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表编制要点1、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目的,为项目审批提供技术依据,应按六条审批原则逐一给出评价结论,提供相关依据,按“编制要求”编写,“专项”应按报告书要求编写。
2、六条审批原则产业政策相符性、规划相符性、稳定达标排放、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环境质量不下降、总量控制新导则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采纳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一、项目概况(报告表中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和“工程内容及规模”)要求:明确项目的名称、组成、生产规模、产品产量、投资额、占地面积等,技改项目要了解技改前后的变化。
表1-1 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含副产品)表1-2 扩建技改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含副产品)表1-3 公用及辅助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成不明确、生产装置不配套、项目性质不明确、与附件的建设内容不符、技改前后变化不清楚等。
项目名称要与内容相符,建设内容与附件不符的应给予说明。
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要求:简述依托单位已建、在建项目概况(含公用工程),统计汇总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1)原厂址扩建或技改的重点是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尽可能提供实测数据。
应说明现有项目环评及环保验收情况。
应明确是否在厂内预留地上建设?要不要新增土地?应在厂平图上清晰标出新、老装置的位置。
(2)搬迁的应介绍搬迁后原厂址的生产情况或场地用途。
应图示新、老厂址位置。
(3)租用其它企业的应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公用工程及污染治理设施有无共用的。
应图示本项目与租用企业的关系。
存在的问题:改扩建项目的工程概况阐述不清,现有项目环评及批复情况不交代。
没有给出新、老厂址分布的位置图或扩建项目与现有项目的相对位置图。
二、产业政策相符性在评价结论中应对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分析论述,结论要明确。
应注意的:水泥、焦化、钢铁、平板玻璃等行业准入条件----对生产规模、选址、等量淘汰、配套矿山(生态)等均有具体的规定要求。
资源再生项目:属综合利用,应属鼓励类,但要符合危废管理相关要求、废电池污染控制技术、焚烧储存设施建设规范等;省、市相关规定:如太湖流域不得排放氮、磷废水,不得新建、扩建印染项目等。
其它:生产规模要求,设备选型(如印染、纺织设备),外商投资项目等。
产业政策相符性应在开展环评工作前就应分析清楚,信息要不断更新。
三、规划相符性应在评价结论中重点回答好与用地规划、环保规划相符性1、用地规划·应明确工业项目是否属工业用地?房地产项目是否属居住用地?是否在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矛盾很突出。
·位于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的要明确产业定位、布局是否相符,此问题也较为突出,应予以关注,否则有失区域环评的目的。
·扩建项目应明确是新征土地还是在现厂区预留地上建设。
·码头是否符合岸线利用规划。
要回答好上述问题,首先应介绍相关规划、给出规划图件。
存在的问题:规划相符性大多数没有论述清楚(特别是位于非工业集中区的项目),没有给出区域用地规划图,不明确开发区是否做过区域环评。
商品住宅小区的选址合理性、与规划相符性特别应阐述清楚,否则易留下污染纠纷隐患。
2、环保规划:要求:应明确是否与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理等规划相符。
存在的问题:·基础建设现状没有阐述清楚,只是抄录规划环评的,不写建设状况,实施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的可行性不明确。
·自建锅炉、废水自行处理的理由不充分或过渡期不明确。
3、其它规定:通榆河、望虞河、苏北的京杭运河等清水通道保护条例,各类保护区(区域供水水源保护区、太湖一级保护区、盐城珍禽保护区等),长江岸线利用规划等。
为此:报告表应对这些相关规划阐述清楚,特别是开发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现状阐述清楚;相关的规划图件要清楚,环保基础设施要醒目标出,必要时要标出管网分布;保护区的边界要画出;开发区做过环评的要给出环评批复意见。
要注意资料更新!应仔细阅读文件规定内容,认真对照,才能下结论。
四、是否稳定达标排放-----工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评价如有专项,应按报告书编制要求;报告表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主要污染工序”、“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生态保护措施预期效果”等。
应对以下问题阐述清楚:1、工程分析---排污环节、污染因子、源强核算。
(1)排污环节污染源来自二个方面---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①生产装置排污环节----通过绘制工艺流程图进行,辅以简要文字说明。
“编制要求”中明确要求:列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绘制带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阐述生产工艺流程,说明并图示主要原辅料投加点和投加方式、主要中间产物、副产品及产品产生点、污染物产生环节(按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分别编号)、物料回收或循环环节。
注意:工艺流程要给出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特别是与“三废”排放有关的环节。
委外加工的部分(如某五金加工项目的表面处理),建议在流程图上用虚框表示。
要明确给出工艺流程图的目的,不是所有项目都要给工艺流程图的,如房地产、公路等就不需要。
②公用工程排污环节主要是供热(锅炉、导热油炉燃煤量估算)、给排水(看水平衡图)和贮运系统(装卸和罐区的无组织排放),其它还有制冷剂、用氨制氢、船舶废水等。
(2)污染因子的确定-----特征污染因子(特别是有机毒物、重金属)不能漏。
A.从原材料消耗上确定----必需收集原材料的名称、规格、组份、理化性质等;镀液、清洗液、油漆的组份等。
机械加工项目特别要关注油漆、涂料中的有机溶剂。
B.从反应方程式上确定---反应生成物、付产物、过量反应物等。
(3)污染源强核算-----报告表一般只要给出结果;如有专项,需做好几个平衡。
物料、元素(重要元素,特别是和三废有关的)、蒸汽、水平衡。
要明确做物料平衡的目的(物料平衡放在污染源之后、与污染源强脱节、特征物质平衡太简单等都不符合要求)。
(4)污染源强及排放方式(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要求:明确给出排放口个数、排水体制及外排的废水量,进行达标评价(搞清“源强”与“排放量”的区别)。
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能明确给出有几个废气、废水排口;排放方式及排放速率常被忽视-------废气较突出,关系到评价预测模型选择、不能以年均值代替排放速率;数据前后不一致;只考虑常规污染因子,没有给出特征污染因子等。
废乳化液常被忽视;不能混在废水中处理。
(5)技改项目要回答好:①技改前后产品产量及生产工艺变化,是新增生产线还是扩大生产能力?设备更新和淘汰,生产工艺的差别。
②技改前后“三废”排放及治理措施的变化,排气筒个数是否增加,排放源强是否变化;污水处理站是否要扩建。
③公用工程前后变化情况。
特别和本项目有关的,有依托关系的。
包括给排水、供热、储运、治理措施等那些用现有的,能力如何;那些是新建的、扩建的?锅炉能力与燃料增加问题。
④分析老厂存在的环境问题。
从达标排放、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分析,如有实测数据最好。
⑤“以新带老”措施内容(或逐步实施计划)要明确。
2、污染治理评价---填表项目可简单些,但“专项”应等同报告书。
·要求:治理措施是否明确、治理措施是否可行、“以新带老”措施及新老污染治理设施的关系是否交代清楚。
废气处理应按排气筒逐一给出措施;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废水排口设置及废水接管处理的可行性;危废处置要有具体接收单位;应列表给出具体降噪措施及降噪效果。
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须阐述集中供热设施和污水处理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概况,附相应协议;如环保基础设施为拟建或在建,应明确其建设进度与建设项目的同步性。
·存在的问题(1)治理措施不明确,没有按各污染源给出治理措施。
(2)治理措施可行性没有分析(一般设专项分析)(3)“以新带老”措施、与现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
现有项目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尽可能用验收数据说明。
(4)其它:清下水----排放浓度不能用“一级标准”;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不能达一级标准;含重金属废水应严禁稀释处理、稀释排放。
五、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结论应明确,依据应充分。
工艺先进性应重点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否能实现减污、降耗,技改、搬迁项目是否能体现技术提升。
六、环境质量不下降---现状和影响评价1、现状(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要求:★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特别是敏感区域,如南水北调通道、太湖一级保护区等);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
明确区域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类别)。
★厂址及周边环境状况(给出周边300米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保护目标。
应指水源地(保护区边界)、水产养殖场、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生态等敏感区等,要以图、表形式给出,明确距离、方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如:水厂取水口:t/d;居住区(点):户数/人数;医院:床位数;学校:师生人数主要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环境功能不明确,特别是声环境功能类别,环境空气有的提到执行三级标准,要有依据。
★保护目标应以图、表形式给出具体的保护对象----经常是保护目标与环境功能类别、应执行的标准混淆。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功能区划和“重点保护目标”不能等同。
★200米、300米处的居民点可不作为声保护目标。
厂界不应列为保护目标。
★敏感地区敏感问题要讲清。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要求: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
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
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的项目,应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需附区域环评的批复意见。
主要存在的问题:只讲规划,没有说明现状(特别是环保基础设施);有的根本就没有交代清楚。
只介绍市域或县域大范围的,不介绍与本项目相关的区域。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表中“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生态)”“编制要求”中规定:“利用有效的资料阐述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的监测资料,说明资料的来源,┄无资料可供利用时,须进行实测”。
应以图、表形式给出监测点位的距离、方位,注意参照点选择(排气筒、排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