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导论

学前教育学导论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儿童第一个生活环境
2.长久性——家教伴随着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
3.单独性——家教的对象是儿童个体
4.随意性——其教育受施教者意愿及能力水平的影响
5.随即性——家教具有随时随处、潜移默化的的特点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1.群体性——学前设施面向众多儿童 2.目标性——具有确定性的培养目标
发展
1.幼儿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 • • (1)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幼儿健康、安全、愉快地成长 (2) 发展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识别和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 趣,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 (3) 培养良好的品行和性格,促进个性、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4) 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 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2
幼儿教育
主要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学前 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 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 而特殊的阶段
幼儿教育


1. 广义的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 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活动,都是幼儿教
《孩子》月刊
主办单位:家庭期刊集团 主要栏目: 〔孩子视点〕 〔在国外〕 〔点击校园〕 〔走近童年〕 〔父母心〕 〔心灵之灯〕 〔保健医生〕 〔喂养与保育〕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教 育工作者 出版时间:每月1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部分栏目: 幼教聚焦 素质新浪 心理世界 婴幼教养 卫生保健 海外传真 家长关注
3.计划性——有目的地、有步骤地实现目标
4.多样性——施教机构的丰富多样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从初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 • ——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 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 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 主动发展的规律。
参考资料介绍
• • • • • • • • 《幼教博览》月刊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孩子》月刊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幼儿教育》月刊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 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 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 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 为主题,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多元智 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 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 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第七章
第八章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九章 第十章
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育的衔接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案例呈现】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 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 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 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而幼 儿教育学则是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问题导入】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对 教育这个词,也并不陌生,那我们如何理解教育 的含义?什么是幼儿教育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
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学前教育”
和“幼儿教育”?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 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
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
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 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
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1
年轻的学科
2
不断发展的学科
4
综合性的学科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3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当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知识铺垫: 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受到的教育是平等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
0——6岁前 儿童教育问题
任务
1、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引 进国外先进思想探讨规律; 2、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水平; 3、提供依据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 家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学前教育学 (理论体系)
婴儿教育:婴儿的特点及具体教 育内容、手段、方法等。 幼儿教育:论述幼儿教育的内容 手段、方法等。
• 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 1.幼儿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 2.幼儿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3.真正把握幼儿教育的意义,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

• (1)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坚决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2)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资料链接,延伸学习】
美国教育家大卫· 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
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即童年的贫穷常常会导致学业失败,进而导致成年期的 贫穷如失业、靠救济金生活、单身母亲以及吸毒犯罪等)。他在长达20年的追 踪研究中得出结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 的意义。与控制组的幼儿相比较,参加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幼儿,其发展、受 教育的程度均高于控制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更积极,更愿意谈论学校,用在 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在学校的表现令父母满意;在他们成人后,他们的月
《幼教博览》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 教育 工作者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教育大家谈 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 作者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对象:3-6岁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 办刊宗旨:学前教育理论的核心 出版时间:每月1日 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部分栏目: 理论建设 科研与教研 幼儿园教改 国外幼教 教师成长 问题与研究
收入和结婚组成家庭的人数明显高于控制组,接受政府救济的人数、失业率和
犯罪率也明显少于控制组,较成功的打破了贫穷的循环圈。通过综合评价各方 面的效益,发现改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即在学前期每投 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
【资料链接,延伸学习】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 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 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在幼儿
园您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
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 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
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资料思考:从以上的例子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 学前家庭教育:自古代就已存在 • 学前社会教育:工业革命的产儿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
范围
广义
教育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 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 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
幼儿教育
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 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 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武昌蒙养院。
一、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 15世纪以前,学 前教育思想散见 在各种著作之中
萌芽阶段
• 16世纪后,教育 学已从哲学中分 离出来,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初创阶段
• 18世纪----20世 纪前半期,学前 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
发展阶段
• 二十世纪中叶以 后至现在
(一)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
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1、中国古代
谚语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翻,六坐”
《颜氏家训》
孕育阶段
表1-1 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教育家的主要著作及观点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对象:3-6岁幼儿教师 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地 出版时间:每月1日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部分栏目: 观念与行为 提高幼儿师资素质 培训案例:小事情、大教育 “做中学”科学教育 启蒙者 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月刊
刊物名称:《幼儿教育》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 师、教育工作者 出版时间:1月1日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研究与探索 放眼世界 教育经验
育,比如幼儿在家中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或随成人参观、旅
游、参加社会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幼儿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