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况介绍
3. 本课程的教材特点
教材A:《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思维 解析》,沈军、朱敏 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
教材B:《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解析》 沈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套教材具有全面、系统、多层次、可扩展、与 时俱进的新颖特点。其宗旨是强调计算机环境下 的应用思维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与掌握;重视应用 技能的训练;适应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不同基 础的同学提供了相适应的学习入口和配套体系。
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和网络公民的道德要求十 分重要。为此我们要了解有关的规则和信息。
主要学习内容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管理整个计算 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应用软件的工作和方便 人类使用计算机,系统设计者采用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并 在这些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的 各种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并简化使用。
在理论方面: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 正确思维,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规律和模式, 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等有一定程度 的认识和理解,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新技术和未 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在技能方面:指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概 念,建立计算机环境下的正确思维模式,掌握 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和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使 用规律和方法,为系统化地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及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7. 师资力量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校教务处的领导下, 校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助下,由各 院系派出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承担教学 任务。
任课教师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很多教 师还有参与软件工程开发的经历,教学 方式先进,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
8. 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学习成果 进行检验,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 力的掌握。
起点分班方法:军训后第一周举行计算机基础知识 摸底考试,考试形式是在校计算中心机考,内容包 括基础知识(选择题)和应用操作(windows系 统操作和文档编辑题),考试后根据结果划分成A 班和B班。
最终课程目标的完成:在第一学期内,A班学生取 得通过的成绩,即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B班学 生取得通过成绩后,可在后续的学期选修A教材的 课程。如果未能选修,可自学A教材的内容。
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主要作用是控制和管理计 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 便用户充分且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资源。
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文件和目录(也称为文件夹), 所建立的软件系统称为文件管理系统。这是我们使用计算 机的重要基本环境。需要认真掌握。
教材A学习要点
计算机使用的本质不在于对技术本身的掌握,而是在于对 人与计算机的特殊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认识 和理解各种技术蕴涵的普遍性思想和方法,从而能够举一 反三,快速地掌握技术本身。
A班以教材A为起点,学生已掌握常用的应用软件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侧重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硬 件系统,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打 基础。
B班以教材B为起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教 学内容侧重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操作。
教学的分段实施
虽然每个同学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但最终达到 的水平应是符合大学本科要求的。
A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笔试成绩+小论文(学习报告,主要内容为对
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运用Word/PPT/ Excel/FrontPage等
工具制作文档的体会和技巧介绍)+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
笔试成绩占60%(50%) 论文成绩占30%(40%) 平时成绩占10%
考核方式
B班考核方式:
使用计算机的特殊性在于,这种工具对人类思维和认识的 要求比其他工具明。
总评成绩=机考成绩+小论文(学习报告,主要内 容为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用Word/PPT /Excel/FrontPage等工具制作文档的体会和技巧介 绍)+平时成绩(作业、实验、考勤等)
机考成绩占50% 报告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占20%
主要学习内容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软件系统 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建立在系统软件基础 之上。人们可以通过应用软件(间接经过系统软件)使用 计算机;也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软件使用计算机。
4. 教学的分段实施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还不均衡,入校新生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别较大。这是由于部分中学开设了 计算机应用课程并具有较好的实验条件,而另外部分中学 条件稍差,即使开课也是深度和范围程度不一。
因此我校采用分段式教学。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入学时 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分成两类教学班,即A班和B班。
2.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基础是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学 科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程,它的教学对 本科生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 影响。
计算机学科的核心在于独特思维特征和 各种技术应用规律的学习和培养,本质 上也就是强调将来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各 种思维和基础应用原理的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工具,是为人类服务的,用于解决人 们常见的各种问题。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图形绘制、 图像/声音的处理、问题求解、信息管理等等。我们要学 习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无论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其基础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硬件。 我们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多媒体和网络是当今社会普及最快的事物,是我们获取信 息的便利途径,为了方便日后学习和工作,我们需要了解 有关的知识。
5. 课时安排
教材A
学分:1 , 总上课时数:16 , 课外上机时数:16
教材B
学分:1 , 总上课时数: 16+16(课堂+上机),
课外上机时数:8
6. 实验条件
我校计算机中心拥有数百台微型计算 机,全体学生将按院系分别安排上机时 间。具体时间将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公 布。
学生如果在课余时间需要上机,可以通过计 算中心的管理系统自费上机。(详情看计算 中心的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