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铸件的精度要求和加工余量

压铸件的精度要求和加工余量


螺纹不宜过长,牙形应是圆头或平头。
压铸齿轮的成型方法
压铸齿轮的最小模数
项 目
铅锡合金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模 数
0.3
0.3
0.5
0.5
1.5
精 度
3
3
3
3
3
斜 度
在宽度小于20mm时,每面至少有0.05~0.2mm, 而铜合金应为0.1~0.2mm
6、嵌件
嵌铸也称镶铸,它是把金属或非金属的零件(嵌件)先 嵌放在压铸模内,再与压铸件铸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充 分利用各种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抗蚀性、耐磨 性、导磁性、导电性等)以满足不同条件下使用的要求, 又可弥补因铸件结构工艺性差而带来的缺点以解决具有 特殊技术要求零件的压铸问题。
压铸件的分型面上,应尽量避免带有圆角
避免模具局部过薄
避免在压铸件上设计互相交叉的盲孔
避免内侧凹
改进模具结构、减少抽芯部位
减少不与分型面垂直的抽芯部位,对降低模具的 复杂程度和保证压铸件的精度是有好处的。
方便压铸件脱模和抽芯
防止变形
(二)压铸件基本结构设计
1、壁厚与肋 压铸件壁厚增加,内部气孔、缩孔等缺陷也随 之增加,故在保证铸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 下应尽量减少厚度并保持各截面的厚薄均匀一致。 对铸件的厚壁处,为了避免缩松等缺陷,应通 过减薄厚度并增设加强肋来解决。 设计肋来增加零件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也改善 了压铸的工艺,使金属的流路顺畅,消除单纯依 靠加大壁厚而引起的气孔和收缩缺陷。
两壁垂直连接
等壁厚(图a) :Ra=Rf十S,Rf=S; 不等壁厚(图b):Rd=(Rf+S2),Rf=0.6(S1十S2)。
两壁丁字形连接
S1/S2<1.75时,R=0.25(S1+S2); S1/S2>1.75时,加强部位在一壁,
加强部位在两壁,h = 0.5(S1+S2)。
交叉连接的壁(壁厚不相等时,选最薄的壁厚代入公式)
正 常
2 2.5 3 4.0
最 小
0.8 1.5 2.0 2.5
正 常
1.5 2.0 2.5 3.0
压铸件适宜的壁厚:铝合金为1~6mm,锌合金为
l~4mm,镁合金为1.5~5mm,铜合金为2~5mm。
塑件的肋
肋的作用除了增加刚性和强度外,还能使 金属流动畅通,消除由于金属过分集中而 引起的缩孔、气孔与裂纹等缺陷。
肋的位置应是铸件 受力较大处,而且 要对称布置;厚度 要均匀,方向与料 流方向一致。
肋的厚度一般不应当超过与其相连的壁的厚度,可 取设肋处壁厚2/3~3/4。当铸件壁厚小于2mm时,容 易在肋处蹩气,故不宜设肋。如必须设肋,则可使肋与 壁相连处加厚。
肋的尺寸结构
2、铸孔的设计
压铸法的特点之一是能够铸出小而深的圆孔、长 方形孔和槽。
5、螺纹与齿轮
锌、铝、镁合金的铸件可以直接压铸出螺纹。熔 点高的合金(如铜合金),则因其对模具的螺纹 型腔和型芯的热损坏十分剧烈,螺牙峰谷热裂、 崩损过早,故一般不压铸出螺纹。
压铸螺纹的成型方法
外螺纹的压铸常采用两种方式。
由可分开的两半螺纹型腔构成,是最常见且较
经济的压铸方式。 采用螺纹型环来压铸。但压铸生产时,效率很 低 压铸内螺纹只是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加以采用。
零件上压铸出的孔的直径及其深度有一定的 关系,较小的孔只能压铸较浅的深度。一般孔径 不小于2.0mm,孔深不大于孔径的4~8倍,孔间 距在110mm以上。
最小孔径d/mm 合金 种类 经济 合理
1.5 2.5 2.0 4.0
深度为孔径d的倍数 不通孔 d>5 d<5
4 3 4 2 d d d d
技术 可能
一、项目导入
下面四种压铸件在结构设计上有什么问题?怎 样改进?
件1
件2
件3
件4
二、相关知识
(一)压铸工艺对压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压铸件结构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决定了 后序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简化模具,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改进模具结构、减少抽芯部位
方便压铸件脱模和抽芯
防止变形
简化模具,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铸件的壁厚
壁厚 处的 面积 a×b cm2
~25 >25~100 >100~50 0 >500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壁厚h/mm 最 小
0.5 1.0 1.5 2.0
正 常
1.5 1.8 2.2 2.5
最 小
0.8 1.2 1.8 2.5
正 常
2.0 2.5 3.0 4.0
最 小
0.8 1.2 1.8 2.5
项目3 压铸件结构工艺设计

项目导入

相关知识

项目实施
压铸件的结构工艺设计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压铸工艺和结构要求,合理设计压铸件的 结构。
【知识目标】
1.压铸工艺对压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2.压铸件的基本结构设计要求; 3.压铸件的精度要求和加工余量。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压铸工艺要求,合理确定压铸件的结构。 难点: 如何将压铸件工艺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压铸件 结构的实际设计中。
脱模斜度的选用原则: 压铸件的壁厚越厚,合金对型芯的包紧力 也越大,脱模斜度就越大。 合金的收缩率越大,熔点越高,脱模斜度 也越大。 压铸件内表面或孔比外表面的脱模斜度要 大。
配合面的最小脱模斜度 非配合面的最小脱模斜度 合金 外表面α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10′ 15′ 15′ 30′ 内表面β 15′ 30′ 30′ 45′ 外表面α 15′ 30′ 30′ 1° 内表面β 45′ 1° 1° 1°30′
角是获得均匀镀层和防止尖角处镀层沉积不可缺 少的条件。
对于模具来讲,铸造圆角能延长模具的使用时
间。没有铸造圆角会产生应力集中,模具容易崩 角,这一现象对熔点高的合金(如铜合金)尤其 显著。
圆角结构
两壁水平连接
s1/s2≤2时,R=(0.2~0.25)(s1十S2); s1/s2>2时,L≥4(S1—S2)。
当 当 当
பைடு நூலகம்
90 , R s; 45 , R1 0.75s, R2 1.5s; 30 , R1 0.5s, R2 2.5s
4、脱模斜度
脱模斜度又称铸造斜度。为了便于从 压铸模内取出压铸件和从压铸件内抽出型 芯,压铸件应具有足够的和尽可能大的铸 造斜度。
0.8 2.0 1.5 2.5 6 4 5 3
通孔 d>5
12 d 8 d 10 d 5 d
d<5
8 6 8 3 d d d d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d d d d
3、铸造圆角
铸造圆角有助于金属液的流动,减少涡流,气
体容易排出,有利于成形;
可避免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对需要进行电镀和涂覆的压铸件更为重要,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