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考试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资料

1、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
中含量、分布和迁移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

2、环境要素特点:
最小限制律:即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控制环境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也不能采用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和弥补。

等值性:等值性说明环境要素对环境质量的作用。

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存在什么差异,只要它们是处于最劣状态,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具有等值性。

环境整体性:环境诸要素之间产生的整体环境效应不是组成该环境各个要素性质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个体效应基础上有着质的变化。

环境诸要素相互制约: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水污染资源短缺大气污染耕地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酸雨臭氧层损耗荒漠化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锐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4、土壤形成过程
5、全球变化学
定义: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主要是了解地球系统是如何工作、如何运转的,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它由三个个相对独立、相辅相成的计划组成:世界气候研究汁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计划(HDP)。

6、第四纪:
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其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60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7、黄土:
黄土【loess】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黄土成分:
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类。

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占碎屑矿物的80%,其次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等;此外,黄土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主要是方解石。

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

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占优势,其次为Al2O3 、CaO,再次为Fe2O3、MgO、K2O 、Na2O、FeO、ΤiO2和MnO等。

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经过流水改造的---次生黄土。

8、米兰科维奇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南斯拉夫米兰科维奇提出,地球轨道形态变化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半年日射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是引起冰期-间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

9、新仙女木事件
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2800年时,在此之前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非常突然,但是至今仍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发生的原因。

比较流行的假说是彗星撞击地球导致温度下降。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北欧地区出现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约出现于12.5kaBP—11.5kaBP。

“新仙女木”事件是一个气候寒冷时期,持续约千年。

开始时气温迅速下降,结束时气温又迅速上升,而降温及升温的时间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年,因此称为气候突变。

10.厄尔尼诺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
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11、同位素分馏
同位素分馏是指在一系统中,某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

12、拮抗作用:
生物体中,一种元素对另—种元素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干扰的现象,它既可以是抑制或抵消,也可以使加剧。

包括:(1)直接化学反应产生的拮抗作用。

(2)干扰作用于金属酶的辅基或金属蛋白的蛋白质活性基团,使酶或蛋白质遇到破坏,从而实现对酶或蛋白质中有益元素的间接桔抗。

(3)由于某一元素的作用,使金属酶反应体系中的一环受阻,从而产生对另一元素的间接拮抗(4)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在有机配合物中互相取代。

13、地方病
15、计算题
地累积指数(Geoaccumulation Index)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Mullers 教授提出的,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广泛用于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定量指标,现在被广泛用于现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地累积指数计算公式为:
Igeo = log2[Cn / ( K·Bn)]
其中:Cn为重金属浓度( mg/kg);Bn粘质沉积岩(普通页岩)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有时也用当地无污染区背景值(当地土壤背景值);K为各种因素波动而设的常数,一般为1.50,为变动转换系数
16、土壤分类与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2.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学农业
3.施用土壤抑制剂
5.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等
6.工程修复措施:稳定/固化、土壤淋洗法、热处理
17、多环芳烃的致癌机理和危害
多环芳烃(PAH)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化合物。

三环以下,七环以上的芳香烃母体不致癌,有致癌的是四环到六环的母体的一部分。

(机理自己整理)
18、水污染处理技术
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自己扩充)
19、时间序列的确定方法
1.同位素定年
2.释光法
3.裂变径迹法
4.磁性地层法
5.氨基酸外消旋法
6.ESR
定年7.钾-氩定年
20、过去全球变化中古气候信息的获取对象
1.黄土和古土壤
2.湖泊沉积3、沙漠沉积4.冰川和冰心5.深海沉积
6.古植被
7.动物化石
8.古文化
21、翻译
More than four hundreds plants are known as hyperaccumulators of metals, which can accumulate high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into their aboveground biomass.
These plants include trees, vegetable crops,grasses and weeds. Based on Baker and Brooks(1989), hyperaccumulators are defined as plants thataccumulate >1000mg kg−1 of Cu, Co, Cr, Ni or Pb, or>10,000mg kg −1 of Mn or Zn. Hyperaccumulators of Co (26species), Cu (24), Mn (8), Ni (145), Pb
(5), and Zn (4) have been reported (Baker and Brooks, 1989).
22氧同位素应用:
1.海水温度对δ18O的影响: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即碳酸钙的氧同位素组成是温度的函数。

温度升高时,相对较轻的16O由于有较高的活性,易于迁移,在同位素交换中将优先被吸收进生物壳体内,致使18O含量相对减少,δ18O值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2.海水同位素组分对δ18O的影响—冰期效应和盐度效应:在冰期,由于高纬度地区大陆冰盖的扩展与增厚,通过大气的降雪从大洋中提取大量的海水致使大洋
水体中的δ18O值明显升高。

δ18O值向正值偏移时,意味着冰期的到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