行,方便了出行, 得到了便利。姚建民确因住宅减少,且没有新划宅基地,受 到了实际损失。被告做为受益人应当对姚建民受到的损失给 与适当补偿。补偿的标准比照房屋租金按每年1000元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