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主题活动:银杏树之恋

大班主题活动:银杏树之恋

大班主题活动:银杏树之恋大班主题活动:银杏树之恋一、主题活动由在开展本次主题活动前,正值秋高气爽,金色满园之时。

我们发现幼儿对相处三年的银杏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但是,关于银杏树的主题活动值不值得开展呢?于是,我们问了幼儿两个问题:1、我们幼儿园有哪些树?2、关于银杏树,你了解它的哪些知识?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知道幼儿园有杨树、玉兰树、松树和银杏树,他们已经注意到了银杏树。

但是关于银杏树的知识,他们却只停留在看到的现象:美丽的银杏叶,茁壮的树干和踩破就会散发出异味的银杏果。

虽然幼儿喜欢银杏树,对银杏树感兴趣,但他们对于银杏树更深层次的了解很有限。

于是,我们决定在幼儿最后一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让他们充分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的国树。

二、主题活动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会围绕一个话题讨论。

、会复述、仿编、创编学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

6、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7、会初步的统计和测量。

三、主题活动网络的建构主题名称叫《银杏树之恋》,让人很容易地想起了张艺谋导演的《楂树之恋》。

但是,树的品种不一样,“恋”的含义也不一样。

这里主要是指即将从幼儿园毕业的幼儿,对幼儿园朝夕相处的银杏树的依恋之情。

我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策划本次主题活动。

1、横向网络图的策划。

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预设了:“探秘银杏树”、“银杏叶的遐想”和“银杏果是个宝”三个单元。

里面的活动都是预设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增添了几个活动。

在幼儿的新的观察发现下,我们生成了“一半树叶一半光秃” 和“最后落叶的树”。

在开展“20年的约定”前,我们感觉直接跟幼儿谈“20年的约定”,显得很突兀,幼儿一时不能很好地理解。

于是就开展了“爱心树”这个活动,为“20年的约定”做情感铺垫。

2、纵向层层深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象阶段;第二阶段:深入探究阶段;第三阶段:情感升华阶段。

从表象阶段,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为深入了解探究做支持。

最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再次情感升华。

五大领域融合,体现主题教育的价值。

四、主题教育环境创设:1、主题墙饰: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的过程,用图片或字表现。

2、图书区:投放有关银杏树的图书和图片;《银杏叶的遐想》,看作品编故事。

3、美工区:银杏树叶拓印,银杏树叶拼贴,银杏果创意手工4、音乐区:用舞蹈表现银杏树和银杏叶。

、科学区:科学记录本《我的银杏树笔记》;我的测量方法展示等。

6、家园共育家长帮助幼儿使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如上网,看书等;给幼儿做白果美食。

请家长进班讲讲“我上洁华幼儿园时和银杏树的趣事”。

五、主题教育活动过程陈鹤琴先生认为,程是幼儿当时当地的活动。

可以这么说,凡是对幼儿有益的,并且使幼儿感兴趣的,能够引发幼儿“当时当地活动”的都可作为程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都是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生动的内容,探索、表达与表现的好材料。

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安排活动环境时,都应该从生动、丰富的生活中去获取对幼儿发展有重大价值的东西。

而所选择的内容,应有幼儿充分自主探索发掘的空间。

在陈鹤琴思想和幼儿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开展了各种关于银杏树的活动。

接下我给大家介绍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教育活动:第一阶段(表象阶段):从银杏树的表象出发,先找找幼儿园最粗的银杏树、给银杏去皮和了解关于银杏的价值。

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对银杏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一)找找最粗的银杏树目标:1、能尺子进行精确测量。

2、愿意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

幼儿园的银杏树有很多棵,但到底哪一棵树是最粗的,哪一棵是最细的呢?幼儿说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

而且知道要用软尺。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测量活动。

但这次测量和一起的测量不一样:因为树不仅是圆形的,而且没有起点和结束点;树很粗,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

一、测量前的准备活动。

1、分组。

每组为3人,两人测量,一人负责记录。

2、给树取名。

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就给树取号。

如:1号树、2号树。

3、测量位置做记号。

一棵树的上下不是一样粗的。

如果每组测量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于是,幼儿想的办法是:在每棵树上画一圈线,每组都沿着这条线测量。

4、记录表。

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画记录表格。

二、测量1、第一次测量。

树的一圈超过了1米,一把尺子不够用,让测量有了困难,没法进行下去,只能找老师帮忙。

有的小朋友能在尺子的末端的位置,在树上做个记号,把尺子放到记号处接着测量。

但超过了1米,记录人员就得把两次测量的结果加到一起。

让记录人员也很具有挑战性。

测量完成后,集体展示测量结果记录表时发现,每组测量的结果不尽相同。

通过回看测量照片,我们发现了原因:有的小朋友由于看不到树的另一边,手够不着,尺子掉到线下面。

有时候在线的上面,所以就造成结果的不一致。

2、第二次测量。

找到了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人手不够,造成皮尺不能沿着线测量,于是,我们第二次测量就把两组合成一组,每组6人,人测量,一人负责记录。

第二次测量,人多手多,能让皮尺服服帖帖地沿着测量线测量,得出的结果很一致。

说明第二次测量成功了。

三、数据统计。

表格记录形式,很久才能给众多的数据从多到少排队。

为了能更直观地表现测量结果,我第一次给幼儿引入了数轴的概念。

幼儿很快发现:数轴就是把每棵树以一条线段表示,很直观。

幼儿能很快给树从大到小排队了。

(二)银杏价值大目标:1、了解银杏的各种价值。

2、学会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

一、引入。

幼儿知道银杏树是我们国家的国树。

银杏树一开始只有中国有,别的国家都是从中国引进的。

而且,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银杏还有很多价值。

二、收集资料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资料,幼儿了解了银杏树和银杏果的价值:银杏果不会尿床、小朋友哮喘可以吃银杏果、银杏果可以美容。

同时了解到:银杏果不能吃多了,一天只能吃颗。

银杏叶可以做药,治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银杏树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反思:银杏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种。

幼儿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运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上网,看书,问问有经验的人等。

为他们自己独立以后搜集资料打下基础。

了解了银杏的各种价值后,幼儿知道要保护银杏树。

(三)给银杏去皮目标:1、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自主解决问题。

一、收集银杏果。

在收集银杏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地上的银杏果很少,而大量的银杏果在树上不下。

于是,小朋友们给老师出谋划策。

有的说:“爬梯子上去摘。

”有的说:“拿长棍子敲树枝。

”我们的方法很实用,正好施老师个子高,在这两种方法的帮助下,很快就让银杏果落地上了。

幼儿在捡银杏果的过程中,因为银杏果表皮对人的皮肤有腐蚀作用,不能直接捡。

幼儿共同探讨出好多捡银杏果的方法。

有的说用银杏叶夹住银杏果,再放到篮子中就不伤手了;有的说用报纸包住;有的说用扫把扫;还有的说拿着银杏果的把就没事了。

大家一起动手,一会儿就捡了两大袋子。

二、给银杏果去皮。

当我们把银杏果捡回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给银杏果去皮?幼儿和老师都想得很简单:直接用手剥掉。

我戴上胶皮手套,就开始剥刚捡回的银杏果,可是效果很不好:果皮和里面连得很紧,不好完整脱落,而且速度很慢,效率低。

幼儿就开始想办法:用脚踩掉外面那层皮;用开水烫;用水泡一天一夜等等。

最后实验发现:开水泡的最实用。

湿湿的银杏果有一股不好闻的味道,为了让银杏果干得快点,我们又开动了小脑筋:拿到太阳下面晒,但是一位奶奶说银杏果不能晒,晒了后它的大部分营养都没了。

于是又想到把银杏果放暖气片下面烤。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第一天晒了一下午也不见干的银杏果,在暖气片下面呆了一晚上后,全都干了。

等银杏果晾干后,我们把银杏果的壳去掉。

但是,银杏果不像开心果,有一个开口。

想要把银杏果的壳去掉还有一定的困难。

幼儿又开始了想办法:有的小朋友把银杏果放在地上,用积木把他们敲开;有的小朋友把银杏果放在门缝,门一开一关,银杏果就被夹开了;有的小朋友用牙咬,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安全,没有被采纳;有的小朋友用小凳子的腿压,银杏果就被压开了…当银杏果的壳被去掉后,发现银杏果还穿着一层薄薄的膜,就像花生有一层红衣服。

但银杏果的这层薄衣服很特别:一半是土黄色,一半是银白色。

当去掉这一层薄衣服后,才露出了银杏果的果仁。

原,银杏果穿了3层衣服。

幼儿说:这是为了保护它自己, 夏天,天气很热,有了外面的衣服,银杏果就不会被晒干, 秋天,银杏果从树上掉下,有了这些衣服的保护,它们掉在地上的时候就不会摔坏。

三、分享银杏果我带着幼儿到门卫值班室。

用报纸包住银杏果,放进微波炉转分钟就开口,熟了。

我们一起分享了银杏果,感受了它的味道和韧性。

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会通过多种方式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老师,但很多时候,幼儿能给老师们出谋划策,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这次活动不是一节集体活动就完成的,而是经过了整整一个星期,从采摘到去掉最后一层薄衣。

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见证了一粒完整的银杏果所拥有的3层外壳。

知道我们所吃的银杏果是怎么的。

在问到银杏果的作用时,幼儿能调动已有经验,想起以前活动中我们所讲到的银杏果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并且谨记银杏果吃多了会中毒。

豆豆说她妹妹尿床,想带银杏果回去给妹妹吃,治她尿床的毛病。

说明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就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第二阶段:(深入探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中幼儿的观察,幼儿对银杏有了较全面的视觉感知。

随着观察现象的增多,幼儿有更多想了解的知识: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为什么有的树先落叶,有的树后落叶?为什么有的树一半有树叶,一半没有?通过实验、查阅资料和观察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

(一)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实验)目标:1、观察叶子的特征,初步了解有的树叶到秋天变黄了这一自然想象。

2、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幼儿看到片片落叶,相互讨论着,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黄色呢?幼儿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春天和夏天,树叶里叶绿素最多,叶绿素多了,自然叶子就显得碧绿的。

但是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也很容易破坏。

夏季的叶子能长期保持绿色,是因为有不断的新叶绿色代替褪色的老叶绿素。

到了秋天,叶子经不住低温的影响,产生新叶绿色的能力逐渐消失,于是绿色就褪掉了。

银杏叶的叶绿素遭到了破坏,树叶中另一种色素—叶黄素开始显现出,它就能使银杏叶变成金黄了。

和家长一起找的资料让幼儿记住了两个词:叶绿素和叶黄素。

但具体怎么回事,还是不理解。

于是,施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幼儿通过亲身实验和亲眼看,真实地看到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我们准备了:黄色银杏树叶、绿色杨树叶和绿色银杏树叶,开水,酒精。

第一步:把树叶撕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