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三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的现状
——以九年级三班为例
刘琴
摘要: 英语作为一把打开对外交流的钥匙,充当着联系世界的媒介,在世界大融合、全开放的舞台上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英语的学习更是重要
的奠基石。
然而随着人们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以及英语学习者越来越低
龄化,诸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以初三学生为例,阐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普遍现状,并加以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便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初三、英语学习、普遍现状、原因及措施
在当今的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而英语的学习更是从小学就开始抓起。
从而可以看出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教育对英语的看重。
但即使在这样的前提下,英语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如若没能
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那有可能对学生的升学甚至是将来造成难以想象
的影响。
本文将从初三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方法。
一.初三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状
1. 农村初三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趣味性。
首先,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的
课程,重点在于能引导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而不是哑巴式的英语。
但现在
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
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所占的比例还较小。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
缺乏自主参与性,主动性;其次,相也存在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在上新课
时由于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中途放弃这新课的继续学习。
长此以往,有的甚至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再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三时就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厌倦,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在小学学习是就缺乏兴趣。
上初中后,没有兴趣这样的好老师做引导,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更加对英语深恶痛绝。
2.学生缺乏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现在市面上参考资料繁多,学生在每一学期开始时就自己准备了一系列的辅导资料。
一方面便于学生对学习
的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过于依赖复习资料,缺乏
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而且易忽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框架构建的引导,
从而没有学会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和英语学习方法的
探究。
3.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由于知识掌握的不实在、
理解的不全面,在课外花的冤枉时间较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
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方式方法,不能有效的、充分的利用现有
的课本并在适时地把所学的知识回归到课本中,导致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
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初三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现状的原因
基于以上情况,做了以下的分析:
1. 英语教学缺乏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兴趣做向导,那么英语学习的目的将不在拘泥于应对考试。
而是出于对一门语言
的热爱。
这一点我们从语文课上就能得到启发,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
汉语,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每一样事物都想
要去了解,正是这样的好奇心驱使,婴儿的学习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是
最难遗忘的。
例如:我们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叫爸爸、妈妈,到现在也
没有人说不会叫爸爸、妈妈吧。
当然有智障的孩子除外。
刚开始,上初三班级的课时,我也很迷惑:初三这样一个关键的阶段,在教学上到底是以老师讲解,总结知识点加大量练习的“填鸭式”的模式好呢,还是注重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好呢?在采用了一段时
间的”填鸭式“模式后,我发现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也不
活跃,还总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下来我就找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了
一下情况,才了解到在课堂上,就算是他们想要好好的上课,但也只能保
持一会儿。
因为知识点太多了,一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坚持,就会
放弃。
之后,我也采取了一些学生的意见,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用不同的声音、图片、字体,从而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当堂课下来,就
有学生来跟我说他们喜欢这样的上课模式。
同时在做题时,用到没记住的
知识点,但一想到与之相连的图片就可以想起来了。
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
中的重要性。
2. 教师缺乏教学革新意识。
;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在教学上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然而,时代的不同学生的特点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学生存在着时代差异。
教师
不愿改变,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次灾难。
相反,如果改变,那将是一次挑战。
特别是在初三教师在面临中考这样的压力下,是选择成绩还是改革是一个
难以抉择的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能培养出高分的学生,然而,对另一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把他们逼上了唯有放弃的绝路。
然而,改革也
有两面性。
改革的好,那么将是事半功倍的;而一旦失败将面临着重头开始,教师有第二次的新的开始,而学生却没有。
3. 师生关系的处理不当。
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
但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最难把握。
稍不注意就
会失去平衡。
教师过于强硬,学生就回怕老师,有甚者怕这一科老师上课,从而延伸到怕这一学科。
另一方面,教师一方稍显弱势,学生上课就会有
随意性,从而忽视教师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我曾听一位英语老师说过,他们班上的学生的班风很好,原因是所有的学生都怕他。
但伴随来的问题
就是,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的死板,没有活力。
以至
于在成绩上也反映了出来了。
之后,他在课后通过多跟学生接触,关心学生,逐渐的让学生消除了对他的惧怕心理。
学生上课更有活力,成绩也提
高了不少。
三.对初三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同样学习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形成的,
是需要我们做长期连续不断的努力的。
1. 从第一堂课起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班规、校规都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第一
天上学就开始学起的。
同样地,教师在新一学期一开始就要下大力气,花
功夫,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
初中学生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好
奇心强。
利用这个特点。
教师在上课时就应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利用电
化教学、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中学习,逐步养成学习
英语的良好行为习惯。
并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应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事,也与知识的多少无关的,而是要通
过不断的实践,也就是说教导学生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必要是采取强硬措施,以免不良的
行为习惯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2. 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
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
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
而备学生
又是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
氛和积极性。
而没有备学生,那么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只能是失败的。
备课
的好坏接受的是我们自己或是领导,专家的检验。
而备学生才能真正的了
解学习的学情,掌握程度。
3. 教师要提高自身英语语言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高度决定视野。
教师只有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站在了一定
的高度上,才能看的更多,看的更远,也就是说没有站得高,永远不会看
得远。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提高英语语言教学素养,而
且还要提高汉语言文化的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
染学生,影响学生。
4. 做好、做细课后辅导工作。
每一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而英语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并在不依赖于教师和参考书的情况下,才能真
正的把英语学好。
而这些在课堂上完全做不到的。
因此必须把英语课堂延
伸到课外,形成英语学习课内课外的一体化。
在课外师生可以自由的会话,形成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以便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
四、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也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提高。
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的努力,与学生交朋友,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争取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