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污水生物系统是由德国学者于20世纪初提出的,其原理基
于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自上而下划
分为相互连续的河段,分别称为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 β-中 污带段和寡污带段,根据每个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对水体水质进行评价。
津田生物系统表:见P295表6-2。 特点:将物理、化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综合评 价水体水质状况。
等生物可能不会引起明显变化,但对鱼类影响明显。鱼类能够
全面反映水体的总体水平。 微生物:微生物对水体有机污染非常敏感,清洁水体中微 生物的数量较少,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会成倍 增加。
(一)生物指数监测法 生物指数是指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的反应生物种群或群 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主要有四种方法。
观察和测定PFU内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
三、生物测试法
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毒害后所发生的反应或生理机能的 变化,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 为生物测试法。 将受试生物放入试验水体中,测试污染物浓度与生物中 毒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污染物的毒性。 有静水生物测试和流水生物测试两种;测试时间有短期 (4天)的急性试验和长期(数月或数年)的慢性试验;测试 工作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野外污染水体中进行。 (一)、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受试水生生物主要有鱼类、溞类、藻类等。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 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 乱、组织细胞病变,甚至死亡。鱼类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 找某种毒物对鱼类的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为制定水质标准 和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测试方法:鱼类的选用和驯化、试验条件、试验时间连续 4天(96h),毒性判定:半致死量判断指标(LD50): 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常用半数忍受限度(TLm),即半 数存活浓度作为毒物的毒性浓度。 毒物的安全浓度: 应用TLm计算毒物的安全浓度,计算 公式见P300。 慢性试验: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低毒物浓度、长时间的毒 性试验,以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验证急性毒性试 验结果,估算安全浓度或最大容许浓度。
3、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由马格利夫、沙农、威尔姆等人提出。该指数的特点是
能够定量反映群落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及种类组成比例变化
的信息。
d
ni ni log 2 i 1 N N
s
式中:d-种类多样性指数; 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
ni -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种动物的个数;
染断面和观察断面;采样点数视水面宽、水深、生物分布特点
等确定。 湖泊、水库:一般在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区、最 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置监测断面。 P292 表6-1
河、湖、监测方法
未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物群落种类多、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 变化,使自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 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 水生指示生物 水污染指示生物主要有: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 鱼类和微生物等。
清洁水 中等污染水 严重污染水域
2、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1974年,日本津田松苗在贝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生物 多样性评价水质的方法,其方法是将评价区或评价河段的所有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尽量采到,再用贝克公式进行计算,所得 数值与水质的关系为: BI≥20 清洁水 BI=10~20 轻度污染水 BI=6~10 中等污染水 BI=0~6 严重污染水域
测定方法: 1、新鲜发光细菌培养物测定法 发光细菌液体发光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稀释 至适当菌浓度后,加入测试管中,再加入试液,作用10-20min 后,读出并记录对照管和样品管发光强度变化数据。 2、发光细菌与海藻混合测定法 利用有毒物质对发光细菌没有直接毒害作用,而对藻类有
毒害作用的特点,把培养好的发光细菌悬浮液和培养好的藻类
(二)、发光细菌法 利用污染物对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微生物所发射出的蓝绿
光强度的影响,来判断水质受污染的情况。
发光细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的普通细菌,具有发光能力,正 常条件下,经培养后能发出肉眼可见绿色光,波长490nm。凡 是干扰或损害细菌呼吸或生理过程的任何因素都能使细菌的发 光强度立即发生改变,并随毒物浓度增加,发光强度减弱。 这一特性可用于污水和地面水中污染物毒性测定,具有较 高灵敏度和重现性,特别是测定综合毒性。如重金属、CN-、 农药、酚类化合物、抗生素等对其发光过程具有毒害作用。
反应,因此可用水生生物来了解和判断水体污染的类型、程度,
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提供依据。
用水生生物来监测研究水体污染状况的方法较多,如生物 群落法、生产力测定法、残毒测定法、急性毒性试验、细菌学 检验等。
《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河流、湖泊、水库 等淡水环境的生物监测项目、频率等,对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应尽量与化学监测的断面一致。 河流:根据河流长度,至少设置三个断面:对照断面、污
② 、黑白瓶测氧法:浮游植物、附表植物等通过光合作 用将CO2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当水体被污染时,
这种能力发生变化。
测定方法:每个采样点,同时在三只瓶中(白瓶、黑瓶、 原始瓶)充满水样,对原始瓶立即进行DO固定和测定;另外 两个瓶悬挂在采样点处曝光24h后立即固定DO进行测定。 总生产力(mg/L.d)=DO白-DO黑
指示生物 含义:能够对环境中污染物作出定性、定量反应的生物。 1、敏感生物: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含量很低时(甚至低至 化学方法测不出来),指示生物就表现出某些灵敏的反应.
根据症状及反应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牵牛花对
光化学烟雾很敏感。 2、耐性(抗性)生物:这类生物在不良的环境中却表现出 良 好的生长势。也就是说污染了的环境反而促进了这类
净生产力(mg/L.d)=DO白-DO原始
测定宜在晴天进行,同时记录当天水温、水深、透明度 等。生产力测定常常反映湖泊、水库等的富营养化状况。
2、致突变、致癌物质检测: 致突变和致癌物质也称诱变剂,其测定方法有: 微核测定 艾姆斯(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四、细菌学检验法
通过检验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来反应水体的污染状况。例如:通过测定水体中浮游植物的
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能力,可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①、绿素a的测定:一般浮游藻类中叶绿素a大约占有 机物干重的1-2%,是估算藻类生物量的一个良好指标,也 是湖泊、水库生物监测时必测项目。 测定方法:将水样过滤,用90%丙酮提取测定几个波长 的吸光度(D645、D750、D663、D630)。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法: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 以及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 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 生物监测法。 通过生物(动、植物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 发育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来研究环境污 染情况,测定污染物毒性的监测方法。 生物监测的方法:
悬浮液混合后加入测试管,光照一段时间后再测定发光强度的 变化。因为毒物的作用使藻类放氧能力下降,发光细菌发光能 力也下降。
3、冷冻干燥发光细菌制剂测定法 将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发光细菌制成干燥粉剂,在冰箱 中冷藏,使用时取出,加入缓冲液保温平衡10-15min,恢复 到干燥前的生理状态进行试验。
(三)、其他方法 用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程度和毒性的方法还有水生植物生 产力的测定、生物体内残毒的测定、致突变试验等。 1、水生植物生产力测定(初级生产力测定): 通过测定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等指标
粪链球菌、沙门氏菌(肠道病菌)等,来间接判断水的卫生
学质量。 (一)、水样采集 采样瓶、采样器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防止 在运送过程中被污染,并应迅速进行检验。一般从采样到检
验不宜超过2h;在10℃以下冷藏保存不得超过6h。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 经 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操作步骤: 1、培养皿、移液管及蒸馏水等灭菌; 2、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3、倒皿:将1mL水样或稀释后的水样注入培养皿中,倒 入15 mL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摇匀后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 培养24h。 4、计数: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计数。
底栖动物(亦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是指栖息在水体底 部淤泥内、石块或砾石表面的间隙中,以及附着在水生植物之 间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体长超过2mm。
包括:水生昆虫、大型甲壳虫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圆形动物、扁型动物等。其特点是移动能力差、故在比较稳定 的水体环境中,种类比较多,每个种的数量适当,群落结构稳 定,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其群落结构便发生变化,污染较重时, 多数敏感种和好氧种逐渐消失,而耐污染种成为优势种。 鱼类:代表最高营养水平凡。凡能影响浮游生物和大型无 脊椎动物的水质因素,也能改变鱼类的种群。某些污染物对低
污水系统生物学、化学特征
(三)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聚氨酯泡沫塑料)
微型生物群落是指水生态系统中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 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小型后生动物等。它们 彼此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生境中构成特定的群落, 当水体环境受到污染后,群落的平衡被破坏,种类减少,多样 性指数下降,结构和功能参数发生变化。 将PFU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放入水体,经一定时间后,水 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
S-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 d 值越大,水质越好
d>3.0 d =1.0~3.0 d<1.0
清洁水 中等污染水 严重污染水域
4、硅藻生物指数 利用水中浮游藻类不同种类的相对多少来评价水质的好 坏,如硅藻指数。
2 A B 2C 100 A B C A-不耐污染的藻类的种类数; B-光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中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硅藻指数在0~50为多污带,50~150为中污带,150~ 200为轻污带。 硅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